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22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属于新能源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热水箱内设置的盘式冷凝器加热时间长且加热效果差的问题。包括:水箱和冷凝装置;水箱内设置有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包括冷媒进口主母管,冷媒出口主母管,第一冷凝支路管和第二冷凝支路管;在冷媒进口主母管和冷媒出口主母管之间间隔设置第一冷凝支路管和第二冷凝支路管;第一冷凝支路管的一端与冷媒进口主母管连通,第一冷凝支路管的另一端与冷媒出口主母管连通;第二冷凝支路管的一端与冷媒进口主母管连通,第二冷凝支路管的另一端与冷媒出口主母管连通;第一冷凝支路管上间隔设置多个与冷媒进口主母管平行的第一冷凝水管,第二冷凝支路管上间隔设置多个呈十字的第二冷凝水管,且第一冷凝水管垂直与第二冷凝水管的十字交叉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
技术介绍
热泵热水器是利用逆卡诺原理,通过介质,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的水里的设备。热泵热水器工作流程是压缩机将回流的低压冷媒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流经缠绕在水箱外面的铜管,热量经铜管传导到水箱内,冷却下来的冷媒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变成液态,经膨胀阀后进入蒸发器,由于蒸发器的压力骤然降低,因此液态的冷媒在此迅速蒸发变成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在风扇的作用下,大量的空气流过蒸发器外表面,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吸收,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变成冷气释放。随后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现有的热泵热水器的水箱,在水箱的下部设置有盘管式冷凝器,水箱的进水管设置在水箱侧面底部,水箱的出水管设置在水箱侧面的顶部,在水箱的侧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冷凝水的出口和冷凝水的进口。现有的水箱比较大,由于盘式冷凝器自身形状限制,导致虽然盘式冷凝器在水箱内占用比较大体积,但还存在盘式冷凝器的加热时间比较长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热泵热水箱内设置的盘式冷凝器占体积较大,但存在加热时间较长,导致加热效果比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用以解决现有的热水箱内设置的盘式冷凝器加热时间长且加热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包括:水箱和冷凝装置;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所述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媒进口主母管,冷媒出口主母管,第一冷凝支路管和第二冷凝支路管;在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和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和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上间隔设置多个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平行的第一冷凝水管,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上间隔设置多个呈十字的第二冷凝水管,且所述第一冷凝水管垂直与所述第二冷凝水管的十字交叉点。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水管包括冷凝水管和设置在所述冷凝水管两端的圆形冷凝水管。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凝水管包括呈十字状的冷凝水管和设置在所述十字状冷凝水管端的圆形冷凝水管。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凝水管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且不超过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和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的进口和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的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两侧壁上,且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的进口与所述水箱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的出口与所述水箱顶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的底面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侧壁且靠近所述水箱顶面。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包括:水箱和冷凝装置;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所述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媒进口主母管,冷媒出口主母管,第一冷凝支路管和第二冷凝支路管;在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和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和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上间隔设置多个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平行的第一冷凝水管,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上间隔设置多个呈十字的第二冷凝水管,且所述第一冷凝水管垂直与所述第二冷凝水管的十字交叉点。该冷凝装置主要组成材料为铝合金材质,冷凝装置包括的冷媒进口主母管分别于多个第一冷凝支路管和第二冷凝支路管相通,设置在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上的第一冷凝水管和第二冷凝水管,相比与现有技术所提供的盘式冷凝管,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热量交换,加速了对水箱内水的加热速度,进一步地,通过对第一冷凝水管和第二冷凝水管的形状设置,还可以减少冷凝装置在水箱内的体积占用比,在节约了体积的同时,增加了加热速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盘式冷凝器加热时间长且加热效果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冷凝支路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冷凝支路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冷凝支路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冷凝支路管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主要包括有节能水箱和冷凝装置。具体地,冷凝装置包括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冷媒出口主母管101,其中,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和冷媒出口主母管101呈平行状态,且在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和冷媒出口主母管101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凝支路管102和第二冷凝支路管103。具体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的一端与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联通,第一冷凝支路管102的另一端与冷媒出口主母管101联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进入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的热量通过第一冷凝支路管102流通至冷媒出口主母管101,从而完成热量在水箱内的循环过程;进一步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的一端与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联通,第二冷媒支路管的另一端与冷媒出口主母管101联通,通过上述设置,也可以将进入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的热量通过第二冷凝支路管103流通至冷媒出口主母管101,完成了热量在水箱内的循环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在水箱上还设置有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进口和冷媒出口主母管101出口,具体地,在水箱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进口和冷媒出口主母管101出口,且冷媒进口主母管100的进口与水箱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冷媒出口主母管101的出口与水箱顶面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平行的第一冷凝水管102-1,其中,第一冷凝水管102-1包括冷凝水管和设置在冷凝水管两端的圆形冷凝水管组成。通过上述设置,即可以增加冷凝水管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同时,将第一冷凝水管102-1的两个端面设置成圆弧形,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尖端会造成碰伤工作人员的缺陷。如图3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呈十字状的第二冷凝水管103-1,其中,第二冷凝水管103-1包括呈十字状的冷凝水管和设置在十字状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和冷凝装置;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所述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冷媒出口主母管(101),第一冷凝支路管(102)和第二冷凝支路管(103);在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和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101)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和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101)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101)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上间隔设置多个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平行的第一冷凝水管(102‑1),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上间隔设置多个呈十字的第二冷凝水管(103‑1),且所述第一冷凝水管(102‑1)垂直与所述第二冷凝水管(103‑1)的十字交叉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和冷凝装置;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所述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冷媒出口主母管(101),第一冷凝支路管(102)和第二冷凝支路管(103);在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和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101)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和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101)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主母管(101)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支路管(102)上间隔设置多个与所述冷媒进口主母管(100)平行的第一冷凝水管(102-1),所述第二冷凝支路管(103)上间隔设置多个呈十字的第二冷凝水管(103-1),且所述第一冷凝水管(102-1)垂直与所述第二冷凝水管(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东尹宝泉马旭升刘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