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以及出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9979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包括:临时仰拱,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上;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加快上部导坑的出渣速度,加快施工进度。

A tunnel heading the slag structure and slag method

The sla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upper part of the tunnel heading includes temporary inverted arch, which is set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unnel heading at the bottom; at least one slag hole, which is set in the temporary inverted arch; through the slag hole will be produced during the upper drift in pour muck in the temporary arch beneath the muck collec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can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slag is heading,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以及出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以及出渣方法。
技术介绍
CRD又称交叉中隔法,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但目前采用CRD工法施工时,一般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和机械配合出渣,但这种人工出渣方式效率低,影响施工速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出渣结构,其可以加快上部导坑,如通过CRD工法获得的上部导坑的出渣速度,以此来提高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以及出渣方法,其可以加快上部导坑的出渣速度,加快施工进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包括:临时仰拱,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上;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出渣孔的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包括:暗梁组件;以及与所述暗梁组件可转动地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打开所述出渣孔。优选的,所述暗梁组件包括:设置所述出渣孔一侧的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出渣孔另一侧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第一暗梁,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第二暗梁,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铰接,且当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出渣孔时,所述盖板的、与所述铰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被所述第二支撑件或第一支撑件支撑。优选的,所述第一暗梁以及第二暗梁均包括:至少一个箍筋;以及至少一根主筋;所述箍筋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所述主筋在穿过所述箍筋后与所述箍筋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暗梁的主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暗梁的主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在待开挖的隧道上部获得第一上部导坑;S2、在所述第一上部导坑的底部设有第一临时仰拱;S3、在所述第一临时仰拱上设置至少一个出渣孔,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第一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第一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优选的,所述步骤S3后还包括:S4、在所述第一上部导坑下方开挖第一下部导坑;并在所述第一下部导坑底部设置第一横撑。优选的,所述步骤S4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5、在待开挖的隧道上部获得第二上部导坑;S6、在所述第二上部导坑的底部设有第二临时仰拱;S7、在所述第二临时仰拱上设置至少一个出渣孔,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第二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第二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优选的,所述步骤S7后还包括:S8、在所述第二上部导坑下方开挖第二下部导坑;并在所述第二下部导坑底部设置第二横撑。优选的,所述步骤S8后还包括:S9、在所述第一横撑下方开挖左隧底。优选的,所述步骤S9后还包括:S10、在所述第二横撑下方开挖右隧底。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临时仰拱中设置出渣孔,方便上部导坑在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渣土从出渣孔倒入位于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内,以此来提供出渣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如CRD工法的施工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出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出渣孔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暗梁组件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暗梁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暗梁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出渣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出渣方法中各初支结构、临时中隔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包括:临时仰拱1,1’,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2,2’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3,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1,1’上;通过所述出渣孔3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2,2’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1,1’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如渣土车等)中。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出渣结构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出渣孔3的封闭组件4,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渣孔3有2个以上,特别优选为4个,且所述出渣孔3均匀间隔设置,相邻两出渣孔3的中点之间的间距为1000-2000mm,(优选为1500mm),出渣孔3的形状和尺寸不作限定,只要是规则几何形状即可,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渣孔3为矩形,其长度为500mm,宽度为275mm。对应的,所述封闭组件4也有2个以上,且特别优选为4个,每一所述出渣孔3都对应设有一封闭组件4。如图3-4所示,所述封闭组件4包括:暗梁组件;以及与所述暗梁组件可转动地连接的盖板41;所述盖板41用于封闭/打开所述出渣孔3,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1由硬质材料制成,如钢、木材等,其可以为规则几何形状,如长为1000mm、宽为700mm、厚为10mm的矩形等。进一步的,所述暗梁组件包括:设置所述出渣孔3一侧的第一支撑件42、设置在所述出渣孔3另一侧的第二支撑件43;所述第一支撑件42与第二支撑件43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或第二支撑件43为钢格栅,且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之间的间距为300-600mm,优选为500mm;第一暗梁44,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3连接;第二暗梁45,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3连接;所述盖板41的一端41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2或第二支撑件43通过铰接件30(如合页等)铰接,且当所述盖板41封闭所述出渣孔3时,所述盖板41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2或第二支撑件43铰接的一端411相对的另一端412被所述第二支撑件43或第一支撑件42支撑;即当所述盖板41的一端41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2铰接时,另一端412被所述第二支撑件43支撑,或,当所述盖板41的一端41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3铰接时,另一端412被所述第一支撑件42支撑。更为具体的,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暗梁44以及第二暗梁45均包括:至少一个箍筋10,所述箍筋10的规格为φ8@75mm;以及至少一根主筋20;所述箍筋10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所述主筋20在穿过所述箍筋10后与所述箍筋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箍筋10为封闭的四边形(如正方形等),所述主筋20有4根,分别在穿过所述箍筋10后位于所述四边形的4个转角处,且通过焊接等方式与所述箍筋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当然,所述箍筋10还可以为三角形,所述主筋20对应的有3根,且在穿过箍筋10后位于所述三角形的3个顶点处,且同样与所述箍筋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诸如此类,在此不再继续举例说明,只要所述箍筋10能支撑所述盖板41即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以及出渣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临时仰拱,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上;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临时仰拱,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上;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出渣孔的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包括:暗梁组件;以及与所述暗梁组件可转动地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打开所述出渣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组件包括:设置所述出渣孔一侧的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出渣孔另一侧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第一暗梁,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第二暗梁,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铰接,且当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出渣孔时,所述盖板的、与所述铰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被所述第二支撑件或第一支撑件支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暗梁以及第二暗梁均包括:至少一个箍筋;以及至少一根主筋;所述箍筋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所述主筋在穿过所述箍筋后与所述箍筋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暗梁的主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暗梁的主筋的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贵秦佳佳武其亮官彬王伟陈宝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