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9969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标定井震时深,确定待计算区域地震层位;确定待计算区域的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根据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计算上覆层沉积厚度;以及若计算值大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超出部分为剥蚀厚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结合使用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根据地质沉积规律利用相邻层厚度比值计算地层剥蚀量,计算结果可靠、井间连续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及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不同的沉积盆地中都存在由于广泛的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形成的不整合面。计算剥蚀量并恢复剥蚀前沉积古地貌对于研究沉积物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和热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含油气盆地中,剥蚀量的计算对于古地貌的恢复更加至关重要。因为剥蚀量的大小、范围、剥蚀年代和时间间隔直接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有关,是进行综合油气勘探以及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各个油田及研究机构往往根据实际资料的种类、数量以及勘探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剥蚀量计算。比较常用的有基于测井资料(或数据)开展剥蚀量计算,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刘景彦提出了用声波传播时间与深度关系的指数模型来计算剥蚀量。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声波在岩石基质中传播时间的物理范围和声波在地表的传播时间,从而在浅部和大深度上都能较好地反映地质真实和预测压实趋势,提高了剥蚀量估计。刘景彦应用这方法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地层作了压实趋势拟合和主要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计算,得出的东1井中新世末的T01界面剥蚀厚度达1750m(2000)。张海峰等人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年龄、沉积速率作为沉积速率剥蚀量计算方法的参数,进行不整合剥蚀量的计算,计算出东营凹陷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所获得的结果与现有的地质认识吻合较好。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除了几口关键控制井需要进行详细地层年龄确定以外,大部分井只需要测井数据就可以了,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廉易于计算,快速实现(2008)。宋明水基于烃源岩成熟度曲线在济阳凹陷区进行三叠纪地层近3000余米的地层剥蚀量恢复。在地温场的作用下,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与埋深呈指数关系。依据大量的分析测试数据,宋明水拟合了济阳凹陷新生代成熟度曲线关系式,并根据济阳凹陷中、新生代古地温梯度、古地表温度的差异性,推算出中生代成熟度曲线关系式,为该地区分析、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史演化与构造升降的对应关系,利用镜质体反射率资料推算地层剥量的两种具体方法,并就济阳凹陷中生界与古生界不整合面的地层剥蚀量进行了实例分析。推算出发生于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造成了济阳凹陷区3000余米的地层剥蚀,从而得出济阳凹陷三叠纪地层的缺失不是沉积缺失,而是剥蚀缺失的认识(2004)。基于测井资料进行剥蚀厚度恢复法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测井资料的数量。而对于急需加强古构造、古沉积特征认识的勘探初级阶段,油田往往只有少量探井,从而在平面上只能依赖于后续的井间插值,更会严重影响到地层剥蚀量恢复的精度与可靠性。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除了受上述测井资料制约以外,测井中米氏旋回的识别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依赖于方法使用者对区域的地质经验,因而不同的人运用该方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难以获得共识,因而所恢复的剥蚀量的可靠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基于成熟度曲线的剥蚀量计算的前提条件是剥蚀年代以后无热异常事件(如火山、岩浆活动)发生,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尚无良好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对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并克服在地层剥蚀量计算过程中的众多局限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标定井震时深,确定待计算区域地震层位;确定待计算区域的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根据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计算上覆层沉积厚度;以及若计算值大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超出部分为剥蚀厚度。进一步地,若所述计算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所述上覆层未被剥蚀。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多套受剥蚀地层;以及当存在多套受剥蚀地层时,先计算先受剥蚀地层再依次计算后受剥蚀地层。进一步地,所述先计算先受剥蚀地层再依次计算后受剥蚀地层的顺序为由深层至浅层。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基于地址数据确定待计算区域的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后,计算所述剥蚀地层的最大厚度及下伏完整地层的厚度。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若待计算区域的全区均遭受剥蚀,则以所述地层区域最大残余厚度为基准,并按照以下等式来计算所述地层区域中各点的剥蚀量:Δdi=Di*λ1-diλ1=dmax/D其中,D为所述地层区域残余厚度最大处的下伏层厚度,dmax为所述地层区域残余厚度最大的厚度,λ1为比例系数,i表示所述地层区域中的任一点,Di表示i点处的下伏层厚度,Δdi表示i点处的剥蚀量,以及di表示i点处的残余厚度。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若待计算区域的部分遭受剥蚀,则以未剥蚀区域的地层厚度为基准,并按照以下等式来计算所述地层区域中各点的剥蚀量:Δdi=Di*λj-diλj=dj/Dj其中,Dj为所述地层区域下伏层厚度,dj为所述未剥蚀区域的地层厚度厚度,λj为比例系数,i表示所述地层区域中的任一点,Di表示i点处的下伏层厚度,Δdi表示i点处的剥蚀量,以及di表示i点处的残余厚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结合使用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根据地质沉积规律利用相邻层厚度比值计算地层剥蚀量,计算结果可靠、井间连续性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流程图;图2是剥蚀地层示意图;图3是研究区T1地层剥蚀剩余厚度图;图4是研究区T1地层剥蚀量图,其中图4(a)为剥蚀量平面分布图,图4(b)为剥蚀量统计直方图;图5是T2地层至T0顶界面的剥蚀剩余厚度图;图6是研究区T2地层局部剥蚀量图,其中图6(a)为剥蚀量平面分布图,图6(b)为剥蚀量统计直方图;图7是T2地层局部的原始顶界面平面图;图8是T2地层全区的原始顶界面平面图;以及图9是基于地层对比法的剥蚀量计算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可以包括:S101,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标定井震时深,确定待计算区域地震层位;S102,确定待计算区域的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S103,根据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计算上覆层沉积厚度;以及S104,若计算值大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超出部分为剥蚀厚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结合使用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根据地质沉积规律利用相邻层厚度比值计算地层剥蚀量,计算结果可靠、井间连续性强。上述步骤S104中,若所述计算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可以判断上覆层未被剥蚀。一般情况下,地层会具有多套(即多层)的结构,因此,对受剥蚀地层的剥蚀量计算也要考虑多套的情况。在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判断待计算区域是否存在多套受剥蚀地层;以及当存在多套受剥蚀地层时,先计算先受剥蚀地层再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标定井震时深,确定待计算区域地震层位;确定待计算区域的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根据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计算上覆层沉积厚度;以及若计算值大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超出部分为剥蚀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标定井震时深,确定待计算区域地震层位;确定待计算区域的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根据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计算上覆层沉积厚度;以及若计算值大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超出部分为剥蚀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计算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覆层的残余层厚度,则所述上覆层未被剥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多套受剥蚀地层;以及当存在多套受剥蚀地层时,先计算先受剥蚀地层再依次计算后受剥蚀地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计算先受剥蚀地层再依次计算后受剥蚀地层的顺序为由深层至浅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基于地址数据确定待计算区域的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顶底界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剥蚀地层界面及下伏完整地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弘林正良吕慧朱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