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装置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19882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换热领域,特别是涉及分流装置及空调。该分流装置包括:沿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流体输入段、流体输送段和流体混合分流段;其中,流体输送段为细长结构,且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呈渐缩状,流体输送段和流体混合分流段管壁之间设置连接结构,流体混合分流段连接两个以上的分流管路;流体输送段的宽口直径小于流体输入段的管径,流体输送段的窄口直径小于流体混合分流段的管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逐渐矫正流体输送方向,使流体方向基本保持在分流装置的轴线上,明显减弱流体偏流状况,达到均匀分流的效果。

Shunt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heat exchange field of an air conditioner, in particular to a flow dividing device and an air conditioner. The shunt device compris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flow of fluid input, connected fluid conveying section and fluid mixing section of the fluid shunt; conveying section for slender structure, and is gradually shrunk in the direction of fluid flow, fluid conveying section and fluid mixed flow section of the tube wall is arranged connecting structure, fluid mixing flow connecting shunt line more than two; fluid conveying section of the wide mouth diameter is smaller than the fluid input section diameter, the fluid conveying section of the narrow mouth diameter is smaller than the fluid mixing section diameter shunt. The utility model can gradually corrected transport direction of fluid, the fluid direction remained in the axis of the shunt devic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iquid flow status, to achieve uniform divers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流装置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分流领域,特别是涉及分流装置及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在生活、工作中使用量加大,对空调的换热效果越来越重视。空调器基本由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系统管路、压缩机、控制结构等组成。图1给出了现有空调的换热结构,冷媒(制冷剂)从冷媒输入管路105流入,经过分流装置104,分配至若干条分流管路103之中。每条分流管路103对应着一条换热流路102,换热流路102经过热交换器101,与外界环境(一般是空气或水)发生热交换,通过相变吸收外界热量,实现制冷的目的。完成热交换相变后的冷媒(制冷剂)由冷媒收集管路106收集集中,并经由冷媒输出管路107输出,从而完成一次热交换过程。在空调换热结构中,分流器是关键部件,其分流均匀性决定了整个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如果出现分流不均的现象,那么将会导致部分流路中冷媒(制冷剂)偏多,换热面积相对不足,而部分流路中冷媒(制冷剂)偏少,换热面积过大,从而导致了整个换热系统换热效率降低。此外,制冷系统往往工作在不同的温度下,此时冷媒(制冷剂)的输入气液比也会存在较大的不同,如果分流装置104不能在不同的冷媒(制冷剂)输入气液比下保持分流均匀,不仅会导致换热效率下降,而且会使得在某些低温制冷工况下,部分流路的输出温度偏低,产生不均匀结霜甚至结冰的情况,严重影响换热系统的正常工作。图2给出了一种现有分流装置结构,冷媒首先由输入段201进入分流装置,为使冷媒加速以减小重力对分流均匀性的影响,在通过冷媒输入段201后,将流经冷媒加速段202,其截面积较冷媒输入段201有明显减小。冷媒经加速后流入混合腔203,促进气液两相冷媒混合,然后经冷媒分流锥204分流后,由冷媒输出段205输出至接下来的换热流路之中。上述分流装置使用截面缩小的冷媒加速段对流体进行加速分流,流体速度的增加,有利于减小重力对分流的影响。但是,由于经过输入端201的流体非轴向流体,出现偏流现象,非轴向流体经过加速后,由于受力不均匀根本无法形成均匀雾化的紊流状态,发生分流不均的情况,造成各换热支管的换热能力不均衡,增加换热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改变流体偏流现象,形成足够均匀的紊流效果,均匀分流的分流装置及空调。(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流装置,其包括:沿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流体输入段、流体输送段和流体混合分流段;其中,所述流体输送段为细长结构,且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呈渐缩状,所述流体输送段和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管壁之间设置连接结构,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连接两个以上的分流管路;所述流体输送段的宽口直径小于所述流体输入段的管径,所述流体输送段的窄口直径小于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的管径。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连接结构为流线型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线型连接结构呈渐扩状。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体输入段、所述流体输送段和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的中心轴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包括:流体混合腔和分流锥,所述分流锥探入所述流体混合腔内,所述流体混合腔的流体出口处由所述分流锥分出所述分流管路。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体混合腔为流线型腔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分流锥为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与所述流体混合腔的中心轴线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体输送段上游区域的渐缩比大于中下游区域的渐缩比。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体输送段为流线型细长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体输送段的长度大于6mm。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流体输送段包括:沿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加速段和保持段,其中,所述加速段呈渐缩状,所述保持段呈细长柱状;所述加速段与所述流体输入端连接;所述保持段和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之间设置所述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加速段呈流线型渐缩状。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加速段和所述保持段之间流线型过渡。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保持段为圆柱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保持段的长度大于等于5mm。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保持段的柱径d满足如下公式:其中,为冷媒质量流量,ρ为流体密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上述的分流装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流体输送段的宽口直径小于流体输入端的管径,所以在流体输送段中,流体被加速。加速的流体经过细长的流体输送段可以延长处于流体雾化紊流状态的时长,在细长的输送加速输送过程中,能够逐渐矫正流体输送方向,使流体方向基本保持在分流装置的轴线上,明显减弱流体偏流状况,达到均匀分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分流装置剖示图。图中,101热交换器;102换热流路;103分流管路;104分流装置;105冷媒输入管路;106冷媒收集管路;107冷媒输出管路;201冷媒输入端;202冷媒加速段;203混合腔;204冷媒分流锥;205冷媒输出段;1流体输入段;2流体输送段;3保持段;4连接结构;5流体混合腔;6分流锥;7分流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上游”“中游”“下游”都是以流体流动方向来定义的;“上”“下”都是基于附图中的放置位置来说明,不代表实际的位置关系。“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考虑到现有空调换热结构中分流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分流装置和空调。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分流装置,如图3、4所示,其设置于换热结构内,用于分流冷媒到各换热支管内。其主要由沿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流体输入段1、流体输送段2和流体混合分流段组成。在一次换热循环中,流体输入段1为冷媒初始流入结构体,自流体输入段1流出的流体进入流体输送段2,流体在其中被加速和流体状态调整,形成均匀紊流状态,之后进入流体混合分流段,此处气液混合后被分流到各换热支管中。各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流体输送段2为细长结构,且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呈渐缩状;流体输送段2和流体混合分流段管壁之间设置连接结构4,流体混合分流段连接两个以上的分流管路7;流体输送段2的宽口直径小于流体输入段1的管径,流体输送段2的窄口直径小于流体混合分流段的管径。流体输入段1、流体输送段2、流体混合分流段均指的是流体经过的内腔。在该基础结构中,流体输送段2的宽口直径小于流体输入段1的管径,在二者的连接处,流体会发生突变,流体被积压,形成射流,流速增加,形成雾化紊流状态。流体输送段2为细长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流体的输送长度,在输送过程中逐渐调整高速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步减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分流装置及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流体输入段、流体输送段和流体混合分流段;其中,所述流体输送段为细长结构,且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呈渐缩状,所述流体输送段和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管壁之间设置连接结构,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连接两个以上的分流管路;所述流体输送段的宽口直径小于所述流体输入段的管径,所述流体输送段的窄口直径小于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的管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流体输入段、流体输送段和流体混合分流段;其中,所述流体输送段为细长结构,且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呈渐缩状,所述流体输送段和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管壁之间设置连接结构,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连接两个以上的分流管路;所述流体输送段的宽口直径小于所述流体输入段的管径,所述流体输送段的窄口直径小于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的管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流线型连接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线型连接结构呈渐扩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入段、所述流体输送段和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的中心轴重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混合分流段包括:流体混合腔和分流锥,所述分流锥探入所述流体混合腔内,所述流体混合腔的流体出口处由所述分流锥分出所述分流管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混合腔为流线型腔体。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为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与所述流体混合腔的中心轴线重合。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志钢黄微季振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