处理盒及其驱动力传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07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及其驱动力传递组件,驱动力传递组件包括驱动头组件、旋转力接受部、至少两个复位扭簧和至少两个通过销钉铰接至旋转力接受部的驱动头突起,旋转力接受部位于驱动头组件的第一端,驱动头组件的第二端可与处理盒的显影辊的一个轴端连接,在旋转力接受部的轴心位置且端面突出地设置有定位突起,驱动头突起绕销钉可在基本上平行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复位扭簧的簧圈套在销钉上,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抵靠旋转力接受部,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抵靠驱动头突起,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位于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半圆面内。该驱动力传递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能提高处理盒落机过程顺畅性。

Processing box and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cessing box and a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The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 driving head assembly, a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at least two reset torsion springs and at least two driving head protrusions articulated to the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by pins. The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is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driving head assembly and the driving head group. The second end of the part can be connected with one of the axle ends of the development roll of the processing box. A positioning protrusion is arranged at the axl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and the end face is prominently arranged. The driving head protrusion pin can rotate between the axle position of the basically parallel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and the axle position towards the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and the spring of the torsion spring can be reset. The ring is on the pin, the first torsion arm of the reset torsion spring is against the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the second torsion arm of the reset torsion spring is against the driving head protrusion, and the two adjacent driving heads are located in the semicircular surface of the end face of the rotating force receiving part. The driving force transfer module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can improve the smoothness of the processing box dropp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盒及其驱动力传递组件
本技术涉及打印耗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处理盒及其驱动力传递组件。
技术介绍
在图像成形设备中,如静电复印机或数码复印机及一体打印机,设置有用于对形成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将碳粉敷设于静电潜像上,进行显影。通常,这种显影装置主要是由含有感光鼓的感光部件单元以及显影辊的显影单元组成,显影所消耗的碳粉一般由显影单元内的粉仓提供。在实际的显影过程中,除显影打印实际需要的碳粉除外,还存在一部分废粉,都需要集中收集到废粉仓内。参见图1,现有一款彩色处理盒10产品,其通过沿着感光鼓20轴向方向移动放置进成像装置100内部,实现与成像装置100配合,其主要特点是:处理盒10设置有两个驱动力接受头,一个设置在感光鼓20上,另一个设置在显影辊30上。显影辊驱动主要由多个组件组成,其通过十字滑槽联轴结构可以实现驱动头轴心与显影辊轴心的偏离。该处理盒10通过显影辊30、出粉刀、送粉辊三个输入电压与成像装置100电连接,且在显影仓位置上设置有使显影辊30与感光鼓20分离的接受成像装置100推杆作用力的受力结构位置。而且,在处理盒10放入成像装置100的过程中,在成像装置100限位部件的作用下,处理盒10的驱动头低于成像装置100的传动头,当合上成像装置100盖子的时候,成像装置100限位部件才使处理盒10导电端抬升处理盒10,使处理盒10的驱动头与成像装置100的传动头配合。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感光鼓20和机器转印带上的废粉,防止出现打印不良情况。现有彩色处理盒10的清理过程为:粉仓和废粉仓之间设置有连接销钉,当成像装置100上面的推杆作用到废粉盒上的受力位置时,粉仓上的显影辊30与废粉仓上的感光鼓20分离,这时感光鼓驱动头受机器驱动力作用转动,在充电辊充放电过程中,成像装置100上转引带的废粉转移到感光鼓20上,然后经清洁刮刀作用,使感光鼓20上的废粉转移到废粉仓。在实现处理盒10的感光鼓20和成像装置100自动清洁时,处理盒10的粉仓旋转一定角度。因此,现有彩色处理盒10的结构很复杂,而且处理盒10上多了受力位置,显影辊驱动头需要时刻保持与成像装置100传动头的配合,所以显影辊驱动头的零部件也比较多。参见图2,目前有针对显影辊十字滑槽结构驱动头改为驱动头101与显影辊30固定方式,但是这种结构会导致处理盒10在安装入成像装置100时,显影辊驱动头101的一个突起102容易卡死在成像装置100传动头位置,导致成像装置100不能正常驱动显影辊30工作,进而影响打印,而且还导致处理盒10很难从成像装置100中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能提高处理盒落机过程顺畅性的驱动力传递组件。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能提高其落机过程顺畅性的处理盒。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组件,包括驱动头组件、旋转力接受部、至少两个复位扭簧和至少两个驱动头突起,驱动头突起通过销钉铰接至旋转力接受部,旋转力接受部位于驱动头组件的第一端,驱动头组件的第二端可与处理盒的显影辊的一个轴端连接,在旋转力接受部的轴心位置且端面突出地设置有定位突起,驱动头突起绕销钉可在基本上平行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复位扭簧的簧圈套在销钉上,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抵靠旋转力接受部,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抵靠驱动头突起,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位于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半圆面内。由此可见,驱动力传递组件通过复位扭簧和销钉实现驱动头突起可在基本上平行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在落机过程中使驱动头突起顺畅地与成像装置的显影联结器接合,避免了驱动力传递组件卡死在显影联结器的情况,以提高使用该驱动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并且,驱动力传递组件所构成的零部件数量少,产品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头突起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驱动头突起在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的外壁所形成的直径小于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头突起的顶端与旋转力接受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0毫米。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小于10.0毫米。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头突起的顶端与旋转力接受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6.0毫米,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为6.0毫米。由此可见,驱动头突起的顶端与旋转力接受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6.0毫米,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为6.0毫米,并且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的外壁所形成的直径小于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在落机过程中使驱动头突起更能顺畅地与成像装置的显影联结器接合,避免了驱动力传递组件卡死在显影联结器的情况,以提高使用该驱动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盒体;感光鼓,感光鼓可绕其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盒体的两端壁之间;显影辊,显影辊可绕其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盒体的两端壁之间,显影辊可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的一个轴端设置有驱动力传递组件,驱动力传递组件包括驱动头组件、旋转力接受部、至少两个复位扭簧和至少两个驱动头突起,驱动头突起通过销钉铰接至旋转力接受部,旋转力接受部位于驱动头组件的第一端,驱动头组件的第二端可与显影辊的一个轴端连接,在旋转力接受部的轴心位置且端面突出地设置有定位突起,定位突起可插入成像装置的显影联结器的轴孔内,驱动头突起绕销钉可在平行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复位扭簧的簧圈套在销钉上,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抵靠旋转力接受部,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抵靠驱动头突起,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位于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半圆面内,驱动头突起可插入显影联结器的接合孔内,旋转力接受部可插入显影联结器的限位孔内。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头突起的顶端与旋转力接受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0毫米。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小于10.0毫米。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头突起的顶端与旋转力接受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6.0毫米,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为6.0毫米。由此可见,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组件通过复位扭簧和销钉实现驱动头突起可在基本上平行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在处理盒落机过程中使驱动头突起顺畅地与成像装置的显影联结器接合,避免了驱动力传递组件卡死在显影联结器的情况,以提高处理盒在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并且,驱动力传递组件所构成的零部件数量少,产品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总体布置图。图2是现有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与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局部配合图。图3是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驱动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驱动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驱动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驱动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驱动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第二结构图。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驱动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头组件、旋转力接受部、至少两个复位扭簧和至少两个驱动头突起,所述驱动头突起通过销钉铰接至所述旋转力接受部;所述旋转力接受部位于所述驱动头组件的第一端,所述驱动头组件的第二端可与处理盒的显影辊的一个轴端连接,在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轴心位置且端面突出地设置有定位突起;所述驱动头突起绕所述销钉可在基本上平行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复位扭簧的簧圈套在所述销钉上,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抵靠所述旋转力接受部,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抵靠所述驱动头突起;相邻两个所述驱动头突起位于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半圆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驱动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头组件、旋转力接受部、至少两个复位扭簧和至少两个驱动头突起,所述驱动头突起通过销钉铰接至所述旋转力接受部;所述旋转力接受部位于所述驱动头组件的第一端,所述驱动头组件的第二端可与处理盒的显影辊的一个轴端连接,在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轴心位置且端面突出地设置有定位突起;所述驱动头突起绕所述销钉可在基本上平行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复位扭簧的簧圈套在所述销钉上,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抵靠所述旋转力接受部,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抵靠所述驱动头突起;相邻两个所述驱动头突起位于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半圆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突起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驱动头突起在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周向上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驱动头突起的外壁所形成的直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突起的顶端与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小于10.0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突起的顶端与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6.0毫米;所述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为6.0毫米。7.处理盒,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锋马力苏健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