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迹射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4614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迹射流装置,包括至少两段管子,所述至少两段管子相互密封连接,所述至少两段管子密封连通形成液体流道(1),所述至少两段管子中具有一个位于始端的尾迹射流管(2),所述尾迹射流管(2)具有外层壁(3)、内层壁(4),所述外层壁(3)成圆柱状,所述内层壁(4)呈圆台状,所述内层壁(4)的始端口径大于与相邻管子连接的末端口径,所述内、外层壁(4、3)通过若干个支撑板(5)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5)之间形成液体回流腔,所述液体回流腔沿平行于管子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所述尾迹射流管内的液体流道的末端与液体回流腔的末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尾迹射流管的改造能降低能耗、消除尾迹紊乱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迹射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迹射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水泵进行灌水时,直接在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可以由多段管子相互连接而构成,多段管子内部形成液体通道。若需将液体从出水管道打入到预定位置时,需要水泵做工,由于目前出水管道采用单层壁,液体通道一般为圆柱状,液体的从出水管道排出完全靠水泵的做功,这样就造成水泵的能耗增大。当物体与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的后面的压强与流体的其他部分产生不同的压差,形成尾迹,若采用上述的液体通道,会使得尾迹紊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能耗、消除尾迹紊乱的尾迹射流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迹射流装置,包括至少两段管子,所述至少两段管子相互密封连接,所述至少两段管子密封连通形成液体流道,所述至少两段管子中具有一个位于始端的尾迹射流管,所述尾迹射流管具有外层壁、内层壁,所述外层壁呈圆柱状,所述内层壁呈圆台状,所述内层壁的始端口径大于与相邻管子连接的末端口径,所述内、外层壁通过若干个支撑板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液体回流腔,所述液体回流腔沿平行于管子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所述液体流道与液体回流腔连通,进入所述液体流道的液体通过负压从尾迹射流管的内层壁的末端进入液体回流腔,再进入尾迹射流管始端的内侧壁内部。本专利技术尾迹射流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将尾迹射流管设置呈双层壁结构,形成液体回流腔;且内层壁呈始端口径大、末端口径小的圆台状,尾迹射流管液体流道内的液体会因末端的口径逐渐减小而形成负压,液体会因为负压从尾迹射流管的液体流道末端进入液体回流腔,将尾迹流水的紊流现象消除,将水流紊乱的状态梳理成直线属束状的状态,由于液体不断从液体流道的始端排入,会带动进入液体回流腔的液体不断向始端流动;由于外层壁是圆柱状,内层壁的始端口径大于末端口径,继而使得液体回流腔的始端口径小,末端口径大,液体回流腔的始端形成负压,该部分的液体会再次进入回液体流道,相较于传统单层壁的水管而言,具有减少做功、减少能耗的优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与尾迹射流管相连的为集束增压管,所述集束增压管上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平行于集束增压管的中心轴设置。通过集束增压管内流过的液体呈束状通过集束增压管,在没有其他阻力的前提下,其压力增大,用以对从尾迹射流管排出的液体进行集束、增压,用以保证流体能平稳的排向下一段管子。集束增压管可以设置呈至少两段,也可以设置一段,具体根据需求而定。集束增压管内部的分隔板可以设置呈弧形,也可以设置呈螺旋状,用以增加流速。分隔板可以等分集束增压管的管腔,如分隔板设置呈“十”字型或“米”字型等。优选地,每相邻的两段所述管子通过法兰连接,相邻的两段管子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法兰技术沿用的现有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集束增压管的左视图。图中:1-液体流道;2-尾迹射流管;3-外层壁;4-内层壁;5-支撑板;6-液体回流腔;7-集束增压管;8-分隔板;9-法兰;10-散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尾迹射流装置,包括至少两段管子,本实施例中有尾迹射流管2、集束增压管7以及散流管10,至少两段管子相互密封连接,至少两段管子密封连通形成液体流道1,尾迹射流管2位于段管子的始端,尾迹射流管2具有外层壁3、内层壁4,外层壁3成圆柱状,内层壁4呈圆台状,内层壁4的始端口径大于与相邻管子连接的末端口径,内层壁4、外层壁3通过若干个支撑板5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支撑板5之间形成液体回流腔6,液体回流腔6沿平行于管子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尾迹射流管2内的液体流道1的末端与液体回流腔6的末端连通。其中,与尾迹射流管2相连的为集束增压管7,集束增压管7上设置有分隔板8,分隔板8沿平行于集束增压管7的中心轴设置。集束增压管可以设置呈至少两段,也可以设置一段,具体根据需求而定。集束增压管内部的分隔板可以设置呈弧形,也可以设置呈螺旋状,用以增加流速。分隔板可以等分集束增压管的管腔,如分隔板设置呈“十”字型或“米”字型等。本实施例中的分隔板8等分集束增压管7的管腔,可以将分隔板8设置呈“十”字型或“米”字型。每相邻的两段管子通过法兰9连接,相邻的两段管子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尾迹射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迹射流装置,包括至少两段管子,所述至少两段管子相互密封连接,所述至少两段管子密封连通形成液体流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段管子中具有一个位于始端的尾迹射流管(2),所述尾迹射流管(2)具有外层壁(3)、内层壁(4),所述外层壁(3)成圆柱状,所述内层壁(4)呈圆台状,所述内层壁(4)的始端口径大于与相邻管子连接的末端口径,所述内、外层壁(4、3)通过若干个支撑板(5)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5)之间形成液体回流腔(6),所述液体回流腔(6)沿平行于管子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所述尾迹射流管(2)内的液体流道(1)的末端与液体回流腔(6)的末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迹射流装置,包括至少两段管子,所述至少两段管子相互密封连接,所述至少两段管子密封连通形成液体流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段管子中具有一个位于始端的尾迹射流管(2),所述尾迹射流管(2)具有外层壁(3)、内层壁(4),所述外层壁(3)成圆柱状,所述内层壁(4)呈圆台状,所述内层壁(4)的始端口径大于与相邻管子连接的末端口径,所述内、外层壁(4、3)通过若干个支撑板(5)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5)之间形成液体回流腔(6),所述液体回流腔(6)沿平行于管子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所述尾迹射流管(2)内的液体流道(1)的末端与液体回流腔(6)的末端连通。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在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骥坤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