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隆学武专利>正文

全包增强套、密封胶筒及封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232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0:45
本申请涉及密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包增强套、密封胶筒及封隔器。全包增强套,包括:长形的基片,其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在端部密封环的外表面上重合;与基片上边缘一体连接的上凸起,及与基片下边缘一体连接的下凸起。在本申请中,上凸起、下凸起及基片的组合可以防止上端密封环的肩突的产生。本申请设置了相互重合的但各自分离的基片第一端部与基片第二端部,在轴向压力下上端密封环在径向延伸,基片第一端部与基片第二端部的重合部分逐渐减小,相比于基片第一端部与基片第二端部一体结构或相互焊死的技术方案,相当于减小上端密封环的硬度,防止了中间密封环的肩突的产生。

Full envelope, sealant and packer

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aling, in particular to a full envelope, a sealant and a packer. The whole package reinforcement includes: long shaped substrate,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are overlapp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end sealing ring, the upper convex part is integrated with the upper edge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lower convex part is integrated with the lower edge of the substrate. In this application, a combination of upper protruding, lower protruding and base sheet can prevent the production of the shoulder process of the upper end seal ring.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utual coincidence but the substrat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substrate is separated, in under the axial pressure of the upper sealing ring extending in a radial direction, the overlapping part of the substrate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portion of the substrate decreases and the technical scheme compared to the first end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substrate second one end of the structure or welding die, equivalent to reducing the upper sealing ring hardness, prevents the 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middle sealing ring shou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包增强套、密封胶筒及封隔器
本申请涉及密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包增强套、密封胶筒及封隔器。
技术介绍
图1是上端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有该上端密封环的密封胶筒安装于套管及中心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上端密封环较软时,上端密封环的上部会产生肩突,该肩突非常容易因压力破裂而导致密封胶筒的密封失效。如图4所示,当上端密封环较硬时,上端密封环与套管不贴合/不抵触而形成间隙,中间密封环会在该间隙内向上移动形成肩突。密封胶筒在轴向方向的受力按时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密封胶筒受到自上而下的轴向压力;第二阶段,密封胶筒受到自下而上的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图3和图4示出了第二阶段后下端密封环的的下部向上翘起的变形情况。2002年第九期的《石油机械》公开了《封隔器压缩胶筒“防突”新结构》,其中记载有如下内容:“由于防突结构是用来覆盖封隔器和套管间的环形间隙,封隔器坐封时,一旦胶筒变形与套管壁接触,在外载作用下,防突装置就会展开罩住封隔器与套管壁间的环隙,阻止胶筒朝此环隙中突出,迫使胶筒呈各向均匀压缩状态,产生和保持胶筒较高的接触应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密封”。“……主要有铜碗固化型和钢网或钢带固化型两种。前者是将两个2mm厚的铜碗分别固化在两个端胶筒某一端面上,后者是将厚1mm左右的钢网或钢带分别固化在两个端胶筒某一端面上”。根据上述记载,可以在上端密封环的上部分包覆铜套,来防止上端密封环产生肩突:若铜套较厚,上端密封环在轴向压力作用时径向延伸不足,铜套与套管之间存在间隙,中间密封环会从该间隙向上位移,形成类似于图4所示的肩突,而上端密封环也会产生较小的肩突。当铜套较薄时,上端密封环在轴向压力下径向延伸充足,铜套与套管相互贴合不存在间隙,但较薄的铜套无法防止上端密封环产生类似于图3所示的肩突。同样地,在第一阶段,若下端密封环较软则下端密封环产生向下的肩突;若下端密封环较硬则中间密封环的下部产生向下的肩突。很有可能,还未进行到第二阶段,下端密封环的肩突和中间密封环的肩突已经失效,所以下端密封环软硬程度的选择也非常有必要。现有技术虽然也有在密封胶筒的上下两端同时设置铜套的情况,但其目的是为了工人现场安装方便,防止密封胶筒上下两端安装时反向。通常,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试图选定合适的铜套厚度,在该厚度时,既能防止端部密封环的肩突又能防止中间密封环的肩突。此时,安装于上端密封环的铜套的厚度有可能与安装于下端密封环的铜套的厚度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思路不同的解决上端密封环和中间密封环肩突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密封胶筒的端部密封环的全包增强套,包括:长形的基片,由在所述基片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组成,所述基片用于围绕所述端部密封环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外表面相贴合;并且,当所述基片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上重合;与所述基片上边缘一体连接的片状的上凸起,当所述基片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上凸起能被朝向所述端部密封环的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上环面相贴合;与所述基片下边缘一体连接的片状的下凸起,当所述基片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下凸起能被朝向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下环面相贴合;所述上凸起、所述下凸起、所述基片一起来防止或减小所述端部密封环产生肩突,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一起通过减小所述端部密封环的硬度来防止或减小中间密封环产生所述肩突。优选地,所述上凸起的数量为多个,且各所述上凸起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设置为,当各所述上凸起被朝向所述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上环面相贴合时,相邻的所述上凸起在所述上环面上不相互重合。优选地,所述上凸起的形状为,与所述基片上边缘一体连接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与所述基片上边缘较远的自由端的宽度。优选地,所述上凸起宽度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自由端逐渐减小;进一步优选地,当各所述上凸起均与所述上环面贴合时,相邻两个所述上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2mm。优选地,所述下凸起的数量为多个,且各所述下凸起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设置为,当各所述下凸起被朝向所述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下环面相贴合时,相邻的所述下凸起在所述下环面上不相互重合。优选地,所述下凸起的形状为,与所述基片下边缘一体连接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与所述基片下边缘较远的自由端的宽度。优选地,所述下凸起宽度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自由端逐渐减小;进一步优选地,当各所述下凸起均与所述下环面贴合时,相邻两个所述下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2mm。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重合部分的长度设置为,所述端部密封环被压缩而径向延伸致所述全包增强套的重合部分的长度逐渐减小,当所述全包增强套与设置在外部的套管相贴合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上仍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重合部分的长度设置为,所述端部密封环被压缩而径向延伸致所述全包增强套的重合部分的长度逐渐减小,当所述全包增强套与设置在外部的套管相贴合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上的距离小于2mm。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上不设置所述上凸起及所述下凸起,当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上重合时,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通孔的外侧而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通孔的内侧。优选地,所述全包增强套为铜质或银质。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密封胶筒,包括位于两端的端部密封环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密封环,所述端部密封环上安装有全包增强套。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封隔器,该封隔器具有上述的密封胶筒。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本申请中,上凸起、下凸起及基片的组合可以防止上端密封环的肩突的产生。本申请设置了相互重合的但各自分离的基片第一端部与基片第二端部,在轴向压力下上端密封环在径向延伸,基片第一端部与基片第二端部的重合部分逐渐减小,相比于基片第一端部与基片第二端部一体结构或相互焊死的技术方案,相当于减小上端密封环的硬度,防止了中间密封环的肩突的产生。这样就将改变铜套厚度的设计改变为调整基片第一端部与基片第二端部重合长度的设计。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附图中:图1是密封胶筒的端部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未施加轴向压力时,密封胶筒与套管及中心管的位置关系图;图3是上端密封环较软时,施加轴向压力后密封胶筒与套管及中心管的位置关系图;图4是上端密封环较硬时,施加轴向压力后密封胶筒与套管及中心管的位置关系图;图5是全包增强套包覆于上端密封环,未施加轴向压力时密封胶筒与套管及中心管的位置关系图;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全包增强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全包增强套包覆于端部密封环后的俯视图;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全包增强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全包增强套包覆于端部密封环后的俯视图。图2、图3、图4、图5中仅示出了右侧半剖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全包增强套;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全包增强套、密封胶筒及封隔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密封胶筒的端部密封环的全包增强套(1),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形的基片(11),由在所述基片(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组成,所述基片(11)用于围绕所述端部密封环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外表面相贴合;并且,当所述基片(11)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上重合;与所述基片上边缘一体连接的片状的上凸起(12),当所述基片(11)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上凸起(12)能被朝向所述端部密封环的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上环面相贴合;与所述基片下边缘一体连接的片状的下凸起(13),当所述基片(11)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下凸起(13)能被朝向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下环面相贴合;所述上凸起(12)、所述下凸起(13)、所述基片(11)一起来防止或减小所述端部密封环产生肩突(6),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一起通过减小所述端部密封环的硬度来防止或减小中间密封环(3)产生所述肩突(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密封胶筒的端部密封环的全包增强套(1),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形的基片(11),由在所述基片(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组成,所述基片(11)用于围绕所述端部密封环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外表面相贴合;并且,当所述基片(11)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上重合;与所述基片上边缘一体连接的片状的上凸起(12),当所述基片(11)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上凸起(12)能被朝向所述端部密封环的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上环面相贴合;与所述基片下边缘一体连接的片状的下凸起(13),当所述基片(11)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外表面相贴合时,所述下凸起(13)能被朝向所述端部密封环的所述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端部密封环的下环面相贴合;所述上凸起(12)、所述下凸起(13)、所述基片(11)一起来防止或减小所述端部密封环产生肩突(6),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一起通过减小所述端部密封环的硬度来防止或减小中间密封环(3)产生所述肩突(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增强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12)的数量为多个,且各所述上凸起(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23);所述第一间隙(123)的设置为,当各所述上凸起(12)被朝向所述通孔方向弯折来与所述上环面相贴合时,相邻的所述上凸起(12)在所述上环面上不相互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包增强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12)的形状为,与所述基片上边缘一体连接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与所述基片上边缘较远的自由端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包增强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12)宽度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自由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包增强套(1),其特征在于,当各所述上凸起(12)均与所述上环面贴合时,相邻两个所述上凸起(12)之间的距离小于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增强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起(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炜隆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隆学武宋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