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升式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98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升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和耐磨装置,所述耐磨装置包括耐磨板和与所述耐磨板固定连接的垫板,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限位装置和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垂直的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和所述第三限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耐磨装置可竖直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垫板的顶端连接有吊装装置。基于上述设置,避免现有技术中将耐磨装置通过焊接固定于升降基础上,且耐磨装置上设有吊装装置,更换时可以用绳索或者起重装置将耐磨装置整体吊起,具有结构简单和更换方便等特点。

A kind of jack up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echnical field of marine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elf lift platform, characterized by a lifting device and a wear-resistant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wear-resistant plate and a cushion plate fixed with the wear-resistant plate. The lift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mit device and a first limiting installation. A vertical second limit device and a third limit device are set, the second limit device and the third limit device are set relative, and a card slot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limiting device, the second limit device and the third limit device, the wear-resistant device can be vertically inserted in the slot, and the top of the p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nging plate. Install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setting, the wear-resistant device is avoided to be fixed on the lifting foundation by welding, and a lifting device is set on the wear-resistant device. The wear device can be hoisted with a rope or a lifting devic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re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升式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升式平台。
技术介绍
升降系统是自升式海洋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升降是由该系统实现的。而升降基础结构是升降系统的主要结构,由于升降基础结构和桩腿之间的间隙较小,平台在升降时升降基础结构可能和桩腿产生摩擦,使用时间长了会损坏桩腿和升降基础结构,为了消除这种隐患,很多平台在升降基础上会设计有耐磨板,耐磨板硬度较高,能有效地降低升降基础的磨损。现有技术中,垫板焊接在升降基础结构上,耐磨板焊接在垫板上,从而垫板与耐磨板整体都固定于升降基础结构上,但是平台在使用多年后,耐磨板需整体更换,但很多平台设计时未考虑到耐磨板的可拆卸需求,因此,在进行更换时,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升式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垫板和耐磨板更换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升式平台,包括升降装置和耐磨装置,所述耐磨装置包括耐磨板和与所述耐磨板固定连接的垫板,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限位装置和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垂直的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和所述第三限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耐磨装置可竖直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垫板的顶端连接有吊装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升降装置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耐磨装置的两侧边上分别均匀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由与所述垫板底边垂直的第一固定块和与所述垫板侧边平行的第二固定块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垫板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垫板的背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为类L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与所述耐磨装置的第一侧边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限位装置与所述耐磨装置的第二侧边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耐磨板的侧边通过焊接与所述垫板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耐磨板上设有多个塞焊孔,所述垫板与所述耐磨板通过所述塞焊孔焊接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吊装装置为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设有吊装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焊接为角焊。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升式平台,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之间形成一卡槽,耐磨装置可竖直插设于卡槽内,耐磨装置上设有吊装装置,通过将耐磨装置插设于三个限位装置形成的卡槽内,避免现有技术中将耐磨装置通过焊接固定于升降基础上,且耐磨装置上设有吊装装置,更换时可以用绳索或者起重装置将耐磨装置整体吊起,具有结构简单和更换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耐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耐磨装置与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耐磨装置与第一限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升降装置;2、耐磨装置;21、耐磨板;22、垫板;23、第一侧边;24、第二侧边;25、塞焊孔;3、第一限位装置;31、第一固定块;32、第二固定块;4、第二限位装置;5、第三限位装置;6、吊装板;7、吊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6所示,一种自升式平台,其包括升降装置1和耐磨装置2,耐磨装置2包括耐磨板21和与耐磨板21固定连接的垫板22,升降装置1上设有第一限位装置3和与第一限位装置3垂直的第二限位装置4和第三限位装置5,第二限位装置4和第三限位装置5相对设置;第一限位装置3、第二限位装置4和第三限位装置5之间形成一卡槽,耐磨装置2可竖直插设于卡槽内,垫板22的顶端连接有吊装装置。基于上述设置,第一限位装置3、第二限位装置4和第三限位装置5之间形成一卡槽,耐磨装置2可竖直插设于卡槽内,耐磨装置2上设有吊装装置,通过将耐磨装置2插设于三个限位装置形成的卡槽内,避免现有技术中将耐磨装置2通过焊接固定于升降装置1上,且耐磨装置2上设有吊装装置,更换时可以用绳索或者起重装置将耐磨装置2整体吊起,具有结构简单和更换方便等特点。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第一限位装置3、第二限位装置4和第三限位装置5通过焊接固定在升降装置1上,通过将三个限位装置焊接在升降装置1的不同位置,从而形成容纳耐磨装置2的卡槽,且通过焊接方式将限位装置固定在升降装置1上,使得限位装置和升降装置1的机械性能变化小,机械结构变形小。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装置3由与垫板22底边垂直的第一固定块和与垫板22侧边平行的第二固定块构成L型结构,其中,第一固定块通过角焊与升降装置1焊接,第一固定块与垫板22的底端连接,第二固定块与垫板22的背部连接,第一限位装置3与垫板22的底端和背部连接,对垫板22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垫板22因受到向下的作用力而从升降装置1中滑下。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装置4为类L型结构,其中,第二限位装置4通过角焊与所述升降装置1连接,第二限位装置4与耐磨装置2的第一侧边23连接,其中,第二限位装置4的高度和垫板22的高度一样,从而使得第二限位装置4与垫板22的配合更加方便;第二限位装置4为上下两边长度不等的不规则四方体,第二限位装置4与耐磨装置2的第一侧边23连接,从而第二限位装置4能将第一侧边23卡着在其上下两边所形成的空间内,防止耐磨装置2受到横向作用力从而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位移,因此造成耐磨装置2工作不稳定。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限位装置5与耐磨装置2的第二侧边24连接,其中,第三限位装置5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第三限位装置5与耐磨装置2的第二侧边24通过角焊连接;第三限位装置5均与垫板22和耐磨板21的第二侧边24连接,从而,第三限位装置5能将第二侧边24卡着在其上下两边所形成的空间内,同样地,通过设置第三限位装置5,进一步加强耐磨装置2设置在升降装置1上的稳定性,防止耐磨装置2受到横向作用力而产生位移。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耐磨装置2的第一侧边23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装置4,耐磨装置2的第二侧边24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三限位装置5,通过在耐磨装置2的两侧边等间距设置相同数量的第二限位装置4和第三限位装置5,可增强限位装置对耐磨装置2的支撑作用,限制其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本方案选择在耐磨装置2的两侧等间距分别设置三个第二限位装置4和三个第三限位装置5,本方案对第二限位装置4和第三限位装置5的数量不以为限,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5所示,耐磨板21的侧边通过焊接与垫板22连接,其中,焊接时,焊脚的尺寸可以适当加大,为了避免焊缝区的基本金属过烧,减小耐磨板21与垫板22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在进行焊接时,在耐磨板21的侧边与垫板22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从而将耐磨板21和垫板22固定在一起形成耐磨装置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耐磨板21上设有多个塞焊孔25,垫板22与耐磨板21通过塞焊孔25焊接配合,其中,塞焊孔25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椭圆形,本方案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升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和耐磨装置,所述耐磨装置包括耐磨板和与所述耐磨板固定连接的垫板,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限位装置和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垂直的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和所述第三限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耐磨装置可竖直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垫板的顶端连接有吊装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升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和耐磨装置,所述耐磨装置包括耐磨板和与所述耐磨板固定连接的垫板,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限位装置和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垂直的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和所述第三限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耐磨装置可竖直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垫板的顶端连接有吊装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升降装置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装置的两侧边上分别均匀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由与所述垫板底边垂直的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龙张萌李丽平郑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