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575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接辅件,包括辅件主体,辅件主体包括联接用的第一联接端和第二联接端,第一联接端与所述第二联接端的衔接处设有凸台。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联接辅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辅件主体具有两个联接端,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联接辅件可以分别将两段段短管体/杆体的联接主件联接或者将多段短管体/杆体的联接主件持续联接为一长管体/长杆体,且联接辅件的两个联接端之间隔设有凸台,凸台具有隔离作用和者支撑作用。防止联接主件在联接的时候错位,又可以为联接主件的联接端提供支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接辅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杆/管联接件用的联接辅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管结构、塑料管结构、风车支撑杆、风车用各类杆件等大大小小的支撑结构中,通常需要加工管件和杆件等,加工好的管件/管件经常涉及到将多段短管体/杆体联接为一长管体/长杆体的问题。以管体为例,管体与管体通过联接辅件连接在一起,具体如下:联接辅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外螺纹,两个管体上分别设有内螺纹,在旋接过程中,管体的内螺纹的圈数与联接辅件外螺纹的圈数通常很难确保完全相符,导致旋拧不完全或者过度旋拧。而且由于联接辅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两个管体的两端部很容易对顶在一起,联接时,相互产生干扰,导致两个管体无法与联接辅件紧紧拧在一起,如果作风车的支撑杆,在风力摇摆、摇晃作用下,螺纹联接的两个管体很低容易松脱。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限定联接位置又能排除联接干扰的联接辅件。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联接辅件,包括辅件主体,所述辅件主体包括联接用的第一联接端和第二联接端,所述辅件主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联接端与所述第二联接端之间的位置设有凸台。所述第一联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联接端设有定位用的定位凹部和/或定位孔。所述第一联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联接端设有拧转所述辅件主体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凸条或凹槽。所述凸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联接面和第二联接面,所述第一联接面对应于所述第一联接端,所述第二联接面对应于所述第二联接端。所述第一联接面和/或所述第二联接面呈相适配的倾斜面、水平面或曲面。所述凸台的截面呈V型、U型或台阶型。所述第一联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联接端设有联接用的内螺纹和/或外螺纹。所述辅件主体采用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杆件,管件,或者杆件与管件的结合件。所述定位凹部和/或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联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联接端的端部。所述第一联接端和所述第二联接端呈管状,所述第二联接端的一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联接端内,所述第二联接端的另一端部凸出所述第一联接端外,且所述第二联接端和所述第一联接端之间呈紧配、松配或不可拆一体式连接在一起。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联接辅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辅件主体具有两个联接端,利用本技术一种联接辅件可以分别将两段段短管体/杆体的联接主件联接或者将多段短管体/杆体的联接主件持续联接为一长管体/长杆体,且联接辅件的两个联接端之间隔设有凸台,凸台具有隔离作用和者支撑作用。防止联接主件在联接时,两个联接主件的联接端对顶在一起,对联接产生干扰,导致不容易确定联接位置。进一步地,联接辅件的螺纹和凸台又可以为联接主件的联接端提供螺接的反作用力,方便两个联接主件锁定联接位置。进一步地,联接辅件设有定位凹部或定位孔,方便联接辅件与联接主件的准确联接。进一步地,辅件主体上设有凸条式或者凹槽式的安装部,便于手或者拧转工具的拧转受力,安装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承台定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螺钉定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弹性扣件定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弹性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弹性扣件联接组件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弹性扣件嵌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弹性扣件嵌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定位凸粒联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分体式套接联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a为本技术中分体式套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b为本技术中复合型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复合型定位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复合型定位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联接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联接辅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中联接辅件与联接主件的联接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中联接辅件与联接主件联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中设有凸起的联接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中设有凸起的联接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中设有定位凹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a为本技术中联接辅件与联接主件的另一联接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中联接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联接件-1;第一联接部-11;第二联接件-2;第二联接部-21;第一本体-12;定位孔-13;中空内腔-14;定位孔-15;第一导向槽-16;限位台-17;限位台18;第二联接件-2;第二联接部-21;拼接面211中空内腔-22;定位孔-23;第二导向槽-24;第二本体-25;承台-31;联接面-311;螺钉-32;弹性扣件-33;定位凸粒-331;弹性钢片-332;挂耳-333;定位凸粒-34;管管联接辅件4a;联接辅件-4;第一联接端41;第二联接端-42;凸台-43;第一联接面-431;第二联接面-432;定位凹部-44;定位孔-45;凸条-46;凸起-5;凹点-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适用于一种定位联接组件,定位联接组件包括相联接的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或者,包括可拆卸联接的联接辅件、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本技术中,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采用管件、杆件或者杆件与管件的结合件。本技术中,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采用管件、杆件或者杆件与管件的结合件。实施例一一种定位联接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相联接的第一联接件1和第二联接件2。本技术中,第一联接件1和第二联接件2采用管件、杆件或者杆件与管件的结合件。第一联接件1与第二联接件2通过改进型的定位结构可拆卸联接在一起。本优选方案中定位结构采用承台31。第一联接件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本体12和第一联接部11。第一联接部11设置于第一本体12的一端。第一本体12与第一联接部11的连接处缩进形成承台31。第一本体12以承台31为缩进起点,持续缩进形成第一联接部11。第二联接件2一体连接有第二联接部21,第二联接部21设置于第二联接件2的一端部。第二联接部21开设有与第一联接部11的形状和外径大小相适配的中空内腔22。第一联接部11与第二联接部21沿轴向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一本体12与第二联接部21在拼接处的外形尺寸相同。联接时,第二联接部21套于第一联接部11外,即第一联接部11伸入中空内腔22后,第二联接部21的端部可抵靠在承台31上。承台31限制第二联接件2在第一联接件的轴向方向上持续下滑、下落,利用承台31的限制和定位作用,将第一联接件1与第二联接件2快速准确的联接在一起。联接后,第一联接件1与第二联接件2在拼接处平缓过渡,第一本体12与第二联接部21的外侧壁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安装后第一联接件1与第二联接件2接缝处没有突变、外表面相齐平。承台31的联接面311与第二联接部21的拼接面211分别为相适配的水平面,二者配合紧密,稳定性较好。在实际应用中,拼接面除了采用水平面外,还可以采用倾斜面或者曲面等配合紧密的结构面。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联接件1与第二联接件2通过改进型的定位结构可拆卸联接在一起。本优选方案中定位结构采用螺钉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接辅件,包括辅件主体,所述辅件主体包括联接用的第一联接端和第二联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件主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联接端与所述第二联接端之间的位置设有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接辅件,包括辅件主体,所述辅件主体包括联接用的第一联接端和第二联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件主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联接端与所述第二联接端之间的位置设有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联接端设有定位用的定位凹部和/或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联接端设有拧转所述辅件主体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凸条或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联接面和第二联接面,所述第一联接面对应于所述第一联接端,所述第二联接面对应于所述第二联接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面和/或所述第二联接面呈相适配的倾斜面、水平面或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钧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德玉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