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610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4:10
一种空调室内机,在制热运转时能在确保从出风口向下吹出的空气的送风距离的同时增大该吹出空气所覆盖的空调对象空间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在前表面侧安装有前面板的壳体,在壳体的比前面板靠下方的位置设有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前面板包括位于上方的前面板主体和位于下方的附壁面板,导风板和附壁面板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配合地转动而形成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延伸风道,附壁面板和导风板设置成:在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的状态下,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下方,且附壁面板的末端与导风板的末端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area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object space covered by the blowing air when the air supply distance of the air blown down from the air outlet is ensured during the heating ope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indoor air conditioner installed on the front surface side of the front panel of the casing, the casing at a position lower than the ratio of the front pane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the air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wind guide plate, the front panel includes the wall panel below the front panel is located above the main body and is located in the control of the control unit. The common rotation formed to extend from the air channel outlet air blown by the wind guide plate and wall panels, wall panels and wind guide plates are arranged in the wall panel is at a first angle relative to the horizontal angle range of wall panel and wind guide plate phase angle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in a first angle the scope of the wind board within the state,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ends of the extended duct below the lower edge of the air, and at the end of the wall panel and the end of the air guide plate are positione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尤其涉及具有附壁面板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以往,有的空调室内机(例如挂壁机)在壳体的出风口前方设置有附壁面板(也叫做康达效应导流板),籍此,在制冷运转时,通过使附壁面板相对于壳体打开至规定角度,能使附壁面板发挥附壁效应,从而将从壳体的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很好地朝空调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等引导。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设置附壁面板的初衷只是使其在制冷运转时发挥附壁效应,因此,在送风模式、制热模式等其它运转模式下,附壁面板通常不起作用,或仅仅作为普通的导流板起作用,对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引导作用有限。特别地,现有的带附壁面板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无法利用附壁面板在确保从出风口向下吹出的空气的送风距离的同时增大该吹出空气所覆盖的空调对象空间的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在制热运转时能在确保从出风口向下吹出的空气的送风距离的同时增大该吹出空气所覆盖的空调对象空间的面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在前表面侧安装有前面板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比所述前面板靠下方的位置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前面板包括位于上方的前面板主体和位于下方的附壁面板,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地转动而形成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延伸风道,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在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下方,且所述附壁面板的末端与所述导风板的末端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运转时,通过使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第一角度范围内且使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能确保从出风口向下吹出的空气的送风距离,并且,通过将延伸风道的末端开口保持得较大,能增大上述吹出空气所覆盖的空调对象空间的面积,使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员的脚部先暖,从而提高舒适性和制热性能。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是26°~47°,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是65°~7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更好地确保从出风口向下吹出的空气的送风距离,使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员的脚部先暖,从而提高舒适性和制热性能。本技术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时,所述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下方。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运转时,通过驱动附壁面板和导风板转动而使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使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能更好地使从出风口吹出的暖空气到达空调对象空间的地面,使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员的脚部先暖,从而提高舒适性。本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时,所述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上方。根据本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运转时,通过驱动附壁面板和导风板转动而使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使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能更好地使从出风口吹出的冷空气贴着空调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等前进,提高制冷时的附壁效果。本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附壁面板由引导板部和扩散板部构成,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下,所述引导板部靠近所述壳体,且所述扩散板部远离所述壳体,所述引导板部和所述扩散板部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在所述引导板部的作用下朝下方前进,且在所述扩散板部的作用下朝前方扩散。根据本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运转时,通过驱动附壁面板和导风板转动而使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使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能利用由附壁面板的引导板部和导风板的配合形成的送风风道增加从出风口吹向空调对象空间的地面的空气的送风距离,并能利用附壁面板的扩散板部使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向前方扩散,增大地面的覆盖面积,使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员的脚部先暖,从而提高舒适性和制热性能。本技术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附壁面板由引导板部和扩散板部构成,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下,所述引导板部靠近所述壳体,且所述扩散板部远离所述壳体,所述引导板部和所述扩散板部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在所述引导板部的作用下朝前方前进,且在所述扩散板部的作用下朝上方扩散。根据本技术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运转时,通过驱动附壁面板转动而使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附壁面板起到附壁作用,并且,引导板部能增加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向前方的送风距离,扩散板部能使吹出的空气沿空调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等向前方吹出,从而提高制冷性能。本技术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时,在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所述导风板整体比所述附壁面板靠后或所述导风板的末端与所述附壁面板的根部重叠。根据本技术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尤其是在设置成当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时导风板的末端与附壁面板的根部重叠的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通过驱动附壁面板转动而使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导风板处于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能提高附壁面板的附壁效果。本技术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时,所述引导板部和所述扩散板部的连接点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导风板的根部与末端之间。根据本技术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驱动附壁面板和导风板转动而使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使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导风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具有在前表面侧安装有前面板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比所述前面板靠下方的位置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前面板包括位于上方的前面板主体和位于下方的附壁面板,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地转动而形成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延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在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下方,且所述附壁面板的末端与所述导风板的末端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具有在前表面侧安装有前面板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比所述前面板靠下方的位置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前面板包括位于上方的前面板主体和位于下方的附壁面板,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地转动而形成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延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在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于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下方,且所述附壁面板的末端与所述导风板的末端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是26°~47°,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是65°~7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时,所述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下方。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时,所述延伸风道的末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的前上方。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由引导板部和扩散板部构成,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下,所述引导板部靠近所述壳体,且所述扩散板部远离所述壳体,所述引导板部和所述扩散板部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一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导风板第一角度范围内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在所述引导板部的作用下朝下方前进,且在所述扩散板部的作用下朝前方扩散。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由引导板部和扩散板部构成,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下,所述引导板部靠近所述壳体,且所述扩散板部远离所述壳体,所述引导板部和所述扩散板部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导风板第二角度范围内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在所述引导板部的作用下朝前方前进,且在所述扩散板部的作用下朝上方扩散。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壁面板和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当所述附壁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处在所述附壁面板第二角度范围内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宝财董慧超李川代展波李冰王丹姚永林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