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90392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中框;所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透明屏蔽电极层和触控电极层;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中框之间,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触控电极层与中框之间设置透明屏蔽电极层,使得触控电极层与透明屏蔽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值不随外力挤压而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准确检测出相应的触摸位置,从而提高了检测触摸位置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应用内嵌式触控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触控电极制作在阵列基板上,触控电极相对于地有一个电容值,当用户的手指触摸到显示装置的面板时,使得触控电极相对于地的电容值增大,进而通过电容值的变化,确定手指的位置。液晶显示装置所在的终端中还设置有支撑液晶显示装置的中框,由于中框多利用金属材料制成,使得触控电极与中框之间也会形成电容,具有一定的电容值。然而,当手指的压力过大时,压力传递至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阵列基板,使得阵列基板发生形变,但是由于中框不会因此发生形变,因此,触控电极与中框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导致两者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该电容值的变化会对用户手纸触摸到显示装置的面板时产生的电容值的变化造成干扰,从而容易导致终端误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用于解决当用户接触触控显示装置的压力过大时,容易导致终端误判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中框;所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透明屏蔽电极层和触控电极层;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中框之间,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接地。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用于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靠近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还包括:栅极层、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数据线层、第一绝缘层、触控信号线;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靠近所述触控电极层的表面。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用于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远离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间。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栅极线具有第一交叠区域;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镂空区域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镂空区域;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镂空区域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交叠区域之外的数据线的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镂空区域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交叠区域之外的栅极线的投影交叠,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在所述第一镂空区域和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之外的部分为一体结构。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子触控电极。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为连续的整面结构。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且小于或者等于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的阻值小于或者等于104Ω/□。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由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锡锑材料制成。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金属走线;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通过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所述金属走线接地。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导电结构;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通过所述导电结构接地。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中框;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之间;所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触控电极层;所述背光模组内设置有透明屏蔽电极层,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接地;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触控电极层与中框之间设置透明屏蔽电极层并且将透明屏蔽电极层接地,使得触控电极层与透明屏蔽电极层之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容,而触控电极层与中框之间不会产生电容,因为透明屏蔽电极层接地所以其电压是恒定的,当用户接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时,即使阵列基板发生形变,透明屏蔽电极层也会随之发生形变,因此触控电极层与透明屏蔽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触控电极层与透明屏蔽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值保持不变,而检测触摸位置时需要有电容的变化,因此不会对检测触摸位置产生干扰,可以准确检测出相应的触摸位置,从而实现了提高检测触摸位置精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用户接触触控显示装置的压力过大时,容易导致终端误判断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阵列基板15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阵列基板15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阵列基板15的俯视图;图5为透明屏蔽电极层15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阵列基板15的第二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阵列基板15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阵列基板15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以及中框2,其中,显示面板1中设置有透明屏蔽电极层152和触控电极层157,透明屏蔽电极层152设置在触控电极层157与中框2之间,且透明屏蔽电极层152接地。通过将透明屏蔽电极层152接地,使得透明屏蔽电极层152的电压保持恒定,进而与触控电极层157之间形成一个电容,当用户接触触控显示装置时,即使阵列基板发生形变,透明屏蔽电极层152也会随着阵列基板发生形变,触控电极层157与透明屏蔽电极层152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触控电极层157与透明屏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中框;所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透明屏蔽电极层和触控电极层;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中框之间,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中框;所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透明屏蔽电极层和触控电极层;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中框之间,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用于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靠近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还包括:栅极层、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数据线层、第一绝缘层、触控信号线;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靠近所述触控电极层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用于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远离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栅极线具有第一交叠区域;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层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镂空区域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镂空区域;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镂空区域的投影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义吴玲沈柏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