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91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包括夹持装置和转向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安装板、对称设在安装板前后两侧的夹持座、分别转接在两个夹持座头部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以及驱动安装板翻转的驱动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分别驱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上夹块和下夹块,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侧均设有大小不一的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两个夹持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对应连接的感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管材的自动抓取及方向识别,进而通过管材转向装置对管材的方向调整,使得管材与模具芯棒的形状方向一致,为后续管材顺利插入芯棒内冲孔提供了有利条件。

A turnover mechanism with automatic tube recognition

The utility model mainly discloses a turnover mechanism with automatic tube recognition, including a clamping device and a steering device. The clamping device includes an installation plate, a clamping seat symmetrical on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mounting plate, a first jig and a second clamp connected to the head of the two clamping seats, and a driver that drives the mounting plate to turn over. Both the first fixture and the second fixture include the upper die, the lower die and the upper clamp block and the lower clamp block to drive the upper and lower dies respectively. The inside of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are both equipped with a first pinch slot and a second clamp slot, and the two clamping seat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nsor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fixture and the second fixture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grab and ident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pipe, and then adjust the direction of the pipe through the pipe steering device, so that the shape of the tube is in the same shape as the mold core bar, providing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pipes to insert into the piercing hole in the mand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管材加工
,特别是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
技术介绍
管材或型材在建筑、装潢、家具以及各种旅游休闲用品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为了达到各种不同的需要,就需要对管材进行切割、弯曲、焊接、开孔等不同的加工,其中,开孔具有不小的难度;开孔一要求孔型多样;二要求同一管材上的孔要有一定角度的协调统一;三要求开孔的速度以及质量;四要求开孔的孔距的准确性及多尺寸性。特别是不规则管形及多方向面的冲孔加工,用现有的方法难以管材的形状进行自动识别转向,只能通过人工摆放才能进行后续加工,浪费了人力,降低效率,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能够实现对管材的自动抓取及方向识别,进而通过管材转向装置对管材的方向调整,使得管材与模具芯棒的形状方向一致,为后续管材顺利插入芯棒内冲孔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包括夹持装置和转向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安装板、对称设在安装板前后两侧的夹持座、分别转接在两个夹持座头部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以及驱动安装板翻转的驱动器,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分别驱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侧均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夹具的第一夹槽大于第二夹槽,所述第二夹具的第一夹槽小于第二夹槽,两个夹持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一一对应连接的感应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控制器、滑轨、分别设在滑轨两端的移动座以及设在移动座内的转动电机,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感应器、转动电机连接,所述滑轨位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下方,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移动座的内部,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出移动座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头。当管材通过夹持装置移动到滑轨上方时,通过外设的移动装置使得两个移动座在滑轨上进行相对移动,使得转动头抵住管材的两端,再通过夹持装置取消对管材的夹持,然后启动转动电机,使转动头带动管材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冲孔操作更加准确,提高冲孔的精度和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头呈圆柱状,所述转动头的自由端面与管材的端面相匹配,便于对管材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杆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杆贯穿安装板和夹持座,并与安装板和夹持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夹持座后与驱动电机连接。利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座、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同时翻转,将夹持的管材从放料机构翻转到冲孔机构处进行冲孔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具的顶面和下模具的底面均设有呈燕尾状的凸块,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上均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燕尾槽,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通过燕尾槽与凸块的配合从而与上模具和下模具固定连接。通过燕尾槽和凸块的配合连接,再利用螺栓固定,从而使得上夹块和下夹块与上模具、下模具之间连接强度高,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夹持稳定性好。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为:1、夹持装置利用通过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从放料机构的接料斗内夹紧管材,然后利用驱动电机带动夹持座、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转动,从而带动管材从放料机构移动到转向装置,通过管材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形状匹配度,利用转向装置对管材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为后续的冲孔操作提供便利;2、将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中的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加工成与产品形状相同方向相反的形状,若管材与第一夹具相匹配,则与第一夹具连接的感应器感应到管材与第一夹具贴合,发送该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再驱动转向装置旋转到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一角度,若管材与第二夹具相匹配,则与第二夹具相连接的感应器感应到管材与第二夹具贴合,发送该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再驱动转向装置旋转到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角度,使得管材与芯棒相对应,避免出错,为后续的打孔操作创造有利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夹夹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夹持装置;2、转向装置;31、安装板;32、夹持座;33、第一夹具;34、第二夹具;35、驱动杆;36、驱动电机;41、上模具;42、下模具;421、凸块;43、上夹块;44、下夹块;45、第一夹槽;46、第二夹槽;47、感应器;51、滑轨;52、移动座;53、转动电机;54、滑块;55、转动头;6、接料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包括夹持装置1和转向装置2,所述夹持装置1包括安装板31、对称设在安装板31前后两侧的夹持座32、分别转接在两个夹持座32头部的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以及驱动安装板31翻转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杆35和驱动电机36,所述驱动杆35贯穿安装板31和夹持座32,并与安装板31和夹持座3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35的一端伸出夹持座32后与驱动电机36连接,利用驱动电机36带动驱动杆35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座32、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同时翻转,将夹持的管材从放料机构翻转到冲孔机构处进行冲孔处理。所述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均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具41、下模具42以及分别驱动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所述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内侧均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夹槽45和第二夹槽46,所述第一夹具33的第一夹槽45大于第二夹槽46,所述第二夹具34的第一夹槽45小于第二夹槽46,两个夹持座3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一一对应连接的感应器47。所述上模具41的顶面和下模具42的底面均设有呈燕尾状的凸块421,所述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上均设有与凸块421相匹配的燕尾槽,所述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通过燕尾槽与凸块421的配合从而与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固定连接。通过燕尾槽和凸块421的配合连接,再利用螺栓固定,从而使得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与上模具41、下模具42之间连接强度高,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的夹持稳定性好。所述转向装置2包括控制器、滑轨51、分别设在滑轨51两端的移动座52以及设在移动座52内的转动电机53,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感应器47、转动电机53连接,所述滑轨51位于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的下方,所述移动座52的底部设有滑块54,所述滑块54滑动连接在滑轨51上,所述转动电机53固定在移动座52的内部,所述转动电机53的输出轴伸出移动座52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头55。所述转动头55呈圆柱状,所述转动头55的自由端面与管材的端面相匹配。当管材通过夹持装置1移动到滑轨51上方时,通过外设的移动装置使得两个移动座52在滑轨51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得转动头55抵住管材的两端,再通过夹持装置1取消对管材的夹持,然后启动转动电机53,使转动头55带动管材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后续的操作。实际操作中,在夹持装置1的左侧设置放料机构,放料机构包括接料斗6,将管材放入到放料机构的接料斗6内,夹持装置1利用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同时从接料斗6内夹取管材,然后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装置(1)和转向装置(2),所述夹持装置(1)包括安装板(31)、对称设在安装板(31)前后两侧的夹持座(32)、分别转接在两个夹持座(32)头部的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以及驱动安装板(31)翻转的驱动器,所述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均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具(41)、下模具(42)以及分别驱动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所述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内侧均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夹槽(45)和第二夹槽(46),所述第一夹具(33)的第一夹槽(45)大于第二夹槽(46),所述第二夹具(34)的第一夹槽(45)小于第二夹槽(46),两个夹持座(3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一一对应连接的感应器(47)。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装置(1)和转向装置(2),所述夹持装置(1)包括安装板(31)、对称设在安装板(31)前后两侧的夹持座(32)、分别转接在两个夹持座(32)头部的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以及驱动安装板(31)翻转的驱动器,所述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均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具(41)、下模具(42)以及分别驱动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所述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内侧均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夹槽(45)和第二夹槽(46),所述第一夹具(33)的第一夹槽(45)大于第二夹槽(46),所述第二夹具(34)的第一夹槽(45)小于第二夹槽(46),两个夹持座(3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一一对应连接的感应器(4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2)包括控制器、滑轨(51)、分别设在滑轨(51)两端的移动座(52)以及设在移动座(52)内的转动电机(53),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感应器(47)、转动电机(53)连接,所述滑轨(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瑞军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远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