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及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3553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8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炉,该线圈盘包括线圈(3)和线圈支架,其中,该线圈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线圈(3)设置于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上支架(1)的下表面周缘部与下支架(2)的上表面周缘部彼此相对,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引线通孔,所述线圈(3)的引线(31)通过该引线通孔引出。通过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形成引线通孔,即通过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相对的表面拼接形成引线通孔,使得将引线的固定于引线通孔中的操作更加简洁方便,提高了线圈盘的装配速度,并且由于引线的自由端不需要穿过引线通孔,因此可以适用于引线的自由端连接有电路或接线端子的引线固定操作。

Coil disk and induction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kitchen appliances, discloses a coil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oven, the coil includes a coil (3) and the coil bracket, wherein the coil bracket comprises an upper bracket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1) and the lower bracket (2), coil (3)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bracket (2) on the surface, the upper bracket (1) under the surface circumference and the lower bracket (2) on the surface of the periphery of each other, each other relatively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a lead hole, the coil (3) lead (31) through the lead hole leads. Between the upper bracket and the lower bracket forming lead hole, the upper bracket and the lower bracket surface splicing relative to each other forming lead hole, which will lead to the fixed lead hole in the operation mo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improves the coil assembly speed, and because the lead free end does not need through the lead through hole, wire fixing operation and thus can be applied to the free end of the l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or wiring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炉。
技术介绍
通常地,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很多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对锅具进行加热,实现烹饪目的。具体地,将高频交流电输入到扁平空心螺旋状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作用于被加热的金属锅,在电磁感应作用下锅体内产生强大的涡流,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大多通过线圈支架固定支撑,线圈支架通常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盘状的下支架和环状的上支架,扁平的空心螺旋线圈设置于下支架的上表面,上支架环绕线圈设置并固定连接于下支架上,以避免线圈水平偏移。线圈的进引线通常在线圈的中心部位引出,而线圈的出引线在线圈的边缘处引出,目前通过在下支架的边缘处设置穿透该下支架的通孔,出引线从下支架的上侧穿过该通孔引出到下支架的下侧,这样的引线结构对于线圈盘的装配并不友好,引线穿过通孔的操作较为复杂,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引线便于固定于线圈支架的线圈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盘,该线圈盘包括线圈和线圈支架,其中,该线圈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架的下表面周缘部与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周缘部彼此相对,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引线通孔,所述线圈的引线通过该引线通孔引出。优选地,所述上支架的下表面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所述下支架的平坦表面形成所述引线通孔;或者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所述上支架的平坦表面形成所述引线通孔。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形成为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引线的直径,并且所述方形凹槽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引线的直径。优选地,所述上支架的下表面形成有半圆形上凹槽,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形成有半圆形下凹槽,所述半圆形上凹槽和所述半圆形下凹槽彼此对齐而形成所述引线通孔。优选地,所述引线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引线的直径。优选地,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卡钩,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卡钩对应配合的多个卡接孔,所述卡钩能够插入所述卡接孔中并钩挂于所述下支架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线圈的所述引线包括进引线和出引线,所述出引线通过所述引线通孔沿径向引出,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周缘部还形成有进线孔,所述进引线沿所述进线孔径向延伸至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中心,并且所述进线孔的进线口处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进引线的线扣。优选地,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同心的环形壁,所述线圈以密绕方式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环形壁之间。优选地,内外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线圈的环形壁上形成有用于内外两侧的所述线圈连通的过线孔。另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其中,该电磁炉安装有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的线圈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形成引线通孔,即通过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相对的表面拼接形成引线通孔,使得将引线的固定于引线通孔中的操作更加简洁方便,提高了线圈盘的装配速度,并且由于引线的自由端不需要穿过引线通孔,因此可以适用于引线的自由端连接有电路或接线端子的引线固定操作。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连接;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分离;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盘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连接;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分离;图6是图5所示线圈盘的其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和图8分别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盘被剖切后的两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分离;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彼此连接。附图标记说明1上支架2下支架3线圈11方形凹槽12半圆形上凹槽13卡钩21线扣22半圆形下凹槽23环形壁24卡接孔25过线孔31引线32接线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线圈盘水平摆放时的相对位置关系。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盘,如图1和图4所示,该线圈盘包括线圈3和线圈支架,其中,该线圈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所述线圈3设置于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架1的下表面周缘部与与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周缘部彼此相对,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引线通孔,所述线圈3的引线31通过该引线通孔引出。其中,下支架2可以为盘状的结构,线圈3可以为扁平的圆盘形线圈,线圈3安装于下支架2的盘面上,当然,上支架1可以为环形结构并环绕线圈3设置,或者上支架1可以为盘状结构并扣合于线圈3上,其中上支架1和下支架2彼此相对的表面周缘部贴合。所述引线通孔形成于上支架1与下支架2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即通过上支架1和下支架2彼此拼合形成,因此通过上支架与下支架2彼此相对贴合即可将引线31的固定于所述引线通孔中,相比于贯穿下支架2的引线孔,省去了将引线31穿过引线孔的步骤,仅将引线31压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的预定位置(形成有所述引线通孔的位置)即可,这简化引线31的固定操作。特别地,当引线31的自由端形成有直径尺寸较大的接线端子32时,接线端子32很难穿过贯穿下支架2的引线孔,但引线31可以容易地被压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的引线通孔位置,又或者,引线31的自由端连接于其他电路元件时也不能穿过贯穿于下支架2的引线孔。可见,本方案的线圈盘对于引线的固定操作更为友好,适用性强。以下将对所述引线通孔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上支架1的下表面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所述下支架2的平坦表面形成所述引线通孔。也就是说,所述引线通孔主要通过形成于上支架1下表面的所述凹槽结构形成,下支架2的上表面对所述凹槽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堵以形成完整的所述引线通孔。安装固定引线31时,可以将引线31卡装于所述凹槽结构中,然后将上支架1贴合固定于下支架2完成安装;或者,可以将引线31压在下支架2边缘的预定位置,然后将上支架1的所述凹槽结构对准引线31并将上支架1贴合固定于下支架2。或者,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所述上支架1的平坦表面形成所述引线通孔,凹槽结构形成在下支架2的实施方式与凹槽结构形成在上支架1上的结构相似,此处不再对引线31的固定方式做重复说明。进一步,所述凹槽结构形成为方形凹槽11,该方形凹槽11的宽度大于所述引线31的直径,并且所述方形凹槽11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盘,该线圈盘包括线圈(3)和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所述线圈(3)设置于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架(1)的下表面周缘部与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周缘部彼此相对,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引线通孔,所述线圈(3)的引线(31)通过该引线通孔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盘,该线圈盘包括线圈(3)和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所述线圈(3)设置于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架(1)的下表面周缘部与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周缘部彼此相对,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引线通孔,所述线圈(3)的引线(31)通过该引线通孔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的下表面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所述下支架(2)的平坦表面形成所述引线通孔;或者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所述上支架(1)的平坦表面形成所述引线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形成为方形凹槽(11),该方形凹槽(11)的宽度大于所述引线(31)的直径,并且所述方形凹槽(1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引线(31)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的下表面形成有半圆形上凹槽(12),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形成有半圆形下凹槽(22),所述半圆形上凹槽(12)和所述半圆形下凹槽(22)彼此对齐而形成所述引线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平英范吉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