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3300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径流净化系统,径流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径流净化井和后处理井,所述径流净化井具有由净化基底和从所述净化基底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净化侧壁围成的净化井腔;所述净化井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净化侧壁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净化井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所述进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进水口;所述出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出水口;所述进水腔室和所述出水腔室中均放置有净水填料;所述后处理井上设有后处理进水口和后处理出水口,所述后处理进水口与所述净化井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径流净化井可模块化运行,可用于城市雨水径流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径流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城市点污染源,即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大;而城市面源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力度在加大,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是通过雨水径流形成,随着排水管网的完善,排水管网成为雨水径流入河的主要途径,现有的排水管网中的雨水井主要承担传输和沉泥的作用,对雨水径流的净化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径流净化系统和径流净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径流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径流净化井和后处理井,所述径流净化井具有由净化基底和从所述净化基底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净化侧壁围成的净化井腔;所述净化井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净化侧壁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净化井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所述进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进水口;所述出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出水口;所述进水腔室和所述出水腔室中均放置有净水填料;所述后处理井上设有后处理进水口和后处理出水口,所述后处理进水口与所述净化井出水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分隔部包括与所述净化侧壁连接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净化井腔沿着水平方向分隔开,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净化基底之间有间隙;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承托透水板和出水承托透水板,所述进水承托透水板和所述出水承托透水板均与所述净化侧壁连接;所述进水腔室由所述进水承托透水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净化侧壁围成;所述出水腔室由所述出水承托透水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净化侧壁围成。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承托透水板的底面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水承托透水板的顶面的水平高度。优选地,所述进水腔室和所述出水腔室中均放置有净化盒,所述净水填料放置于所述净化盒中,所述净化盒上设有盒体透水孔。优选地,所述径流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径流净化井的净化井进水口上的配水组件,所述配水组件包括收集槽,以及若干个依次设置于所述收集槽的排水侧且与所述收集槽连通的配水槽。进一步地,所述配水槽的槽壁的顶部上设有排水缺口。优选地,所述径流净化系统还包括预处理井,所述预处理井上设有预处理进水口和预处理出水口,所述预处理出水口与所述净化井进水口连通,所述预处理出水口上设有格栅板。优选地,所述径流净化系统设置于排水渠中,所述径流净化井安装于所述排水渠的渠底所挖设的净化区井状结构内,所述径流净化井的净化井进水口与所述排水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径流净化系统还包括在所述排水渠的渠部侧壁上挖设的超越渠,所述超越渠的渠部进水口的底面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净化井进水口的底面的水平高度。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径流净化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径流净化井的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中均设置了净水填料,水流依次经过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水流在通入进水腔室后,进水腔室中的净水填料使污染物滞留于所述进水腔室中,水流在进水腔室中净化后,再通过出水腔室排出,出水腔室中的净水填料中没有污染物滞留,当需要清洗所述进水腔室中的净水填料时,将所述进水腔室中的净水填料和所述出水腔室中的净水填料相互替换,净水填料替换后,处于所述出水腔室中的净水填料中带有的污染物随着水流排出后,污染物在所述后处理井中沉淀,使后处理井中排出的是净化后的水流;设置了超越渠后,当通过所述径流净化井的净化井进水口的水流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超越渠的渠部进水口的底面的水平高度时,水流同时进入径流净化井和超越渠中,使较大流量的水流能够快速通过;本技术的径流净化井可以模块化运行,且具有成型时间短、适应及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可用于城市雨水径流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的预处理井中的格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的净化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的配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中超越渠围绕于径流净化井外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中的超越渠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中的排水渠上设置插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排水渠100径流净化井101进水腔室1011净化井进水口102出水腔室1021净化井出水口110净化基底120净化侧壁130分隔部131分隔板132进水承托透水板133出水承托透水板140净化盒150配水组件151收集槽152配水槽1521排水缺口153水平水流板154倾斜水流板155插板156插槽160盖板170净水填料200超越渠210渠部进水口300预处理井310预处理进水口320预处理出水口330格栅板340预处理盖350栅板托体400后处理井410后处理进水口420后处理出水口430后处理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径流净化井100和后处理井400,径流净化井100具有由净化基底110和从净化基底110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净化侧壁120围成的净化井腔;净化井腔内设置有与净化侧壁120连接的分隔部130,分隔部130将净化井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进水腔室101和出水腔室102,进水腔室101上设有净化井进水口1011;出水腔室102上设有净化井出水口1021;进水腔室101和出水腔室102中均放置有净水填料170;后处理井400上设有后处理进水口410和后处理出水口420,后处理进水口410与净化井出水口1021连通。本实施例的径流净化系统使用时,分隔部130将径流净化井100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水腔室101和出水腔室102,水流从净化井进水口1011进入径流净化井100,依次经过进水腔室101和出水腔室102后,水流从净化井出水口1021排出;水流在通入进水腔室101后,进水腔室101中的净水填料170使污染物滞留于进水腔室101中,水流在进水腔室101中净化后,再通过出水腔室102排出,出水腔室102中的净水填料170中没有污染物滞留,由于污染物与水流中的微生物反应会形成阻塞体,该阻塞体会使得进水腔室101中的净水填料170的间隙被堵塞,所以,本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进水腔室101中的净水填料170进行清洗,当需要清洗进水腔室101中的净水填料170时,将进水腔室101中的净水填料170和出水腔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径流净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径流净化井(100)和后处理井(400),所述径流净化井(100)具有由净化基底(110)和从所述净化基底(110)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净化侧壁(120)围成的净化井腔;所述净化井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净化侧壁(120)连接的分隔部(130),所述分隔部(130)将所述净化井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进水腔室(101)和出水腔室(102),所述进水腔室(101)上设有净化井进水口(1011);所述出水腔室(102)上设有净化井出水口(1021);所述进水腔室(101)和所述出水腔室(102)中均放置有净水填料(170);所述后处理井(400)上设有后处理进水口(410)和后处理出水口(420),所述后处理进水口(410)与所述净化井出水口(102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径流净化井(100)和后处理井(400),所述径流净化井(100)具有由净化基底(110)和从所述净化基底(110)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净化侧壁(120)围成的净化井腔;所述净化井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净化侧壁(120)连接的分隔部(130),所述分隔部(130)将所述净化井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进水腔室(101)和出水腔室(102),所述进水腔室(101)上设有净化井进水口(1011);所述出水腔室(102)上设有净化井出水口(1021);所述进水腔室(101)和所述出水腔室(102)中均放置有净水填料(170);所述后处理井(400)上设有后处理进水口(410)和后处理出水口(420),所述后处理进水口(410)与所述净化井出水口(102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130)包括与所述净化侧壁(120)连接的分隔板(131),所述分隔板(131)将所述净化井腔沿着水平方向分隔开,所述分隔板(131)与所述净化基底(110)之间有间隙;所述分隔板(13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承托透水板(132)和出水承托透水板(133),所述进水承托透水板(132)和所述出水承托透水板(133)均与所述净化侧壁(120)连接;所述进水腔室(101)由所述进水承托透水板(132)、所述分隔板(131)和所述净化侧壁(120)围成;所述出水腔室(102)由所述出水承托透水板(133)、所述分隔板(131)和所述净化侧壁(120)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承托透水板(132)的底面的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郭亚丽朱雪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