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434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所述建筑转角的外侧具有通行道路(1),所述建筑转角由第一墙体(4)和第二墙体(5)相连接而成,所述建筑转角的外侧沿高度方向设有一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3),所述凹槽(2)通过沿第一切面(6)和第二切面(7)分别切第一墙体(4)和第二墙体(5)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建筑转角的凹槽(2)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3),通行人员通过观察成像装置(3),可以提前看见对面来人状况,从而避免发生碰撞及惊吓现象;此外,成像装置(3)设置于转角的凹槽(2)内,不会影响通行人员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
技术介绍
室内外转角处通常是道路转角主要利用凸面镜成像原理,凸面镜多设置于为交通密集,车辆出入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道路转角处,且凸面镜必须装在转交的另外一侧,需要较大的空间。室内转角处也多为直角,很容易忽视转角对向来人,容易发生碰撞及惊吓。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事先帮助通行人员了解对面来人状况的建筑转角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通过在所述建筑转角的凹槽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帮助通行人员提前看见对面来人状况,避免发生碰撞及惊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所述建筑转角由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接而成,所述建筑转角的外侧沿高度方向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所述凹槽通过沿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分别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而成。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第一切面与第一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所述第二切面与第二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建筑转角由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接而成,所述凹槽通过沿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分别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而成,第一切面与第一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所述第二切面与第二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对称设置于所述建筑转角上。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夹角可以为60~120度。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对称设置与所述转角的两侧。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凹槽的底部的离地高度为1米以上,所述凹槽的顶部的离地高度为1.5米以上2米以下。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凹槽的底部的离地高度为1.2米,所述凹槽的顶部的离地高度为1.8米。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成像装置为三棱镜。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三棱镜的横截面呈正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第一切面与第二切面之间的交接线与所述三棱镜的一个棱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成像装置为一平面镜或者凸面镜。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通过在所述建筑转角的凹槽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所述建筑转角由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接而成,所述凹槽通过沿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分别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而成,通行人员通过观察成像装置,可以提前看见对面来人状况,从而避免发生碰撞及惊吓现象;此外,成像装置设置于转角的凹槽内,不会影响通行人员通行。(2)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所述第一切面与第一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所述第二切面与第二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从而可以保证设置凹槽后的转角仍旧具有足够的强度。(3)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所述凹槽的底部的离地高度为1米以上,所述凹槽的顶部的离地高度为1.5米以上2米以下,可以便于通行人员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的立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成像装置为三棱镜)。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的可视范围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成像装置为平面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行道路、2-凹槽、3-成像装置、4-第一墙体、5-第二墙体、6-第一切面、7-第二切面、8-第一切面6与第二切面7之间的交接线、9-另一建筑转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的立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的可视范围示意图(弧形箭头所示为可视范围)。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所述建筑转角的外侧具有通行道路1,所述建筑转角由第一墙体4和第二墙体5相连接而成,所述建筑转角的外侧沿高度方向设有一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3,所述凹槽2通过沿第一切面6和第二切面7分别切第一墙体4和第二墙体5而成。也就是说,所述凹槽2通过沿第一切面6切第一墙体4的部分和沿第二切面7切去第二墙体5的部分而形成。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建筑转角的凹槽2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3,通行人员通过观察成像装置3,可以提前看见对面来人状况,从而避免发生碰撞及惊吓现象;此外,成像装置3设置于转角的凹槽2内,不会影响通行人员通行。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三棱镜的两个面接收的光线,通过两次折射后能够通过另一个面射出,从而呈现这两个面面对的景象,因此,可以通过三棱镜看到对面状况。优选的,请重点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第一切面6与第一墙体4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a小于等于20度,所述第二切面7与第二墙体5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b小于等于20度,从而可以保证设置凹槽2后的建筑转角仍旧具有足够的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4与第二墙体5的夹角可以为60~120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体4与第二墙体5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为了便于通行人员观察,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凹槽2的底部的离地高度为1米以上,所述凹槽2的顶部的离地高度为1.5米以上2米以下。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的底部的离地高度为1.2米,所述凹槽2的顶部的离地高度为1.8米,从而既可以满足通行人员观察对面状况,又可以尽可能减小凹槽2的大小,保证建筑转角的强度。为了同时方便两个方向通行人员通过三棱镜观察对面状况,优选的,在上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第一切面6与第二切面7之间的交接线8与所述三棱镜的一个棱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中,所述成像装置3为三棱镜,所述三棱镜为实心的。所述三棱镜的横截面优选为正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从而可以进一步方便两边人员观察。所述成像装置3的长度与凹槽2的长度(在高度方向)相匹配,以保证转角的强度。本实施例的通行道路1的外侧为另一建筑转角9的内侧面。此种结构时,更加需要采用本实施例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以便于观察对面来人情况,可视范围如图3所示。当然,所述成像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转角由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接而成,所述建筑转角的外侧沿高度方向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所述凹槽通过沿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分别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转角由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接而成,所述建筑转角的外侧沿高度方向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呈现对面状况的成像装置,所述凹槽通过沿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分别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面与第一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所述第二切面与第二墙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对称设置于所述建筑转角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成像功能的建筑转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夹角可以为60~120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泉袁子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