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297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注塑弹片包括露出壳体上端面的第一延伸部、露出壳体下端面的第二延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自由端头朝向第二延伸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延伸部表面接触的凸起部;或/和,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自由端头朝向第一延伸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延伸部表面接触的凸起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在第一延伸部和/或第二延伸部的自由端头设置用于接触彼此的凸起部,通过该凸起部可大大提高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抵抗由于模具下压而导致变形的能力,从而可以防止注塑料溢到注塑弹片的表面,保证了注塑弹片上焊盘位置与音圈、后装弹片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声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扬声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声学部件,其为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扬声器单体包括外壳组件,以及设置在外壳组件内的磁路组件以及振动组件等。将该扬声器安装到外部终端的时候,通常在扬声器上设置后装弹片,通过该后装弹片与外部终端的焊盘连接在一起,扬声器壳体上的后装弹片与音圈引线之间通过外壳中注塑的弹片连通起来。但是由于注塑弹片的特性,其上下表面不能完全贴死,在注塑的时候,注塑模具会压迫注塑弹片的表面下凹,使注塑料溢到注塑弹片的表面,产生弹片表面包胶的问题,从而影响其与其它部件的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以及注塑在壳体内的注塑弹片,所述注塑弹片包括露出壳体上端面的第一延伸部、露出壳体下端面的第二延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自由端头朝向第二延伸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延伸部表面接触的凸起部;或/和,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自由端头朝向第一延伸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延伸部表面接触的凸起部。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延伸部、弯折部、第二延伸部是一体成型的。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平行,并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可选的是,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一延伸部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一延伸部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一延伸部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下凹的第一台阶面,在所述第一延伸部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下凸的第二台阶面;或/和,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二延伸部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二延伸部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上凸的第一台阶面,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上凹的第二台阶面。可选的是,所述注塑弹片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边缘以及弯折部的位置注塑在壳体中。可选的是,所述注塑弹片上还设置有弯折的抓胶部,所述抓胶部伸入至壳体内。可选的是,还包括音圈以及位于壳体下端的后装弹片,所述音圈通过引线与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焊接在一起;所述后装弹片焊接在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可选的是,所述后装弹片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的弹性变形部。可选的是,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后装弹片形状匹配的安装槽。可选的是,所述注塑弹片、后装弹片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本技术的连接结构,为了将结构内部的电信号引到结构外部,设置了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注塑弹片,该注塑弹片的第一延伸部从壳体的上端面露出,以电连接音圈的引线,第二延伸部从壳体的下端面露出,以电连接后装弹片;在第一延伸部和/或第二延伸部的自由端头设置用于接触彼此的凸起部,通过该凸起部可大大提高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抵抗由于模具下压而导致变形的能力,从而可以防止注塑料溢到注塑弹片的表面,保证了注塑弹片上焊盘位置与音圈、后装弹片连接的稳定性。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注塑弹片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注塑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可有效提高注塑弹片抵抗模具下压而导致变形的能力,有效防止了注塑料溢到注塑弹片表面的焊盘位置。参考图1、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壳体1以及注塑在壳体1内的注塑弹片2。其中,所述注塑弹片2包括露出壳体1上端面的第一延伸部20、露出壳体1下端面的第二延伸部2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20、第二延伸部21的弯折部22。本技术的注塑弹片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例如可通过弯折的方式在注塑弹片2上形成第一延伸部20、第二延伸部21以及弯折部22,第一延伸部20与第二延伸部11可以是相互平行的,在注塑弹片2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延伸部20与第二延伸部21之间会留有间隙23,使得该注塑弹片2整体呈C字形。本技术的注塑弹片2,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朝向第二延伸部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延伸部21表面接触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形成。本技术优选的是,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一延伸部20的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一延伸部20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下凹的第一台阶面25,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下凸的第二台阶面24。该凸起部与第二延伸部21接触在一起,使得第一延伸部20的自由端头被支撑在第二延伸部21上,由此提高了第一延伸部20抵抗由于模具压合而导致的朝向第二延伸部21发生变形的能力;对应地,也提高了第二延伸部21抵抗模具压合而导致的朝向第一延伸部20发生变形的能力。该凸起部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1上,同样可实现上述的效果。例如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朝向第一延伸部20的一侧,该凸起部用于与第一延伸部20的表面接触配合在一起。该凸起部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形成。本技术优选的是,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二延伸部21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上凸的第一台阶面,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上凹的第二台阶面。该凸起部与第一延伸部20接触在一起,使得第一延伸部20的自由端头被支撑在第二延伸部21上,由此提高了第一延伸部20抵抗由于模具压合而导致的朝向第二延伸部21发生变形的能力;对应地,也提高了第二延伸部21抵抗模具压合而导致的朝向第一延伸部20发生变形的能力。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第一延伸部20、第二延伸部21分别设置一上述的凸起部,在此不再具体说明。本技术的注塑弹片2例如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嵌件方式注塑在壳体1中。例如可使所述注塑弹片2第一延伸部20、第二延伸部21的边缘以及弯折部22的位置注塑在壳体1中,实现注塑弹片2与壳体1的结合。为了提高注塑弹片2与壳体1的结合能力,还可在所述注塑弹片2上设置至少一个弯折的抓胶部26,参考图4。注塑完成之后,所述抓胶部26可在纵向方向上伸入至壳体1内,由此提高了注塑弹片2与壳体1的结合强度。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注塑在壳体(1)内的注塑弹片(2),所述注塑弹片(2)包括露出壳体(1)上端面的第一延伸部(20)、露出壳体(1)下端面的第二延伸部(2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20)、第二延伸部(21)的弯折部(22),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朝向第二延伸部(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延伸部(21)表面接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一延伸部(20)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下凹的第一台阶面(25),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下凸的第二台阶面(24);或/和,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朝向第一延伸部(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延伸部(20)表面接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二延伸部(21)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上凸的第一台阶面,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上凹的第二台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单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注塑在壳体(1)内的注塑弹片(2),所述注塑弹片(2)包括露出壳体(1)上端面的第一延伸部(20)、露出壳体(1)下端面的第二延伸部(2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20)、第二延伸部(21)的弯折部(22),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朝向第二延伸部(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延伸部(21)表面接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一延伸部(20)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下凹的第一台阶面(25),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0)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下凸的第二台阶面(24);或/和,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朝向第一延伸部(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延伸部(20)表面接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得到,所述第二延伸部(21)经过冲压,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的上端面形成上凸的第一台阶面,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自由端头的下端面形成上凹的第二台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0)、弯折部(22)、第二延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磊刘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