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柔纱帘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381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柔纱帘布,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遮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由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由棉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透光部之间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多根加强条,所述加强条凸出于所述遮光部以及透光部,所述加强条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瓦楞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涤纶纤维编织成的透光部和棉纤维编织成的遮光部的结合,使柔纱帘具有不同的透光效果,在遮光部以及透光部两侧设置的加强条,实现了遮光部和透光部的二次连接,使柔纱帘更加牢固,设置在两侧则减少了对中部光线的阻挡,提升了透光效果,而加强条呈瓦楞状,加强条易发生弯折,便于柔纱帘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帘,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柔纱帘布。
技术介绍
柔纱帘布采用双层面料可调节光线,不占空间。它不仅集合了布和纱的优点为一身,而且集百叶帘,卷帘,罗马帘功能一体,欧式风格,双层面料,可错位调节局部光线,立体感强,当帘片拉开时可望户外景色而透入室内的光线柔和舒适,当帘片拉密时完全与户外隔绝,确保隐私,尽显柔纱帘布的简洁雅致。广泛适用于家居、酒店、餐厅、别墅、高档写字楼等场所。公告号为CN2862893Y,公告日为2007年1月31日的中国专利《窗帘布结构》,该窗帘布主要包含有数个透光部及数个不透光部,该等透光部与该等不透光部交互等间距排列组接而成一预定长度的窗帘布,该窗帘布使用时环绕成一环状,其两侧并产生一重迭的作用,由控制该窗帘布两侧的透光部与该等不透光部间重迭的位置关系而使该窗帘有一开启闭合的作用,其使用上相当方便,且可使日照充分照入室内同时亦产生有一良好的遮蔽的效果。上述技术环绕成一体状,通过透光部以及遮光部的重迭,实现对房间内日照效果的控制,使用方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透光部在编织的过程中纤维排列比较稀疏,所以透光部的结构强度较低,在受到拉扯力时,容易发生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的新型柔纱帘布。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柔纱帘布,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遮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由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由棉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透光部之间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多根加强条,所述加强条凸出于所述遮光部以及透光部,所述加强条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瓦楞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纱帘布折叠设置,将相对应的遮光部和透光部结合,当遮光部和透光部重叠时,对光线进行阻挡,光线不能透入,当遮光部和透光部分离时,即透光部与透光部结合,光线能够透入,而且改变遮光部和透光部的重叠面积,能够选择改变不同的透光效果,提升了柔纱帘的实用性。透光部有涤纶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透光部不易发生断裂的现象,而遮光部由棉纤维编织而成,手感丰满,而且具有较好的挡光效果。在遮光部和透光部之间设置的加强条实现透光部和遮光部之间的二次连接,透光部和遮光部在加强条的作用下牢度更佳,不易发生撕裂的现象,提升了柔纱帘的牢固度。加强条的截面呈瓦楞状,在柔纱帘发生移动时,柔软度较佳,不会影响柔纱帘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条由氨纶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具有较好的弹性恢复力,在柔纱帘受到作用力发生形变时,加强条可以较快地恢复到原先状态,而且氨纶的结构强度较高,不易断裂,从而提升了加强条的牢固度,柔纱帘不易撕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条设置为两根且位于所述透光部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条为两根,可以减少加强条在透光部上的占用面积,从而保证了透光部的透光率,而且加强条设置在透光部的两侧,不会对透光部中部的透光率造成影响,不影响透光部的透光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部内部设置有导电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纤维的设置使遮光部上不易产生静电,从而使灰尘不会在遮光部上吸附,提升了柔纱帘的整洁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透光部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光纤进行阻挡时,由于遮光部的宽度大于透光部的宽度,所以遮光部可以较好的将穿设过透光部的光线完全遮挡,光线不能穿透柔纱帘,起到对光线阻挡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部上设置有阻燃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遮光部有棉纤维编织而成,遇到高温时易燃烧,阻燃层的设置可以在高温的环境中将热量吸附,降低遮光部周边的温度,防止遮光部发生燃烧的现象,提升了安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部上设置有防紫外线整理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紫外线整理剂层设置在透光部上,可以将穿射过透光部的光线中的紫外线阻挡,防止室内环境受到紫外线的干扰。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涤纶纤维编织成的透光部和棉纤维编织成的遮光部的结合,使柔纱帘具有不同的透光效果,在遮光部以及透光部两侧设置的加强条,实现了遮光部和透光部的二次连接,使柔纱帘更加牢固,设置在两侧则减少了对中部光线的阻挡,提升了透光效果,而加强条呈瓦楞状,加强条易发生弯折,便于柔纱帘移动。遮光部的宽度大于透光部的宽度,是遮光部可以完全将透光部阻挡,而遮光部上的阻燃层提升了柔纱帘的阻燃性能,透光部上的防紫外线整理剂层的设置实现了将紫外线阻挡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加强条的截面图;图4是遮光部与阻燃层结合的示意图;图5是透光部和防紫外线整理剂层结合的示意图;图中:1、遮光部;2、透光部;3、加强条;4、导电纤维;5、阻燃层;6、防紫外线整理剂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柔纱帘,由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遮光部1和透光部2结合形成,遮光部1的宽度大于透光部2的宽度,在使用的过程中,柔纱帘呈折叠状态,当相对设置的遮光部1和透光部2重叠时,由于遮光部1的宽度较大,能够对透光部2进行全面阻挡,提升了遮光的效果。如图4所示,遮光部1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纤维4,通过导电纤维4的设置可以防止遮光部1上静电的产生,柔纱帘上不易吸附灰尘,提升了整洁度。导电纤维4采用导电型金属化合物纤维,以铜、银、镍和镉的硫化物、碘化物或氧化物为导电材料,以混合纺丝法、吸附法或化学反应法制成,牢度高,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由于棉纤维在遇到高温的状态下易发生燃烧的现象,所以遮光部1上还设置有阻燃层5,阻燃层5为水性阻燃胶涂覆在遮光部1上,在高温的环境下,水性阻燃胶吸附周边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故遮光部1不易发生燃烧的现象,提升了安全性能。如图5所示,透光部2上的纱线编织比较稀疏,光线容易穿透,故在遮光部1上设置防紫外线整理剂层6,将穿设过透光部2的光线中的紫外线阻挡,保护室内的环境免受紫外线的干扰。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遮光部1和透光部2上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多根加强条3,通过加强条3实现对遮光部1和透光部2的二次连接,遮光部1和透光部2之间不易发生分离,提升了柔纱帘的牢固度。而且加强条3的设置还可以提升透光部2的牢固度,当透光部2受到里的作用时不易发生撕裂的现象。而且加强条3由氨纶纤维编织而成,使加强条3具有较好的弹性恢复力,在受到里的作用时易发生形变,在作用力消失后,可以回复到原先状态,使柔纱帘不易破损,提升了耐久度。如图3所示,加强条3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瓦楞状,当柔纱帘发生移动时,加强条3通过瓦楞状的设置易发生弯折,故不会影响柔纱帘的移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柔纱帘布,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遮光部(1)和透光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2)由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1)由棉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1)与所述透光部(2)之间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多根加强条(3),所述加强条(3)凸出于所述遮光部(1)以及透光部(2),所述加强条(3)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瓦楞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柔纱帘布,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遮光部(1)和透光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2)由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1)由棉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遮光部(1)与所述透光部(2)之间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多根加强条(3),所述加强条(3)凸出于所述遮光部(1)以及透光部(2),所述加强条(3)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瓦楞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柔纱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3)由氨纶编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柔纱帘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建安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佳霓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