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和能够与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86055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01
在一种用于在建筑物(3)的电梯竖井(2)中建造电梯设备(1)的方法中,为了将电梯设备的可用的举升高度与建筑物的日益增长的高度相匹配的目的,执行至少一个举升过程。在举升过程中,对电梯驱动机构(15)以及通过柔性的承载机构(19、19’)对电梯轿厢(18)和对重(28)加以承载的驱动平台(14)沿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41)得到抬升,其中,在举升过程之前,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41)在驱动平台(14)的上方、朝向上方向延长,并且在延长部的区域中,借助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竖井壁(12)上,并且在举升过程之后,处在驱动平台(14)下方的、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被替换成不同于辅助承载件设计的、最终的导轨保持件(35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elevator equipment and elevator equipment matching height of building

In a method for building an elevator equipment (1) in an elevator shaft (2) of a building (3), at least one lifting process is performed for the purpose of matching the lifting height of the elevator equipment to the increasing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n the lifting process, the elevator driving mechanism (15) and the driving platform (14) carrying the elevator car (18) and the opposite weight (28) through the flexible bearing mechanism (19, 19 \) are lifted along at least one elevator car guide (41),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elevator car guides (41) is on the driving platform (14) before the lifting process. At least one auxiliary bearing member (43) is fixed on the shaft wall (12) of the elevator shaft (2) in the area of the extension, and at least one auxiliary bearing (43) under the driving platform (43) is replaced with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auxiliary carrier after the lifting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auxiliary bearing (43) is replaced. The guide retainer (35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和能够与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处于其建设阶段的建筑物的电梯竖井中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为了将电梯设备的能够利用的举升高度与建筑物的日益增加的高度相匹配,执行至少一个举升过程,其中,带有电梯驱动机构的驱动平台和借助至少一个承载机构悬挂在驱动平台上的电梯轿厢沿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被抬升。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上述方法设计的电梯设备。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建造能够与建筑物的日益增加的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的方法,其中,对重行驶轨道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与其中一个电梯轿厢导轨相同的侧面上,其中,在电梯设备的最终状态下,电梯轿厢导轨布置在多个环围对重行驶轨道的导轨保持件上。
技术介绍
由FR2694279A1已知一种能够与日益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这种电梯设备在包括了电梯竖井的建筑物包络中建造。电梯设备包括机械平台,在机械平台上装配有带驱动轮的电梯驱动机构。承载机构围绕驱动轮引导,承载机构一方面引导至电梯轿厢,另一方面引导至对重。为了提高电梯设备的举升高度,机械平台连同电梯轿厢在竖向上能够沿电梯轿厢的导轨抬升。这种抬升借助举升机或起重机来实现,其中,承载机构所需的延长以如下方式实现,使得承载机构延长部从储存卷筒上输送。机械平台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上、能够通过四个伸缩臂支撑在电梯竖井的竖井壁中,方式为,将伸缩臂以适当的方式推入。在电梯轿厢的其上布置有对重的侧面上,设置有电梯轿厢导轨和两个对重导轨。电梯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竖井底部延伸通过隐藏的保护底部。由FR2694279A1已知的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建筑起重机的使用,方式为,使电梯设备的能够利用的高度时时与日益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使得在建筑物建造阶段所需的一定的运输利用电梯设备就已经能够执行。但是,所给出的解决方案仅当如下情形时才能应用,即,对重的宽度足够小,使得其对重行驶轨道如在FR2694279A1中所示那样,能够布置在电梯竖井的前壁或后壁与带有其固定元件的、对重一侧的电梯轿厢导轨之间。否则,所提到的电梯轿厢导轨不能布置在其相邻的竖井壁上。此外,这种解决方案需要如下的承载机构布置方案,其中,承载机构大致从电梯轿厢的中心通过驱动轮引导至相对于电梯轿厢错开布置的对重,这仅通过承载机构在相对于电梯轿厢斜向而置的竖向平面中的布置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在建筑物的电梯竖井中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能够将电梯设备的能够利用的举升高度与建筑物的日益增加的高度相匹配,以及提出一种电梯设备,这种电梯设备根据上述方法制造,其中,这种方法还有这种电梯设备不具有根据现有技术所提到的缺陷。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这样一种方法以及利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电梯设备,这种方法和电梯设备实现了,使带有电梯设备的电梯驱动机构的驱动平台在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导轨上的引导,对重行驶轨道布置在电梯轿厢的其中一个电梯轿厢导轨也处于其上的一侧上,并且上面提到的、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限制得到避免。下面,提出针对相应的方法、针对利用这种相应的方法制造的电梯设备以及针对能够与日益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的解决方案。另外,给出了有利的、作为补充或替换的改进方案和构造方案。这种目的的解决方案见于用于在建筑物的电梯竖井中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为了将电梯设备的能够利用的举升高度与建筑物日益增加的高度相匹配,执行至少一个举升过程,在所述举升过程中,至少一个对电梯驱动机构以及通过柔性的承载机构对电梯轿厢和对重加以承载的驱动平台沿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被抬升,在举升过程之前,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在驱动平台上方朝向上方向移动,并且在延长部的区域中借助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固定在电梯竖井的竖井壁上,并且在举升过程之后,那时处在驱动平台下方的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被不同于辅助承载件地设计的最终的导轨保持件所替换。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竖井壁”的表述可以认为是各种类型的对电梯竖井在侧面的限定,在竖井壁上能够固定有电梯设备的部件。特别是当电梯竖井彼此并排布置或者电梯竖井布置在建筑物外面的情况下,竖井壁例如可以仅由钢架构成。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实现的是,驱动平台即便当驱动平台的部件与布置在驱动平台上方的导轨保持件在其最终完工的实施方式中发生碰撞时,仍然能够沿电梯轿厢导轨抬升。这特别是涉及如下的电梯设备,其中,电梯轿厢同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与其中一个电梯轿厢导轨相同的一侧的对重相配合,并且所述对重的水平横截面不容许对重在电梯轿厢深度方向上来看,布置在沿侧面布置的电梯轿厢导轨的前面或后面。所述目的的另一解决方案在于如下的电梯设备,其利用同样提到的方法来制造。下面应用的表述“所产生的对重行驶轨道”应当表示:已经能够用的对重行驶轨道通过装配其他导轨保持件和将对重导轨固定在导轨保持件上,而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也简单地应用术语“对重行驶轨道”,因为从本文中分别得知:指的是已经能够用的部分还是正在产生的部分。通常,电梯设备(其中,对重行驶轨道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与其中一个电梯轿厢导轨相同的侧面上)具有多个导轨保持件,其分别带有至少两个相对于竖井壁成直角地伸入电梯竖井中的承载元件和一个横向承载件,其中,每个导轨保持件的承载元件和横向承载件形成了处在水平平面中的、至少部分地包围对重行驶轨道的框架。在此,导轨保持件位置固定地固定在电梯竖井的竖井壁上。在各个导轨保持件之间,设置有竖向间距,竖向间距与结构状况相对应地或多或少是有规律的。于是,在导轨保持件的两个承载元件中的每一个上,可以固定对重导轨,并且在横向承载件上固定有电梯轿厢导轨。在具有能够抬升的驱动平台的电梯设备中,驱动平台能够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其会与这种常见的导轨保持件发生碰撞。因此,在举升过程之前,至少一个电梯导轨在驱动平台上方沿朝上方向延长并且在延长部的区域中,借助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临时地固定在对重一侧的竖井壁上。在此,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一方面确保了在举升过程之前新装配在驱动平台上方的电梯轿厢导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辅助承载件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其与常见的导轨保持件不同,在举升过程中不阻碍驱动平台的举升运动。发生在驱动平台上方的、临时用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替代常见的导轨保持件的过程实现了:在举升过程期间,使驱动平台和电梯轿厢在电梯轿厢导轨的在举升过程之前在驱动平台上方、进而在最终的导轨保持件上方朝上延伸的部分上引导。不言而喻的是,在此可以使用多个辅助承载件,这些辅助承载件在将其拆卸之后能够再次用于其他举升过程、也就是继续朝上使用。在电梯设备建造完成之后,辅助承载件也可以用于下一个需要建造的电梯设备,使得这种辅助承载件的应用不会明显使得材料成本变高。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可行的构造变型中,辅助承载件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辅助承载件在装入的状态下、在举升过程中针对整个驱动平台都不形成运动阻碍。在这里,对于“整个驱动平台”的表述,可以认为是带有所有安装于其上的部件的驱动平台,特别是带有装配在驱动平台上的承载机构滚轮和驱动轮。凭借这种设计方案变型,实现的是,在具有能够抬升的驱动平台的电梯设备中(其中,驱动平台设计为在举升过程中,不会与布置在驱动平台上方的常见的导轨保持件发生碰撞),主要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在建筑物的电梯竖井(2)中建造电梯设备(1)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为了将电梯设备的可用的举升高度与建筑物的日益增长的高度相匹配的目的,执行至少一个举升过程,在举升过程中,至少一个对电梯驱动机构(15)以及通过柔性的承载机构(19、19’)对电梯轿厢(18)和对重(28)加以承载的驱动平台沿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41)得到抬升,其特征在于,在举升过程之前,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41)在驱动平台(14)的上方、朝向上方向延长,并且在延长部的区域中,借助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竖井壁(12)上,并且在举升过程之后,处在驱动平台(14)下方的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被替换成不同于辅助承载件设计的、最终的导轨保持件(35D)。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14 EP 15199820.01.一种用于在建筑物的电梯竖井(2)中建造电梯设备(1)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为了将电梯设备的可用的举升高度与建筑物的日益增长的高度相匹配的目的,执行至少一个举升过程,在举升过程中,至少一个对电梯驱动机构(15)以及通过柔性的承载机构(19、19’)对电梯轿厢(18)和对重(28)加以承载的驱动平台沿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41)得到抬升,其特征在于,在举升过程之前,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导轨(41)在驱动平台(14)的上方、朝向上方向延长,并且在延长部的区域中,借助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竖井壁(12)上,并且在举升过程之后,处在驱动平台(14)下方的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被替换成不同于辅助承载件设计的、最终的导轨保持件(35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承载件(43)设计为,使得辅助承载件在装入的状态下、在举升过程中,针对整个驱动平台(14)都不构成运动阻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重(28)沿竖向的对重行驶轨道(44)运动,对重行驶轨道布置在与电梯轿厢(18)的电梯轿厢导轨(41)相同的侧面上,电梯轿厢导轨固定在至少是所提到的最终的导轨保持件(35D)上,以及承载机构(19、19’)在电梯轿厢(18)与对重(28)之间、借助电梯驱动机构(15)的驱动轮(26)以及借助至少一个支撑在驱动平台(14)上的偏转滚轮(27)而得到引导,其中,至少是偏转滚轮(27)或驱动轮(26)伸入对重行驶轨道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的导轨保持件(35D)包括第一承载元件(36)和第二承载元件(37),第一和第二承载元件在举升过程之前或之后,在几乎相同的高度上、在所产生的对重行驶轨道(44)的彼此相对置的侧面(52、53)上固定在竖井壁(12)上并且伸入电梯竖井(2)中;并且为了建成最终的导轨保持件(35D),在举升过程之后,将未延伸穿过所产生的对重行驶轨道(44)延伸的横向承载件(40)在其一端上与第一承载元件(36)的伸入电梯竖井(2)中的端部(45)连接,在其另一端上与第二承载元件(37)的伸入电梯竖井(2)中的端部(46)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在举升过程之前、在驱动平台(14)上方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竖井壁(12)上:使得辅助承载件至少部分地延伸通过相应的对重行驶轨道(44),而不阻碍驱动平台(14)的举升过程,并且在举升过程之后,拆掉处在驱动平台(14)下方的至少一个辅助承载件(43),并且换成最终的导轨保持件(35D),最终的导轨保持件的、处在所产生的对重行驶轨道(44)之外的部件却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整个驱动平台的竖向投影内。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举升过程之前,将两个对应于导轨保持件(35D)的承载元件(36、37)在驱动平台(14)上方固定在竖井壁(12)上,其中,所产生的对重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韦伯卢卡斯·克里斯蒂安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