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8519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基座、固定于基座上的支撑架、上模和下模,还包括:固定于支撑架上,与所述上模相连接的第一驱动件;固定在基座上,与所述下模相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固定在基座上,用于固定产品的定位组件;所述下模设于所述上模下方相对应的位置,并经由第二驱动件实现水平移动;所述上模经由第一驱动件实现垂直移动,以将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使得天线受力均匀,将天线紧密地粘贴到产品上,避免了天线的翘起,提高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人工取放产品,省去了人工操作机器的环节,大大缩减了单个产品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通讯类电子设备的天线一般是采用FPC柔性线路材质,在加工过程中将其粘贴在设备的壳体内侧,后通过金属触点连接其他的部件。在天线的粘贴过程中,需要将天线与设备壳体完整地贴合。现有的方式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粘贴,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形状各不相同,再加上工人的熟练度不同,导致人工很难把握粘贴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人工粘贴时对天线各部分的按压力度不一致,使得天线受力不均无法紧密地贴合在壳体上,出现翘起。同时,人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当需要大批量生产时无法满足需求。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可以压合天线的机器,但是还需要人工进行大部分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基座、固定于基座上的支撑架、上模和下模,还包括:固定于支撑架上,与所述上模相连接的第一驱动件;固定在基座上,与所述下模相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固定在基座上,用于固定产品的定位组件;所述下模设于所述上模下方相对应的位置,固定于一底板并通过该底板与第二驱动件连接,并经由该第二驱动件实现水平移动;所述上模经由第一驱动件实现垂直移动,以将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合。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基座上,位于下模两端的第三驱动件与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配合将产品压紧,实现产品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接触产品的部位均设置有软性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设有滑槽,所述底板下端设有与该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并通过该滑槽实现移动和定位。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底部设有用于感应产品的感应器。进一步的,所述上模通过一连接板与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滑块,该第二滑块与设于支撑架上的滑轨配合实现上模的移动和定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为气缸。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使得天线受力均匀,将天线紧密地粘贴到产品上,避免了天线的翘起,提高了产品质量。2.本技术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采用了感应器感应产品,只需人工取放产品,当感应到产品放入时装置即自动启动加工,省去了人工操作机器的环节,大大缩减了单个产品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放置产品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中使用的驱动件均为气缸。其中,基座1位于底部,基座1上设有支撑架2。第一驱动件5固定于支撑架2,上方用于产品8加工的上模3通过一连接板51与第一驱动件5相连接。经由第一驱动件5的驱动,上模3可以实现垂直运动。连接板5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52,通过与设于支撑架2上的滑轨21配合,可以实现上模3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和定位。与上模3配合用于产品加工的下模4设于上模3下方的相对应位置,通过一底板61与固定于基座1的第二驱动件6相连接。底板61的底部设有第二滑块62,与设于基座1上的滑槽11配合,在第二驱动件6的驱动下可以实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和定位。同时,在下模4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感应产品的感应器9。固定组件7设于基座1上,包括分别设于下模两端的地三驱动件71和地四驱动件72,在工作时可以从两端将产品夹紧。因此为了避免对产品造成损坏,在地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接触产品的活塞杆末端均设有软性材料73。工作时,第二驱动件6将下模推出,工人将预先上胶并放置有天线(附图中未表示)的产品放入下模,感应器9感应到产品后反馈信号到软件系统,启动加工程序。第二驱动件6复位,随后地三驱动件71与第四驱动件72启动,从两端将产品8夹紧。产品8定位完成后,第一驱动件5驱动上模3下压,与下模4压合,从而将天线紧密贴合到产品上。随后第一驱动件5复位,上模3与下模4分离。第三驱动件71与第四驱动件72复位,产品8被松开。随后第二驱动件将下模4推出,工人取走产品8,完成加工过程。接着重新放置未加工产品,重复加工过程。本技术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使得天线受力均匀,将天线紧密地粘贴到产品上,避免了天线的翘起,提高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采用了感应器感应产品,只需人工取放产品,当感应到产品放入时装置即自动启动加工,省去了人工操作机器的环节,大大缩减了单个产品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所示的各部件的外形结构仅为了清晰地表达本技术,并不对各个组件的形状进行限定。例如,上模与下模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更换专用的模具。虽然对本技术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
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基座(1)、固定于基座(1)上的支撑架(2)、上模(3)和下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支撑架(2)上,与所述上模(3)相连接的第一驱动件(5);固定在基座(1)上,与所述下模(4)相连接的第二驱动件(6);固定在基座(1)上,用于固定产品(8)的定位组件(7);所述下模设于所述上模(3)下方相对应的位置,固定于一底板(61)并通过该底板与第二驱动件(6)连接,并经由该第二驱动件(6)实现水平移动;所述上模(3)经由第一驱动件(5)实现垂直移动,以将所述上模(3)与下模(4)压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基座(1)、固定于基座(1)上的支撑架(2)、上模(3)和下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支撑架(2)上,与所述上模(3)相连接的第一驱动件(5);固定在基座(1)上,与所述下模(4)相连接的第二驱动件(6);固定在基座(1)上,用于固定产品(8)的定位组件(7);所述下模设于所述上模(3)下方相对应的位置,固定于一底板(61)并通过该底板与第二驱动件(6)连接,并经由该第二驱动件(6)实现水平移动;所述上模(3)经由第一驱动件(5)实现垂直移动,以将所述上模(3)与下模(4)压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7)包括固定于基座(1)上,位于下模(4)两端的第三驱动件(71)与第四驱动件(72);所述第三驱动件(71)和第四驱动件(72)配合将产品(8)压紧,实现产品(8)的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均王植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