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57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领域,涉及一种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包括开关座和盖板,开关座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两端设有锥面,所述进油孔与出油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一端的锥面上,所述进气孔与出气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另一端的锥面上,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与容置槽相配合的浮动块,所述浮动块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连接在驱动装置上,所述浮动块滑动设置在容置槽内,浮动块两端设有与容置槽的锥面相契合的锥头,浮动块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油通道,另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气通道。所述盖板固定在开关座的端面上,将容置槽的槽口密封,所述手柄与控制杆连接。以避免油和气混合燃烧,进而保护发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领域,涉及一种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生产的汽油机均是以燃油作为动力源,污染大,油耗高。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单燃料汽油机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CNG为压缩天然气的简称。CNG为无毒、无味、无色气体,具有价格低、不含苯、铅、硫等致癌物质(排气污染是汽油的1/3),及工作区域无积碳、不稀释机油、发动机磨损小(可节约50%的机油费)、储量丰富、便于储存运输等特点,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汽油替代品。单纯以CNG作为燃料的汽油机虽然能够解决油耗和污染问题,但由于存在动力性不佳和移动不方便等突出问题,使其很难作为成熟的机型占领市场。结合上述特点,市场上出现了CNG/燃油双燃料汽油机,在使用的时候根据需要可以有选择地采用CNG或燃油作为动力源,既解决了污染、油耗等问题,又能够满足动力性和方便移动的要求。双燃料汽油机的燃料是这样供给的,油箱底部的燃油开关直接通过油管与化油器连接,CNG气瓶连接的减压阀通过气管也与化油器直接连接,这样在误操作的情况下,燃油和燃气有可能同时进入化油器中,造成发动机出现油和燃气混合燃烧的现象,使得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公告号为CN10191516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燃料汽油机油气转换开关,在开关座的周侧壁上设置进油接头、出油接头、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开关座的端面上开设容置槽,该容置槽的槽底设置进油孔、出油孔、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油孔与进油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油孔与出油接头的内孔连通,进气孔与进气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气孔与出气接头的内孔连通;手柄由盘体和把手组成,其中盘体位于容置槽内,在盘体朝向容置槽槽底的盘面上开有条形槽,盘体背向容置槽槽底的盘面上连接有把手,该把手从盖板上的过孔中穿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保证任何时候都只有一种燃料通过开关座进入化油器,防止了发动机出现油和燃气混合燃烧的现象,但是在此方案中,由油转换为燃气的过程中,必然会将油带到燃气的管道中,反之,由燃气转换为油的过程中,也会将燃气带到油的管道中,还是会出现混合燃烧的问题,而且每次转换都会混合,对发动机造成损害,影响发动机的使用,甚至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以避免油和气混合燃烧,进而保护发动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包括开关座和盖板,所述开关座的侧壁上设置进油接头、出油接头、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开关座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油孔与进油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油孔与出油接头的内孔连通,进气孔与进气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气孔与出气接头的内孔连通,所述容置槽的两端设有锥面,所述进油孔与出油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一端的锥面上,所述进气孔与出气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另一端的锥面上,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与容置槽相配合的浮动块,所述浮动块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连接在驱动装置上,所述浮动块滑动设置在容置槽内,浮动块两端设有与容置槽的锥面相契合的锥头,浮动块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油通道,另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气通道。所述盖板固定在开关座的端面上,将容置槽的槽口密封,所述手柄与控制杆连接。基础方案的原理:进油接头与油箱的燃油开关连接,出油接头与化油器连接,进气接头与CNG气瓶的减压阀连接,出气接头与化油器连接,浮动块滑动,使油通道将进油孔和出油孔导通,此时油箱内的油依次通过进油接头、进油孔、油通道、出油孔和出油接头,最后进入化油器,发动机以油为燃料工作,此时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没有形成通路,CNG燃气不能进入化油器。同理,驱动浮动块滑动,使气通道将进气孔和出气孔导通,CNG燃气瓶的燃气依次通过进气接头、进气孔、气通道、出气孔和出气接头,进入化油器,发动机以燃气为燃料工作,此时进油孔和出油孔之间没形成通路,燃油不能进入化油器。并且在进气孔和出气孔导通时,浮动块的锥头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密封,其中的油不会流进容置槽;同理,进油孔和出油孔导通时,燃气也不会进入容置槽。浮动块的锥头使浮动块与容置槽配合时接触更紧密,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另外,因为油通道和气通道分别位于浮动块两端,两者之间隔开,即使有少量燃油或者燃气流出也绝不会混合燃烧。基础方案的优点:使用油通道和气通道使供油路线和供气路线分开,避免了燃油和燃气的接触,真正保证了任何时候都只有一种燃料通过开关座进入化油器,从根本上解决了燃油和燃气混合燃烧的问题,确保了发动机正常工作,有效保护了发动机;同时,也可以根据油和气的不同特点,分别以不同的密封方式密封油通道和气通道。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本方案提供了简单易行的驱动装置,使浮动块能够可靠的运动。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盘体和把手,所述连杆一端与滑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盘体转动连接,所述把手固定在盘体上。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了一个曲柄滑块机构,通过把手驱动盘体转动,盘体通过连杆驱动滑杆运动,从而到达使浮动块在容置槽滑动的效果。浮动块滑动到一端极限时通过油通道将进油管与出油管导通,浮动块滑动到另一端极限时通过气通道将进气管与出气管导通。同时,因为曲柄滑块的死点特性,使浮动块在导通任一管道时都被顶死,增加了工作时的可靠性。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开关座上设有限制盘体运动的固定件。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在浮动块运动到工作位置时,固定件将盘体的位置固定,以保证浮动块能够导通其中一个管道。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开关座为圆形,所述进油接头、出油接头、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在开关座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本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加工,有利于管路的连接和布置的开关座结构。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容置槽的端面和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本方案的目的是增强密封性,增强容置槽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漏油或者漏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开关座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开关座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浮动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开关座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开关座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浮动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开关座1、盖板2、进油接头3、出油接头4、进气接头5、出气接头6、容置槽7、进油孔8、出油孔9、进气孔10、出气孔11、锥面12、浮动块14、滑杆15、油通道16、气通道17、气缸18、连杆19、盘体20、把手21、密封垫23、密封圈24。实施例1本实施例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开关座1、盖板2、浮动块14和气缸18,开关座1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开关座1轮廓为圆形,进油接头3和出油接头4相对设置在开关座1的侧壁上,进气接头5位于进油接头3的正下方,出气接头6位于出气接头6位于出油接头4的正下方,开关座1上设有容置槽7,容置槽7开口朝上,容置槽7上设有进油孔8、出油孔9、进气孔10和出气孔11;进油孔8与进油接头3连通,出油孔9与出油接头4连通,进气孔10与进气接头5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包括开关座和盖板,所述开关座的侧壁上设置进油接头、出油接头、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开关座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油孔与进油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油孔与出油接头的内孔连通,进气孔与进气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气孔与出气接头的内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两端设有锥面,所述进油孔与出油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一端的锥面上,所述进气孔与出气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另一端的锥面上,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与容置槽相配合的浮动块,所述浮动块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连接在驱动装置上,所述浮动块滑动设置在容置槽内,浮动块两端设有与容置槽的锥面相契合的锥头,浮动块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油通道,浮动块另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气通道,所述盖板固定在开关座的端面上,将容置槽的槽口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油气转换开关,包括开关座和盖板,所述开关座的侧壁上设置进油接头、出油接头、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开关座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油孔与进油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油孔与出油接头的内孔连通,进气孔与进气接头的内孔连通,出气孔与出气接头的内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两端设有锥面,所述进油孔与出油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一端的锥面上,所述进气孔与出气孔相对设置在容置槽另一端的锥面上,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与容置槽相配合的浮动块,所述浮动块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连接在驱动装置上,所述浮动块滑动设置在容置槽内,浮动块两端设有与容置槽的锥面相契合的锥头,浮动块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油通道,浮动块另一端的锥头上设有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国荣徐飞林锋周玉明涂鑫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