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燕华专利>正文

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3131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设于交叉竖井的上部,交叉竖井的下部连通有交叉的电缆隧道,交叉竖井上部设有盖槽,防护机构包括设于盖槽处的防护盖和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周部通过预埋在交叉竖井内壁的固定件固定,防护盖包括外盖部和内支撑部,内支撑部与盖槽相卡合,外盖部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有自除杂锥面,自除杂锥面的两侧设有提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大直径交叉竖井配合的防护盖,有效防止雨水及非施工人员进入井内,保证了井内、井外的整洁,延缓了电缆的老化;防护网拆装方便快捷,当施工人员在交叉竖井内工作时,可防止从井口掉落物品威胁人身安全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
技术介绍
电缆隧道是一种用于容纳大量电缆的隧道式构筑物,它是电缆输电线路的主要通道。电缆隧道由于具有不占城市建设用地、不影响市容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城市电力系统的线路敷设中。随着电缆回路不断增加,因此电缆隧道开始出现分支、平面交叉等现象。传统交叉处需要排出的渣土量大,需要运进来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多,而交叉处远离竖井,故输送作业强度很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专利号为201320083788.8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隧道的平面交叉结构,包括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电缆隧道段,在各个电缆隧道段相交叉的部位设置一竖井,在竖井底部的侧壁上设有与各电缆隧道段相对应的洞口,洞口的顶部为圆拱形,洞口的侧壁及顶部设有用于加固的钢砼结构。这种结构平面交叉结构的竖井直径较大,为了安全考虑需要设置防护机构,传统的防护结构不适用于这种大直径的竖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能够对大直径交叉竖井进行有效防护。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设于交叉竖井的上部,所述交叉竖井的下部连通有交叉的电缆隧道,所述交叉竖井上部设有盖槽,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于盖槽处的防护盖和设于防护盖下方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周部通过预埋在交叉竖井内壁的固定件固定,所述防护盖包括外盖部和内支撑部,所述内支撑部与盖槽相卡合,所述外盖部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有自除杂锥面,所述自除杂锥面的两侧设有提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网由尼龙绳编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便于连接防护网的环孔。进一步地,所述外盖部和内支撑部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部中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减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与大直径交叉竖井配合的防护盖,有效防止雨水及非施工人员进入井内,保证了井内、井外的整洁,延缓了电缆的老化;防护网通过预埋在交叉竖井内壁的固定件固定,拆装方便快捷,当施工人员在交叉竖井内工作时,可防止从井口掉落物品威胁人身安全情况的发生。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防护盖与盖槽分离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交叉竖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防护盖与盖槽卡合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交叉竖井,101-盖槽,102-固定件,2-电缆隧道,3-防护网,4-防护盖,401-外盖部,402-内支撑部,403-自除杂锥面,404-提拉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设于交叉竖井1的上部,交叉竖井1的下部连通有交叉的电缆隧道2,交叉竖井1上部设有盖槽101,防护机构包括设于盖槽101处的防护盖4和设于防护盖4下方的防护网3,防护网3的周部通过预埋在交叉竖井1内壁的固定件102固定,防护盖4包括外盖部401和内支撑部402,内支撑部402与盖槽101相卡合,外盖部401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有自除杂锥面403,自除杂锥面403的两侧设有提拉把手404。其中,防护网3由尼龙绳编织而成。其中,固定件102上设有便于连接防护网3的环孔。其中,外盖部401和内支撑部402为一体结构。其中,内支撑部402中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减重槽。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设置与大直径交叉竖井1配合的防护盖4,有效防止雨水及非施工人员进入井内,保证了井内、井外的整洁,延缓了电缆的老化;防护网3通过预埋在交叉竖井1内壁的固定件102固定,拆装方便快捷,当施工人员在交叉竖井1内工作时,可防止从井口掉落物品威胁人身安全情况的发生。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设于交叉竖井的上部,所述交叉竖井的下部连通有交叉的电缆隧道,所述交叉竖井上部设有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于盖槽处的防护盖和设于防护盖下方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周部通过预埋在交叉竖井内壁的固定件固定,所述防护盖包括外盖部和内支撑部,所述内支撑部与盖槽相卡合,所述外盖部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有自除杂锥面,所述自除杂锥面的两侧设有提拉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隧道交叉竖井的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设于交叉竖井的上部,所述交叉竖井的下部连通有交叉的电缆隧道,所述交叉竖井上部设有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于盖槽处的防护盖和设于防护盖下方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周部通过预埋在交叉竖井内壁的固定件固定,所述防护盖包括外盖部和内支撑部,所述内支撑部与盖槽相卡合,所述外盖部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有自除杂锥面,所述自除杂锥面的两侧设有提拉把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燕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