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陈菲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1108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活动扳手。该扳手包括活动钩脚、固定钩脚、铆棒、弹簧和手柄,活动钩脚包括钩脚本体和连接部分,钩脚本体与连接部分连接处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斜坡,连接部分上设有第一通孔,连接部分尾部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第一弹簧孔,固定钩脚上设有第二圆柱体、与第一通孔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和与连接部分相配合的方形孔,第二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弹簧孔,铆棒与第一、第二通孔通过间隙配合将活动钩脚的连接部分插入固定钩脚的方形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提拉活动钩脚取代现有转动蜗轮,能够简便快速将扳手脱离螺丝或螺栓,另外也能避免蜗轮生锈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技术介绍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活动扳手又叫活络扳手、活扳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通过转动蜗轮调节扳口大小,待调至与螺丝或螺栓尺寸大小相同的时候,握住手柄沿着一个方向拧紧螺丝或螺栓,沿着相反的方向拧松螺丝或螺栓,再需要将扳手脱离螺丝或螺栓时,还需要进一步转动蜗轮使得扳口大于螺丝或螺栓的尺寸。另外裸露在空气中的涡轮易生锈,使用时还需要添加润滑油。因此,该种扳手在实际操作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活动扳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活动扳手。该扳手包括活动钩脚、固定钩脚、铆棒、弹簧和手柄,所述活动钩脚包括钩脚本体和连接部分,所述钩脚本体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处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斜坡,所述连接部分上设有第一通孔,连接部分尾部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第一弹簧孔,固定钩脚上设有第二圆柱体、与第一通孔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和与连接部分相配合的方形孔,所述第二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弹簧孔,所述铆棒与所述第一、第二通孔通过间隙配合将活动钩脚的连接部分插入固定钩脚的方形孔内。优选地,所述方形孔内上下面设有斜对称的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用于防止所述连接部分将方形孔挤压变形。优选地,所述铆棒为两端带有盖片的工字型金属棒。优选地,所述铆棒为一端带有盖片的T字型金属棒。优选地,所述铆棒为金属圆柱体。优选地,所述手柄上还设有用于挂置扳手的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提拉活动钩脚取代现有转动蜗轮,能够简便快速将扳手脱离螺丝或螺栓,另外也能避免蜗轮生锈影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活动钩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固定钩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固定钩脚的半剖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铆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活动钩脚,2-固定钩脚,3-弹簧,4-铆棒,5-手柄,11-钩脚本体,12-连接部分,13-第一斜坡,14-第一通孔,15-第一圆柱体,16-第一弹簧孔,21-第二通孔,22-方形孔,23-第二圆柱体,24-第二弹簧孔,31-第二斜坡,41-盖片,5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活动钩脚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扳手的活动钩脚1整体呈钩状,其包括钩脚本体11和连接部分12,钩脚本体11与连接部分12连接处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斜坡13。连接部分12中部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4,连接部分的尾部设有第一圆柱体15,第一圆柱体15内设有第一弹簧孔16,该弹簧孔可固定弹簧的一端。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固定钩脚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扳手的固定钩脚2下端的前后壁打通一个与第一通孔14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21,左右壁打通一个可与连接部分12相配合的方形孔22,方形孔22的长度与连接部分12底边长度相等、高度和宽度分别大于连接部分12的高度和宽度。方形孔22的上方设有一个第二圆柱体23,第二圆柱体23内设有第二弹簧孔24,该弹簧孔24可用来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固定钩脚的半剖结构图。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固定钩脚2上的方形孔22上下面设有斜对称的第二斜坡31,且图中示意的H高度与连接部分12的高度相等。设置此斜坡的作用是避免活动钩脚1的连接部分12在方形孔22内上下转动时挤压方形孔,使方形孔22变形。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铆棒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铆棒4可为两端带有可拆卸盖片41的工字型金属棒,且铆棒4棒体直径小于第一通孔14或第二通孔21,这样间隙配合设置可使活动钩脚1上下转动。盖片41直径大于第一通孔14或第二通孔21,这样说设置可以避免铆棒4滑出。显然铆棒3也可为其它结构,如为一端带有盖片的T字型金属棒或金属圆柱体。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扳手包括图1中的活动钩脚1、图2中的固定钩脚2、弹簧3、图4中的铆棒4和手柄5。手柄5带有一定弧度的长方体,可适于手用,起到防磨作用。手柄5上还设有一通孔51,该通孔将扳手挂置起来。手柄5和固定钩脚2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将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圆柱体15内的第一弹簧孔16上,将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圆柱体23的第二弹簧孔24上,然后将活动钩脚1的连接部分12插入方形孔22内,并使得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21对上后,将铆棒4穿过第二通孔21、第一通孔14,将活动钩脚1的连接部分12活动安装在方形孔22内。工作时,将扳手插进适合扳口尺寸的螺栓或螺丝,向右顺时针旋转便可以达到拧紧螺栓或螺丝的作用,向左逆时针旋转变可以达到拧松螺栓或螺丝的作用。在拧紧或拧松螺栓或螺丝后,如需要将扳手拿开,仅需要将活动钩脚向固定钩脚方向抬起一定角度,使得扳口尺寸变大,便可将扳手与螺栓或螺丝分离开。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活动扳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提拉活动钩脚取代现有转动蜗轮,能够简便快速将扳手脱离螺丝或螺栓,另外也能避免蜗轮生锈影响使用。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钩脚、固定钩脚、铆棒、弹簧和手柄,所述活动钩脚包括钩脚本体和连接部分,所述钩脚本体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处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斜坡,所述连接部分上设有第一通孔,连接部分尾部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第一弹簧孔,固定钩脚上设有第二圆柱体、与第一通孔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和与连接部分相配合的方形孔,所述第二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弹簧孔,所述铆棒与所述第一、第二通孔通过间隙配合将活动钩脚的连接部分插入固定钩脚的方形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钩脚、固定钩脚、铆棒、
弹簧和手柄,所述活动钩脚包括钩脚本体和连接部分,所述钩脚本体与所述
连接部分连接处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斜坡,所述连接部分上设有第一通孔,
连接部分尾部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第一
弹簧孔,固定钩脚上设有第二圆柱体、与第一通孔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和与
连接部分相配合的方形孔,所述第二圆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弹簧另一端的第
二弹簧孔,所述铆棒与所述第一、第二通孔通过间隙配合将活动钩脚的连接
部分插入固定钩脚的方形孔内。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陈菲孙保赵振
申请(专利权)人:许陈菲孙保赵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