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294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单元。电子装置包含主体和天线单元。主体具有容置空间。天线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并包含介电件及三金属部。介电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第一面垂直相邻另外二面,第二面与第三面对立,以形成一共振腔体。第一金属部设置于第一面并具有第一槽缝及收发信号的馈入端。第二金属部设置于第二面并与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二槽缝。第三金属部设置于第三面并与部分第一金属部相连且与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三槽缝。第二及第三金属部分别与主体电性接触以接地。信号通过馈入端馈入至此三个金属部并与共振腔体共振出两天线共振频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单元实现了在全金属外壳架构下仍可保有良好天线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单元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频的共振腔天线的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单元。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产品,为了美观的因素,常采用金属材质的壳体设计。然而,全金属机身的电子装置因受到金属外壳的限制,使其内部天线的效率及辐射场型难以有良好的表现,导致信号传输质量受影响。因此,如何在全金属机身的电子装置中设计具备良好天线效率的天线实属重要研发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为了提升金属材料机身的电子产品的内部天线的天线效率及信号收发质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主体和天线单元。主体具有容置空间,而天线单元设置于此容置空间中。天线单元包含介电件、第一金属部、第二金属部和第三金属部。介电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其中第一面垂直相邻第二面及第三面,第二面与第三面位于对立两侧,以形成一共振腔体。第一金属部设置于第一面上,并具有第一槽缝及馈入端,馈入端用以接收信号。第二金属部设置于第二面上,并与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二槽缝。第三金属部设置于第三面上,与部分第一金属部相连。第三金属部与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三槽缝。第二金属部及第三金属部分别与主体电性接触以接地。信号通过馈入端馈入至第一金属部、第二金属部及第三金属部并与共振腔体共振产生第一天线共振频段及第二天线共振频段。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天线单元。天线单元包含介电件、第一金属部、第二金属部和第三金属部。介电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其中第一面垂直相邻第二面及第三面,且第二面与第三面位于对立的两侧,以形成一共振腔体。第一金属部设置于第一面上,并具有第一槽缝及馈入端,馈入端用以接收信号。第二金属部设置于第二面上且接地,并与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二槽缝。第三金属部设置于第三面上且接地,并与部分第一金属部相连,第三金属部与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三槽缝。信号通过馈入端馈入至第一金属部、第二金属部及第三金属部并与共振腔体共振产生第一天线共振频段及第二天线共振频段。通过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即使电子装置采用全金属机身,其内部的天线单元所受金属机身的影响可以大幅减少,且天线效率及信号收发质量仍可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剖面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六面展开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六面展开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六面展开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的天线电压驻波比对频率的关系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的天线效率对频率的关系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天线隔离度对频率的关系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天线效率对频率的关系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而结构操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技术效果的装置,皆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内容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以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真实尺寸进行绘制。而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电性连接”或“电性耦接”,可指二或多个元件实体地电性接触或间接地电性接触。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公开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请参阅图1A,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0可例如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任何可搭载天线收发装置的电子产品,而于此例中,以电子装置100为笔记本电脑为例作说明。在图1A中,电子装置100的长×宽×厚尺寸例如为280mm×200mm×13mm,其具有相互枢接的显示单元110及主体120。显示单元110为显示屏幕,用以呈现影像界面。主体120包括顶壳130、底壳140及容置空间142。容置空间142位于顶壳130与底壳140之间。顶壳130可用以安装例如键盘等输入设备零组件。其中主体120的顶壳130与底壳140分别与系统接地面电性连接以接地。主体120的总厚度例如为7.5mm。容置空间142可设置例如主板、硬盘、音箱及/或天线等元件。其中,天线设置在容置空间142邻近主体120与显示单元110的枢接处,如图1A中左右两个位置150。应理解,位置150为天线单元的预留安装位置,其可为多个独立的空间,或者可为单一个连通的空间。而位置150及天线单元的数量可依实际需求做设计,本公开文件仅以两位置150及两天线单元为例以简化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B,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B展示图1A的电子装置100于剖面线A-A’方向的横切面。图1B中可看出,电子装置100还包含机身边缘144,机身边缘144设置于主体120与显示单元110枢接处。机身边缘144处可挖设与容置空间142连通的通孔作为内部天线单元辐射路径的出口、音响装置的出音孔及/或电子装置100的散热口等。此外,天线单元160设置于位置150,并通过传统导电布与顶壳130或底壳140作电性连接。天线单元160与电子装置100的机身边缘144距离一间距g1,间距g1例如小于3.5mm。应注意的是,电子装置100的各个位置150中可设置有相同的天线单元160,或不同的天线单元,于此实施例中,两位置150中皆设置相同的天线单元160,其中一天线单元160作为主要天线,而另一天线单元160则作为辅助天线。关于天线单元160的详细结构请参阅图2A及图2B。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160的示意图。具体来说,图2A是以图1A中右侧的天线单元160自剖面线B-B’的方向观看的示意图。天线单元160的长×宽×高尺寸例如为45mm×14.5mm×5mm,其具有介电件162。介电件162为立方体,并具有第一面P1、第二面P2、第三面P3、第四面P4、第五面P5和第六面P6等六个面。第一面P1及第四面P4相对并分别垂直相邻第二面P2、第三面P3、第五面P5和第六面P6。第二面P2与第三面P3相对,而第五面P5与第六面P6相对。如此,介电件162可形成一共振腔体。图2B为图2A实施例的天线单元160的六面展开图。图2B中,天线单元160的介电件162包括第一金属部M1、第二金属部M2、第三金属部M3、第四金属部M4及第五金属部M5。第一金属部M1、第二金属部M2、第三金属部M3、第四金属部M4及第五金属部M5例如为铜箔等导电材料。在电子装置100中,天线单元160的第一金属部M1面向外部设置,即面向机身边缘144处。应理解的是,于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以及天线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天线单元包含:介电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二面及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位于对立的两侧,以形成共振腔体;第一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并具有第一槽缝及馈入端,所述馈入端用以接收信号;第二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金属部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二槽缝;以及第三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三面,并与部分所述第一金属部相连,所述第三金属部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三槽缝;其中所述第二金属部及所述第三金属部分别与所述主体电性接触以接地,所述信号通过所述馈入端馈入至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及所述第三金属部并与所述共振腔体共振产生第一天线共振频段及第二天线共振频段。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5 TW 105137307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以及天线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天线单元包含:介电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二面及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位于对立的两侧,以形成共振腔体;第一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并具有第一槽缝及馈入端,所述馈入端用以接收信号;第二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金属部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二槽缝;以及第三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三面,并与部分所述第一金属部相连,所述第三金属部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之间具有第三槽缝;其中所述第二金属部及所述第三金属部分别与所述主体电性接触以接地,所述信号通过所述馈入端馈入至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及所述第三金属部并与所述共振腔体共振产生第一天线共振频段及第二天线共振频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件还包含第四面及第五面,所述第四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及所述第五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位于对立的两侧,所述第五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及所述第四面,且所述天线单元还包含:第四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四面上,并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以及所述第三金属部相连,其中所述第四金属部与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及所述第三金属部围绕出第四槽缝;以及第五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五面上,并与所述第二金属部、所述第三金属部及所述第四金属部相连,其中所述第五金属部与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及所述第三金属部围绕出第五槽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缝、所述第三槽缝、所述第四槽缝和所述第五槽缝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天线共振频段的频率相关,所述第一槽缝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天线共振频段的频率相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件还包含第六面,所述第六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及所述第四面,所述第六面与所述第五面位于对立的两侧,所述第二槽缝位于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四槽缝位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六面上,而所述第五槽缝位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五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件具有第一半部及第二半部,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所述第三金属部、所述第四金属部及所述第五金属部贴附于所述第二半部的表面,所述第一半部具有挖槽,用以安装电子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还包含:第六金属部,设置于所述挖槽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三金属部及所述第四金属部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件还包含第六面,所述第六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及所述第四面,所述第六面与所述第五面位于对立的两侧,所述天线单元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逸卓智弘吴正雄陈谊吴朝旭李宜树
申请(专利权)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