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315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7:20
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包括转板、转轴、漏斗、上隔板、下隔板、上挡板、下挡板、壳体、上出口、下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绕转轴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位于上隔板的前端,并与上隔板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位于下隔板的前端,并与下隔板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进入,先落在转板上,转板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堆积于上挡板和上隔板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与上隔板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上出口排出;转板处于下位置时的工作与上述过程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间歇摆动的转板实现了颗粒的分配,分配所得的颗粒连续、均匀,系统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钢铁工业总能耗约占整个过程工业总能耗的35%,炼铁过程产生高炉渣的温度在1450~1650℃,高炉渣的热含量约1.70~1.87GJ/t,相当于0.058~0.06吨标准煤的发热量。炉渣显热总量巨大而且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回收炉渣余热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目前,国内冶金企业对于高温炉渣主要采用水淬工艺进行处理。经过各种水淬处理工艺回收的仅为炉渣总热量的10%,其余热量随水蒸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量和水资源的浪费。此外,高炉渣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炼铁过程产生的高炉渣需要经过换热和筛分的过程,上述过程一般是由多个设备或者一个设备的多个区域同时进行的,如何实现高炉渣简单有效的分配,从而提高设备整体的工作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能够将颗粒连续均匀地分配至多层隔板,以便对分配后的颗粒实现进一步的利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包括转板1、转轴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上挡板6、下挡板7、壳体8、上出口9、下出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绕转轴2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6位于上隔板4的前端,并与上隔板4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7位于下隔板5的前端,并与下隔板5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3进入,首先落在转板1上,若转板1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4,堆积于上挡板6和上隔板4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6与上隔板4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上出口9排出。同样地,若颗粒由漏斗3进入时,转板1处于下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下隔板5,堆积于下挡板7和下隔板5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下挡板7与下隔板5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下出口10排出。所述转板1处于上位置时与水平面夹角为50°,转板1处于下位置时与水平面夹角为65°。所述上挡板6固定在壳体8,并垂直于上隔板4,所述下挡板7固定在上隔板4,并垂直于下隔板5。所述下隔板5的长度大于上隔板4的长度。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可以利用间歇摆动的转板,实现颗粒在不同层隔板间的分配,而挡板与隔板间的缝隙可以使得每层分配所得的颗粒连续均匀地铺满所在隔板。颗粒通过挡板与隔板间的缝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间歇摆动的转板又会给各层分配新的颗粒,从而保证了隔板上颗粒的连续给料。本技术结构简单,能耗低,利用间歇摆动的转板实现了颗粒的分配,分配所得的颗粒连续、均匀。分配装置后面可以连接炉渣颗粒换热器的两层受热面,同时进行给料与换热,使得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地提高了所在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包括转板1、转轴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上挡板6、下挡板7、壳体8、上出口9、下出口10。转板1绕转轴2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6位于上隔板4的前端,并与上隔板4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7位于下隔板5的前端,并与下隔板5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3进入,首先落在转板1上,若转板1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4,堆积于上挡板6和上隔板4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6与上隔板4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上出口9排出;同样地,若颗粒由漏斗3进入时,转板1转到下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下隔板5,堆积于下挡板7和下隔板5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下挡板7与下隔板5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下出口10排出。当转板1位于上隔板4时,颗粒落至上挡板6与上隔板4之间,形成一定量的堆积,则转板1动作到下隔板5的位置,颗粒落至下挡板7与下隔板5之间,形成一定量的堆积,间歇性摆动的转板1又重新回到上隔板4的位置,继续分配新的颗粒。分配至上隔板4和下隔板5的颗粒通过各自的缝隙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在上出口9和下出口10处,颗粒给料的连续性。上出口9和下出口10之后可以连接颗粒换热器的两层受热面,同时进行给料与换热,使得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此外,由于挡板的阻碍作用,颗粒在隔板以及出口的横向上的分布也较为均匀,这使得颗粒之后进入换热器后,能够更加充分均匀地进行换热。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板1处于上位置时与水平面夹角为50°,转板1处于下位置时与水平面夹角为65°,较大的倾角可以保证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通过缝隙下落。如图1所示,下隔板5长于上隔板4,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转轴2。转板停留于上位置时,与上隔板4相连接,此时由漏斗3进入的颗粒会滑落至上隔板4;转板1停留于下位置时或者在摆动的过程中,由漏斗3进入的颗粒会滑落至下隔板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挡板6固定在壳体8,并垂直于上隔板4,所述下挡板7固定在上隔板4,并垂直于下隔板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下隔板5的长度大于上隔板4的长度,因而下隔板5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转轴2,这样可以保证在转板1处于不同位置时滑落的颗粒可以正确地进入相应的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包括转板(1)、转轴(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上挡板(6)、下挡板(7)、壳体(8)、上出口(9)、下出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绕转轴(2)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6)位于上隔板(4)的前端,并与上隔板(4)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7)位于下隔板(5)的前端,并与下隔板(5)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3)进入,首先落在转板(1)上,若转板(1)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4),堆积于上挡板(6)和上隔板(4)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6)与上隔板(4)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上出口(9)排出;同样地,若颗粒由漏斗(3)进入时,转板(1)处于下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下隔板(5),堆积于下挡板(7)和下隔板(5)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下挡板(7)与下隔板(5)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下出口(10)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炉熔渣的颗粒分配装置,包括转板(1)、转轴(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上挡板(6)、下挡板(7)、壳体(8)、上出口(9)、下出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绕转轴(2)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6)位于上隔板(4)的前端,并与上隔板(4)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7)位于下隔板(5)的前端,并与下隔板(5)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3)进入,首先落在转板(1)上,若转板(1)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4),堆积于上挡板(6)和上隔板(4)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6)与上隔板(4)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上出口(9)排出;同样地,若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垠孔伟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