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912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7:14
一种减压阀结构,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进水柱和活塞,所述活塞与进水柱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外壳上端为进水端,外壳下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柱为筒状结构,包括上端的进水口、下端的底盖以及中间的过水腔,所述进水口与外壳的进水端配合,所述底盖与外壳的出水端配合,所述进水柱侧壁中下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且与过水腔相通的过水口,所述外壳与进水柱侧壁上部之间形成有挡沿;所述活塞为柱套结构,所述活塞活动套置于进水柱上,活塞侧壁中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孔,所述活塞侧壁向外凸出环形凸垣;所述弹簧一端抵靠挡沿,另一端抵靠凸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塞受背压作用而上下移动来调节过水面积以保证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压力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压阀结构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减压阀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路管道中,在进水端的水压正常的情况下,还是会出现管道爆裂的现象,这是因为出水端受到背压,造成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压力不平衡,最终导致管路中逐渐形成爆破压,造成管道爆裂,所谓的背压是指运动的水流由于受到障碍物或急转弯道的阻碍而被施加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压力。因此需要一种减压阀来保证进水端与出水端的压力平衡,本案便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阀结构,能调节进水端和出水端压力,使得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压力处于动态平衡。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减压阀结构,其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进水柱和活塞,所述活塞与进水柱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外壳上端为进水端,外壳下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柱为筒状结构,包括上端的进水口、下端的底盖以及中间的过水腔,所述进水口与外壳的进水端配合,所述底盖与外壳的出水端配合,所述进水柱侧壁中下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与过水腔相通,所述外壳与进水柱侧壁上部之间形成有挡沿;所述活塞为柱套结构,所述活塞活动套置于进水柱上,活塞侧壁中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孔,所述活塞侧壁向外凸出环形凸垣;所述弹簧一端抵靠挡沿,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凸垣。所述过水口上方和下方的进水柱侧壁的外表面形成若干个配合有密封圈的环槽。所述凸垣设在过水孔上方的活塞侧壁上,所述凸垣形成配合有密封圈的凹槽。所述过水孔的高度等于过水口的高度。所述过水孔下方的活塞侧壁的高度大于等于过水口的高度。所述底盖与外壳的出水端之间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端抵靠底盖,限位件下端连接出水端,所述限位件的下端向外形成环形凸缘,常态时,活塞底部抵靠环形凸缘上。所述限位件的环形凸缘上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进水柱侧壁上部向外凸起形成所述挡沿。所述外壳的进水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挡沿设有与进水端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外壳的出水端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活塞会受到出水端的背压的作用而上下移动,使得过水腔上的过水口与活塞上的过水孔的重叠面积发生改变,进而调节本技术的过水面积来保证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压力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状态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状态二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状态三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减压阀结构,其包括外壳1、设在外壳1内的进水柱2和活塞3,所述活塞3活动套置于进水柱2上,活塞3与进水柱2之间设有弹簧4,所述外壳1上端为进水端11,外壳下端为出水端12。具体的,所述进水柱2为筒状结构,包括上端的进水口21、下端的底盖22以及中间形成的过水腔23,所述进水口21与外壳1的进水端11配合,所述底盖22与外壳1的出水端12配合,所述进水柱2侧壁的中下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口24,所述过水口24与过水腔23相通,所述过水口24上方和下方的进水柱2侧壁可以形成若干个配合有密封圈261的环槽26,使得活塞3与进水柱2侧壁密封配合。所述活塞3为柱套结构,所述活塞3侧壁中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孔31,所述过水孔31的高度可以等于过水口24的高度;所述活塞3侧壁向外凸出环形凸垣32;所述凸垣32可以设在过水孔31上方的活塞3侧壁上,且所述凸垣32形成配合有密封圈321的凹槽322,使得活塞3与外壳1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外壳1与进水柱2侧壁上部之间设有挡沿26,所述弹簧4一端抵靠挡沿26,弹簧4另一端抵靠凸垣32。进一步,所述底盖22与外壳1的出水端12之间可设有一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上端抵靠底盖22,限位件5下端与出水端12连接,所述限位件5的下端向外形成环形凸缘51,常态时,活塞3底部抵靠环形凸缘51,可以通过环形凸缘51的高度限制活塞3的常态时的位置,所述环形凸缘51可设有若干出水口52以保证本技术的流量。进一步,所述外壳1的进水端11可以设有内螺纹,所述进水柱2侧壁的上部向外凸起形成所述挡沿26,所述挡沿26设有与进水端11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外壳1的出水端12可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因此本技术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到水路管道中。本技术实施时,在常态无背压时,即状态一,配合图2所示,活塞3在弹簧4和限位件5的作用下,处于初始状态,过水孔31完全对准过水口24,过水孔31与过水口24的重叠面积最大,此时本技术的过水面积最大,水流从进水端11进入,经过过水腔23从出水端12流出;而当出水端12的背压增大时,即状态二,配合图3所示,活塞3在背压的作用下克服弹簧4的弹力向上移动,过水孔31没有完全对齐过水口24,过水孔31与过水口24的重叠面积变小,此时本技术的过水面积减小来调节出水端12的压力,直到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的压力平衡时活塞3停止移动。因此本技术的活塞3会受到背压的作用而上下移动,活塞3上下移动会调节过水面积使得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的压力处于动态平衡,让水流从出水端12流出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进一步,所述过水孔31下方的活塞3侧壁的高度大于等于过水口24的高度,使得当出水端12的背压继续增大到超过设定值时,即状态三,配合图4所示,活塞3在背压的作用下克服弹簧4的弹力向上移动,过水孔31与过水口24没有重叠区域,过水孔31下方的活塞3侧壁封堵过水口24,水路被关闭;此时进水端11的压力即使增大,活塞3也不会下移,因为进水端11的水压是施加在活塞3的侧壁上,与活塞4移动的方向垂直,没有办法改变活塞4的移动方向,直至出水端112的背压下降到未超过设定值时,活塞3才在弹簧4的作用下克服背压向下移动,过水口24与过水孔31出现重叠区域,水路才能重新打开。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活塞3受出端段12的背压作用而上下移动来调节过水面积以保证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的压力平衡,并且能在背压超过设定值时关闭水路,直至背压下降到设定值以内的水路才能重新打开,保证了水路管道的安全。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减压阀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进水柱和活塞,所述活塞与进水柱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外壳上端为进水端,外壳下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柱为筒状结构,包括上端的进水口、下端的底盖以及中间的过水腔,所述进水口与外壳的进水端配合,所述底盖与外壳的出水端配合,所述进水柱侧壁中下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与过水腔相通,所述外壳与进水柱侧壁上部之间形成有挡沿;所述活塞为柱套结构,所述活塞活动套置于进水柱上,活塞侧壁中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孔,所述活塞侧壁向外凸出环形凸垣;所述弹簧一端抵靠挡沿,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凸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进水柱和活塞,所述活塞与进水柱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外壳上端为进水端,外壳下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柱为筒状结构,包括上端的进水口、下端的底盖以及中间的过水腔,所述进水口与外壳的进水端配合,所述底盖与外壳的出水端配合,所述进水柱侧壁中下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与过水腔相通,所述外壳与进水柱侧壁上部之间形成有挡沿;所述活塞为柱套结构,所述活塞活动套置于进水柱上,活塞侧壁中部形成有若干个周向布置的过水孔,所述活塞侧壁向外凸出环形凸垣;所述弹簧一端抵靠挡沿,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凸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口上方和下方的进水柱侧壁的外表面形成若干个配合有密封圈的环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垣设在过水孔上方的活塞侧壁上,所述凸垣形成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家煌颜江林彭柯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霖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