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5070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4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多个多孔热管及冷凝器,每一所述方形电池单体具有面积较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大散热面,所述多个多孔热管贴附于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大散热面上且两端突出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多孔热管的两端封闭以形成第一封闭端及第二封闭端,所述多孔热管内部设置有由第一封闭端向第二封闭端延伸的多个微通道孔,所述微通道孔内充装有可相变的制冷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散热装置,电池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使电池模组底部和顶部温差减小,提升整个电池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以满足电池模组大倍率放电的特性,从而有效提升电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散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池热管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工业电子、消费类电子、机房、储能电站及UPS等领域,所用电池模组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种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走,会使电池模组的温度或者环境温度不断上升,高温会严重影响到电池模组的运行安全和寿命,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热管理,使得电池模组的各个电池单体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工作。目前,热管被逐渐使用在电池模组的热管理上,当前热管主要是放在电池模组的底部,通过热管将电池模组底部的热量导走。但是,在电池模组的散热中,靠近每个电池单体的正极柱和负极柱的位置,散热量是最高的。因而,将热管放在电芯的底部,通过热管将电芯底部的热量导走这种散热方式,会造成电芯底部和顶部的温度差异很大,进而对电芯的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将热管放在电芯的底部,通过热管将电芯底部的热量导走这种散热方式,造成电芯底部和顶部的温度差异很大,进而对电芯的寿命造成影响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散热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包括由多排方形电池单体堆叠形成的电池模组、多个呈扁平状的多孔热管及连接在每一所述多孔热管两端的冷凝器,每一所述方形电池单体具有面积较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大散热面,所述多个多孔热管贴附于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大散热面上且两端突出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多孔热管的两端封闭以形成第一封闭端及第二封闭端,所述多孔热管内部设置有由第一封闭端向第二封闭端延伸的多个微通道孔,所述微通道孔内充装有可相变的制冷剂。可选地,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同侧的大散热面在同一平面。可选地,所述多个多孔热管其中一部分夹设于相邻两排方形电池单体的相对的两个大散热面之间,所述多个多孔热管另一部分贴附于最外侧的两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外侧的大散热面上。可选地,所述多个多孔热管其上边缘与电池模组顶面的距离小于其下边缘与电池模组底面的距离。可选地,所述第一封闭端内侧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封闭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多个微通道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多个微通道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可选地,所述多孔热管内部具有相互隔绝的多个回路结构,每一所述回路结构包括多个相通的所述微通道孔。可选地,所述多孔热管的蒸发段通过导热胶贴附在所述大散热面上,所述多孔热管的冷凝段通过导热胶与冷凝器粘接。可选地,所述冷凝器为翅片、液冷热交换器、水冷板、铜板或铝板。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散热装置,在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大散热面上设置有多孔热管,且每一多孔热管两端连接一冷凝器,多孔热管的两端封闭以形成第一封闭端及第二封闭端,多孔热管内部设置有由第一封闭端向第二封闭端延伸的多个微通道孔,微通道孔内充装有可相变的制冷剂。这样,多孔热管贴附在电池模组上的部分形成蒸发段,多孔热管与冷凝器连接的两端形成为冷凝段,液态的制冷剂在多孔热管的蒸发段吸收电池模组的热量并汽化,气态的制冷剂通过多个微通道孔流入多孔热管的冷凝段,在冷凝段将热量传递给冷凝器并液化,然后回流至多孔热管的蒸发段,以此,电池模组的热量通过冷凝器带走(散发到空气中或通过冷却水带走)。从而,通过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大散热面上贴附的多孔热管,使得电池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使电池模组底部和顶部温差减小,提升整个电池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以满足电池模组大倍率放电的特性,从而有效提升电芯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散热装置其多孔热管的示意图(透视);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孔热管其横截面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散热装置其多孔热管的示意图(透视);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孔热管其横截面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电池模组;11、方形电池单体;111、大散热面;112、极柱;2、多孔热管;21、第一封闭端;22、第二封闭端;23、微通道孔;231、齿状结构;24、第一空腔;25、第二空腔;3、多孔热管;31、第一封闭端;32、第二封闭端;33、回路结构;34、微通道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散热装置,包括由多排方形电池单体11堆叠形成的电池模组1、多孔热管2及连接在每一所述多孔热管2两端的冷凝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为翅片、液冷热交换器、水冷板、铜板或铝板。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一所述方形电池单体11具有面积较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大散热面111,所述多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极柱112(正极柱及负极柱)在所述电池模组1的顶面上呈多排多列排布,所述多个多孔热管2贴附于每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大散热面111上且两端突出所述电池模组1。其中,排的方向为图2中的左右方向;列的方向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本实施例中,多孔热管2贴附在电池模组1上的部分形成蒸发段,多孔热管2与冷凝器连接的两端形成为冷凝段。多孔热管2的两端均连接有冷凝器,散热速度更快、散热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热管2的蒸发段通过导热胶贴附在所述大散热面111上,所述多孔热管2的冷凝段通过导热胶与冷凝器粘接。本实施例中,每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同侧的大散热面111在同一平面,即每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所有方形电池单体11在形成排的方向上边缘对齐。另外,多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排布方式一致。如图3所示,所述大散热面111上的多个多孔热管2其中一部分夹设于相邻两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相对的两个大散热面111之间,即此位置的多孔热管2的两侧表面与相邻两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相对的两个大散热面111贴附。所述大散热面111上的多个多孔热管2另一部分贴附于最外侧的两排方形电池单体11的外侧的大散热面111上。如图1所示,图中电池模组1包括四排电池单体11,每排电池单体11具有四个电池单体11。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也可以是两排、三排或5排以上,而每排电池单体11的单体电池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如图3所示,所述大散热面111上的多个多孔热管2其上边缘与电池模组1顶面的距离小于其下边缘与电池模组1底面的距离。即,所述大散热面111上的多个多孔热管2更为靠近电池模组的顶面设置,这样,所述大散热面111上的多个多孔热管2更为靠近极柱112。这样,使得每个电池单体的极柱112附近位置的较大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减小电池模组底部和顶部温差。本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多孔热管2的两端封闭以形成第一封闭端21及第二封闭端22,所述多孔热管2内部设置有由第一封闭端21向第二封闭端22延伸的多个微通道孔23。所述第一封闭端21内侧设置有第一空腔24,所述第二封闭端2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空腔25,所述多个微通道孔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24连通,所述多个微通道孔23的另一端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排方形电池单体堆叠形成的电池模组、多个呈扁平状的多孔热管及连接在每一所述多孔热管两端的冷凝器,每一所述方形电池单体具有面积较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大散热面,所述多个多孔热管贴附于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大散热面上且两端突出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多孔热管的两端封闭以形成第一封闭端及第二封闭端,所述多孔热管内部设置有由所述第一封闭端向第二封闭端延伸的多个微通道孔,所述微通道孔内充装有可相变的制冷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排方形电池单体堆叠形成的电池模组、多个呈扁平状的多孔热管及连接在每一所述多孔热管两端的冷凝器,每一所述方形电池单体具有面积较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大散热面,所述多个多孔热管贴附于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大散热面上且两端突出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多孔热管的两端封闭以形成第一封闭端及第二封闭端,所述多孔热管内部设置有由所述第一封闭端向第二封闭端延伸的多个微通道孔,所述微通道孔内充装有可相变的制冷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同侧的大散热面在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多孔热管其中一部分夹设于相邻两排方形电池单体的相对的两个大散热面之间,所述多个多孔热管另一部分贴附于最外侧的两排方形电池单体的外侧的大散热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立峰田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迈安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