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门测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755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层门测试架,包括摆锤、主测试架、辅测试架以及移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和辅测试架之间的主横梁;所述主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垂直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主横梁的一端通过移动装置与所述辅测试架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的上横梁上;所述主横梁靠近所述上横梁的端部上安装有摆锤安装座,所述摆锤的上端通过连接绳连接在所述摆锤安装座上,所述摆锤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绳连接于所述主横梁靠近所述辅测试架的一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门测试架,结构设计合理,节省了人力,也避使得测试结果增加准确,静力测试装置可自由移动和锁定,避免了与摆锤实验产生冲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门测试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层门测试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电梯各部件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电梯层门作为电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电梯整体的运行安全。现有技术中的层门测试架,有较为传统的具备手动卷扬装置的结构,有的摆锤可以左右方向移动或需要通过机械结构拆装才能实现左右方向移动,但有的测试架不固定,容易前后左右移动,费时费力,且摆锤位置定位好后,试验时又无法固定,容易造成试验位置的偏差;有的试验架上还安装有静力测试装置,但是在拆卸或重新安装时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门测试架,其结构设计合理,节省人力,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测试的误差,使得测试结果增加准确,静力测试装置可自由移动和锁定,避免了与摆锤实验产生冲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层门测试架,包括摆锤、主测试架、辅测试架以及移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和辅测试架之间的主横梁;所述主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垂直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主横梁的一端通过移动装置与所述辅测试架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的上横梁上;所述主横梁靠近所述上横梁的端部上安装有摆锤安装座,所述摆锤的上端通过连接绳连接在所述摆锤安装座上,所述摆锤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绳连接于所述主横梁靠近所述辅测试架的一端上。优选地,所述主横梁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上端部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横梁上,所述移动杆的下端部安装有气动开关,所述摆锤通过所述气动开关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移动杆上。优选地,所述辅测试架包括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以及连接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上端部的横杆,所述主横梁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移动连接。更加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横杆上的丝杆以及位于所述主横梁端部上与所述丝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优选地,所述主测试架还包括滑动连接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上和/或所述第五立柱、所述第六立柱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层门的并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横梁。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上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可沿所述第五立柱或第六立柱的延伸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静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下横梁、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组成框架,所述框架通过顶杆固定连接在固定面上。更加优选地,位于所述上横梁上的所述顶杆上滑动连接有起吊横梁,所述起吊横梁下安装有用于吊起层门的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沿所述起吊横梁左右移动。优选地,所述主横梁靠近所述主测试架的一端具有滑动口,所述上横梁嵌入在所述滑动口中,所述滑动口中还具有滑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层门测试架,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框架稳固,通过电机来提升摆锤、气动开关释放摆锤,节省人力,也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测试的误差,使得测试结果增加准确,静力测试装置可自由移动和锁定,避免了与摆锤实验产生冲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层门测试架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层门测试架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层门测试架的侧视图;其中:主测试架-1,上横梁-11,下横梁-12,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4,第五立柱-15,第六立柱-16,顶杆-17,起吊横梁-18,移动横梁-19,安装杆-110,辅测试架-2,横杆-21,丝杆-22,第三立柱-23,第四立柱-24,主横梁-3,移动杆-31,摆锤安装座-32,滑动口-33,摆锤-4,连接绳-5,气动开关-6,电机-7,地脚-8,起吊装置-9,静力测试装置-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层门测试架,包括摆锤4、主测试架1、辅测试架2以及滑动连接在主测试架1和辅测试架2之间的主横梁3。主测试架1包括上横梁11、下横梁12、与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垂直设置的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4,以及滑动连接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且位于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4之间的第五立柱15和第六立柱16。第五立柱15和第六立柱16滑动设置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之间,第五立柱15和第六立柱16之间的宽度可以根据层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上横梁11、下横梁12、第一立柱13以及第二立柱14组成框架,框架通过顶杆17固定连接在固定面如墙面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4连接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的端部,框架共设置有8根顶杆17。本实施例的第五立柱15和第六立柱16上安装有安装杆110,安装杆110可沿第五立柱15或第六立柱16的延伸方向上下滑动,安装杆110上安装有静力测试装置10。本实施例的静力测试装置10可滑动的设置于安装杆110上,通过安装杆110的上下滑动以及静力测试装置10的左右滑动,可以更加方便的将静力测试装置10移动到各个位置以对对层门的各个部位进行测试。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4上和/或第五立柱15、第六立柱16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层门的并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横梁19。位于上横梁11上的顶杆17上滑动连接有起吊横梁18,起吊横梁18下安装有用于吊起层门的起吊装置9。先用起吊装置9吊起层门,接着将层门通过连接架与移动横梁19连接。辅测试架2包括第三立柱23、第四立柱24以及连接第三立柱23和第四立柱24上端部的横杆21。主横梁3的一端通过移动装置与辅测试架2的上端即横杆21移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主测试架1的上横梁11上。主横梁3靠近上横梁11的端部上安装有摆锤安装座32,摆锤4的上端通过连接绳5连接在摆锤安装座32上,摆锤4的下端通过连接绳5连接于主横梁3靠近辅测试架2的一端上。主横梁3靠近主测试架1的一端具有滑动口33,主测试架1的上横梁11嵌入在滑动口33中,滑动口33中还具有滑动装置如滚轮。本实施例的滑动口33接触上横梁11的部位还设置有气动开关6,以更加方便的控制主横梁3在主测试架1和辅测试架2之间的移动和固定。移动装置包括位于横杆21上的丝杆22以及位于主横梁3端部上与丝杆22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横杆21上还安装有控制丝杆22转动的电机7,通过控制电机7的运行进而控制主横梁3的移动。本实施例的主横梁3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杆31,移动杆31的上端部滑动连接在主横梁3上,移动杆3的下端部安装有气动开关6,摆锤4通过气动开关6可分离地连接在移动杆31上。主横梁3靠近辅测试架2的一端安装有卷绕和释放连接在摆锤4下方的连接绳5的电机7,通过此电机7以及移动杆3下方的气动开关6可以实现摆锤的自动回收和释放,节省人力,也避免了人为产生的试验误差。本实施例中下横梁的下方还安装有地脚8,地脚8的下端与第一立柱13或第二立柱14的下端齐平。本实施例在下横梁12的下方安装有两个地脚8。以下简述本实施中的层门测试架在进行试验时的工作过程:根据层门装置的具体情况,将第五立柱15、第六立柱16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之间进行滑动,并将移动横梁19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起吊装置9将层门装置吊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层门测试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门测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摆锤、主测试架、辅测试架以及移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和辅测试架之间的主横梁;所述主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垂直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主横梁的一端通过移动装置与所述辅测试架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的上横梁上;所述主横梁靠近所述上横梁的端部上安装有摆锤安装座,所述摆锤的上端通过连接绳连接在所述摆锤安装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门测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摆锤、主测试架、辅测试架以及移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和辅测试架之间的主横梁;所述主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垂直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主横梁的一端通过移动装置与所述辅测试架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测试架的上横梁上;所述主横梁靠近所述上横梁的端部上安装有摆锤安装座,所述摆锤的上端通过连接绳连接在所述摆锤安装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门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上端部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横梁上,所述移动杆的下端部安装有气动开关,所述摆锤通过所述气动开关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移动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门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测试架包括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以及连接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上端部的横杆,所述主横梁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门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横杆上的丝杆以及位于所述主横梁端部上与所述丝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门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耘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嘉捷机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