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诱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12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3:44
诱饵主体(10)的钓钩(30)由各自的上端与连结环(21)摆动自如地卡合的大致J字形的第1钓钩(31)和第2钓钩(32)构成,并且利用收缩自如的连结体(33)收束这些钓钩(31、32)。采用这样的构造,因为第1钓钩(31)和第2钓钩(32)不受另一方的动作影响而各自独立动作,并且利用两根钓钩捕捉鱼,因此,一旦鱼咬钩后即使鱼挣扎或者是条大鱼,也能够不使鱼逃脱而可靠地钓到鱼。

Fishing bait

The bait body (10) is composed of first hooks (31) and second hooks (31) and second hooks (31) and second hooks (31) and second hooks (31, 32) that are swinging freely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ir respective upper ends and the connecting ring (21). This structure is used because first hooks (31) and second hooks (32) are independent of the action of the other and use two hooks to catch fish. So, once the fish bite, even if the fish struggles or is a big fish, it can not escape the fish and catch the fish relia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钓鱼用诱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路亚钓法中使用的钓鱼用诱饵,尤其涉及具有通常被称为栓型、米诺、铁板、匙型等、模拟小鱼的诱饵主体(主体)的钓鱼用诱饵。
技术介绍
作为通常在路亚钓法中使用的钓鱼用诱饵,大多采用在被称为栓型、米诺、铁板、匙型等与小鱼、小动物、昆虫等相似的诱饵主体的腹部、尾鳍部悬挂钓钩的构造。对于安装于该诱饵主体的钓钩而言,为了在与鱼接触时钩挂在鱼嘴、鳃等,其钩尖弯曲为J字形,并且在其前端形成有防止钩挂上的钩从鱼脱开的倒刺。另外,该钓钩为了应对鱼从各个方向的吞咬,例如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2等所示那样,大多采用将三根钩尖等间隔、即相对于与诱饵主体侧连结的轴彼此间隔大约120°的三根钩尖呈放射状配置的构造。另外,如以下的专利文献3所示,为了减轻钩尖与诱饵主体碰撞的声音而具有两根钩尖的钓钩也被广泛使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516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4962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781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至3所示那样具有三根或者两根钩尖的以往的钓钩而言,因为该钩尖彼此的间隔(角度)固定,在鱼吞咬(钩挂)某一根钩尖后,进一步钩挂于其他钩尖的可能性低。因此,存在当钩挂于该钩尖的鱼挣扎时,鱼的较浅钩挂的部分(嘴、鳃)撕裂而直接脱钩后逃脱的情况。另外,即使鱼钩挂于两根以上的钩尖,但因为各钩尖的间隔固定,力集中在某一个钩尖上而无法分散,其结果造成同样的问题。而且,进一步而言,当咬钩的鱼是条大鱼时,存在该钩尖因无法耐受大鱼的重量、反抗力而延展或折断,从而鱼从该钩尖脱离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些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钓鱼用诱饵,一旦鱼咬钩后即使鱼挣扎或者是条大鱼,也能够可靠地钓到鱼而使鱼无法逃脱。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在诱饵主体的钓钩眼借助连结环而设有钓钩的钓鱼用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钓钩至少由各自的上端与所述连结环摆动自如地卡合的大致J字形的第1钓钩和第2钓钩构成,并且利用收缩自如的连结体收束所述第1钓钩和第2钓钩。采用这样的构造,因为第1钓钩和第2钓钩不受另一方的动作影响而各自独立进行动作,所以例如在仅有一方的钓钩钩挂了鱼之后,鱼进行挣扎等进而使鱼的其他部分钩挂于另一方钓钩的可能性变高。由此,因为利用两根独立的钓钩捉鱼,另外,针对鱼的动作,两根独立的钓钩会追随乱窜的鱼的移动,因此力量均匀地分散到两方的钓钩。其结果是,能够避免钓钩钩挂较浅的部分发生撕裂、或者由于鱼的重量、抵抗而使钩尖延展、折断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该钓钩可以至少具有第1钓钩和第2钓钩,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利用收缩自如的连结体一并收束相同形状的第3或者第4以上的钓钩的构造。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技术方案的钓鱼用诱饵的特征在于,所述诱饵主体是鱼或者小动物、昆虫的形状,并且,所述第1钓钩和第2钓钩以各自的钩尖朝向形成为所述鱼形状的诱饵主体的左右斜前方的方式被收束。采用这样的构造,因为钩尖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所以能够提高某一方钓钩钩挂住鱼的概率,并且,即使由于水的流动使钓钩靠近诱饵主体侧,也会减少该钩尖与诱饵主体碰撞的概率、频率。由此,因为不会产生咔哒咔哒这样的碰撞声音,所以防止鱼产生警惕性。另外,同时也能够防止对诱饵主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在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三技术方案的钓鱼用诱饵的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体由橡胶管、热收缩性的树脂管或者塑料管构成。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利用连结体收束两个钓钩以保持它们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在对各钓钩施加了某种程度以上的力时,该连结体变形以使各钓钩能够独立动作而不被其他钓钩限制动作。另外,通过将如此柔软的材料的连结体管覆盖于第1和第2钓钩,还能够缓解第1和第2钓钩与诱饵主体接触时的力,减小其接触声音。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在仅一方的钓钩钩挂住鱼之后,在鱼进行挣扎等进而使鱼的其他部分钩挂于另一方的钓钩,从而利用两根钓钩捕捉鱼,因此,能够避免钓钩钩挂较浅的部分发生撕裂而导致鱼逃脱、或者由于鱼的重量、抵抗而使钩尖延展或折断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通过使各钓钩独立动作并追随鱼的动作而如楔子那样将鱼缠住,因此,也能够将刺入了钓钩的鱼嘴、鱼鳃的损伤控制在最小限度。因此,一旦鱼咬钩后即使鱼挣扎或者是条大鱼,也能够不使鱼逃脱而可靠地钓到鱼。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钓鱼用诱饵100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A)是钓钩30的侧视图、图2(B)是钓钩30的主视图。图3(A)是第2钓钩32的俯视图、图3(B)是第1钓钩31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钓鱼用诱饵100的组装例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钓鱼用诱饵100的作用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钓鱼用诱饵100的动作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以往的钓鱼用诱饵的一例的说明图。图8(A)是表示钓钩30的另一方式的侧视图、图8(B)是钓钩30的另一方式的主视图。图9(A)是表示第2钓钩32的另一方式的俯视图、图9(B)是第1钓钩31的另一方式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钓鱼用诱饵1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中S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钓鱼用诱饵100的一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该钓鱼用诱饵100由以下部件构成:诱饵主体10,其形成为鱼形状;以及钓钩30、30,其借助由焊接环、开口环等构成的连结环21、21摆动自如地卡合于设置在该诱饵主体10的腹部和尾鳍部附近的钓钩眼20、20。该诱饵主体10由模仿实际的鱼、小动物、昆虫等形态的塑料、金属、橡胶等形成,受到与其嘴边附近的钓线眼22连接的鱼线40拉拽而处于水中或者水面附近,发挥吸引周围的鱼的功能。此外,该诱饵主体10因其尾鳍部分是中间折弯的能够左右摆动。如图2所示,钓钩30利用连结体33收束第1钓钩31和第2钓钩32而成。第1钓钩31由碳素钢等高强度的金属丝构成,在垂直延伸的轴部31a的顶部具有环状的挂孔部31b,同时,在其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弯曲成J字形的钩尖部31c。如图3(B)所示,从环状的挂孔部31b的上方观察时,该钩尖部31c相对于该环状面S1向右侧弯曲大约45°~60°左右。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第2钓钩32与第1钓钩31同样,在垂直延伸的轴部32a的上端具有环状的挂孔部32b,同时,在其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弯曲成J字形的钩尖部32c,如图3(A)所示,从环状的挂孔部32b的上方观察时,该钩尖部32c与第1钓钩31相反,相对于该环状面S2向左侧弯曲大约45°~60°左右。此外,该角度并不限于45°~60°,根据所使用的诱饵的宽度、形状而各不相同。因此,如图2(B)所示,当在这些第1钓钩31的挂孔部31b和第2钓钩32的挂孔部32b重合的状态下进行收束时,各钩尖部31c、32c成为在左右倾斜方向分别向外侧打开大约45°~60°的状态。此外,在各钓钩31、32的钩尖部31c、32c的内侧,分别形成有用于使钩难以脱离的倒刺(倒钩)31d、32d。收束该第1钓钩31和第2钓钩32的连结体33由收缩自如的材料、例如橡胶管或者热收缩性的树脂管或者塑料管等构成。在使用橡胶管的情况下,构成该橡胶管的材料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只要是具有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钓鱼用诱饵,其在诱饵主体的钓钩眼借助连结环而设有钓钩,该钓鱼用诱饵的特征在于,所述钓钩至少由各自的上端与所述连结环摆动自如地卡合的大致J字形的第1钓钩和第2钓钩构成,并且利用收缩自如的连结体收束所述第1钓钩和第2钓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2 JP 2016-0308931.一种钓鱼用诱饵,其在诱饵主体的钓钩眼借助连结环而设有钓钩,该钓鱼用诱饵的特征在于,所述钓钩至少由各自的上端与所述连结环摆动自如地卡合的大致J字形的第1钓钩和第2钓钩构成,并且利用收缩自如的连结体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口一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复合材料工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