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197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设有由金属下壳体和绝缘上壳体组成的壳体,并设有安装于所述绝缘上壳体内的动触片、两片静触片、动触片弹簧、两根接线柱和限流电阻以及安装于所述金属下壳体内的绕组、动铁芯、动铁芯弹簧、绝缘顶杆和静铁芯;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设有底部通孔(101a),所述底部通孔(101a)的横截面能够容所述动铁芯(3)穿过,所述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通孔(101a)、绕线架(201)的中心通孔和所述静铁芯(21)的中心通孔共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金属下壳体底面漏磁对动铁芯的影响,使动铁芯能快速干脆的响应绕阻磁场的吸力,确保了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适用于汽车起停电机的峰值电流抑制。
技术介绍
起停电机,也称启停电机,用于起动汽车的发动机。目前一般汽车使用的是起动电机(或称起动机),起停电机相比于一般起动电机,起停电机的寿命较长,功率较大。起停电机包括电机、电磁开关,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起动齿轮。汽车的点火开关接通后,汽车的蓄电池对电磁开关的线圈和电机分别供电,电磁开关的触点串接于电机的主回路上,用于控制电机的得、失电。当点火开关接通时,蓄电池的电源接入电磁开关的线圈,电磁开关的线圈得电后,一方面吸合电磁开关的触点使主回路接通,电机得电运转,另一方面电磁开关的吸合力推动起动齿轮与发动机的齿圈啮合,从而带动发动机旋转。发动机正常起动后,点火开关复位,电磁开关失电,电磁开关控制电机停止运转并使起动齿轮脱离齿圈。起停电机起动时,由蓄电池流经电机的主回路的电流为起停电机起动电流,简称起动电流,该起动电流的曲线图如图10所示。现有一般汽车的起动电机功率仍较小,无法支持汽车发动机的快速起停。但是,如果增大起停电机的功率来支持快速起停,又将进一步增大起停电机起动时的瞬间起动电流,起动电流会有较大的瞬间峰值,致使起停电机的寿命缩短,同时还会影响汽车中的其它电子设备(如点火开关);如果减少起停电机的起动次数来延长寿命,又将导致发动机经常处于怠速状态(如汽车遇到红绿灯时),从而浪费汽油资源,还增加了尾气排放和噪声,不利于环保节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专利号为CN201210590649.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其能够切入或切出限流电阻,以便实现在起停电机的起动瞬间抑制过大的起动电流,达到延长起停电机寿命的目的。上述专利号为CN201210590649.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继电器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金属下壳体101的底板是封闭的,绕组2产生的磁场回路会通过动铁芯3和金属下壳体101底板位于动铁芯3正下方的部分,造成动铁芯3与金属下壳体101底板之间产生了相吸的磁力,因此阻碍了动铁芯3向上运动,使得动铁芯3与金属下壳体101的吸合不干脆,并有一定几率会造成动铁芯3与静铁芯21吸合失败,使得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因此
而降低;第二,如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动铁芯3与金属下壳体101底板之间产生了相吸磁力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动铁芯3与金属下壳体101之间设置隔磁片23,但实验证明,这样做仍然会存在漏磁,仍存在失效风险;第三,由于金属下壳体101的底板是封闭的,在上述继电器进行组装时,需要先将隔磁片23、动铁芯3、顶杆8、弹簧6安装到金属下壳体101中,再将金属下壳体101与绝缘上壳体102进行组合,安装工艺较为复杂,且不利于隔磁片23、动铁芯3、弹簧6和顶杆8的检测;第四,上述继电器进行安装时,需要在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面焊接一个安装座24,材料浪费比较大,工艺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设有由金属下壳体和绝缘上壳体组成的壳体,并设有安装于所述绝缘上壳体内的动触片、两片静触片、动触片弹簧、两根接线柱和限流电阻以及安装于所述金属下壳体内的绕组、动铁芯、动铁芯弹簧、绝缘顶杆和静铁芯;所述动触片在所述动触片弹簧的作用下压紧在所述两片静触片上,所述两根接线柱的上端部均穿出所述绝缘上壳体之外,第一根所述接线柱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片所述静触片电连接,第二根所述接线柱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片所述静触片电连接;所述绕组的绕线架坐落在所述金属下壳体的底部,所述静铁芯坐落在所述绕线架的顶部,所述动铁芯放置在所述绕线架的中心通孔中并能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滑动,所述绝缘顶杆的下端部连接所述动铁芯、上端部沿所述绕线架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静铁芯的中心通孔后伸至所述动触片的下方位置,所述动铁芯在绕组通电后与所述静铁芯吸合并使得所述绝缘顶杆在动铁芯的带动下将所述动触片顶离所述两片静触片,所述动铁芯和绝缘顶杆在绕组断电后在所述动铁芯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下壳体的底部设有底部通孔,所述底部通孔的横截面能够容所述动铁芯穿过,所述金属下壳体的底部通孔、绕线架的中心通孔和所述静铁芯的中心通孔共轴设置。为了以优化磁场回路的方式增强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的吸合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动铁芯为顶面设有盲孔的圆柱体形铁芯,所述绝缘顶杆的下端部嵌入固定在
该圆柱体形铁芯的盲孔中。为了以降低动铁芯重量的方式增强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的吸合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动铁芯为H字形铁芯,所述绝缘顶杆的下端部嵌入固定在该H字形铁芯的上部缺口中。为了进一步以优化磁场回路的方式增强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的吸合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静铁芯由盘形主体和设置在盘形主体下端面的中心凸台构成,所述盘形主体和中心凸台均设有通孔并且该两者的通孔连通组成所述静铁芯的中心通孔;所述静铁芯的盘形主体坐落在所述绕线架的顶部上并与所述金属下壳体紧贴设置,所述静铁芯的中心凸台嵌装在所述绕线架的中心通孔中。为了确保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还设有安装于所述金属下壳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安装,所述支架具有凸台和贯穿该凸台的导向通孔,所述支架的凸台嵌装在所述静铁芯的中心通孔中、导向通孔与所述静铁芯的中心通孔共轴设置;所述绝缘顶杆由杆身和作为下端部的杆头构成,所述杆身从支架的导向通孔穿过,所述杆身的上端部即为所述绝缘顶杆的上端部,所述动铁芯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的凸台相抵、下端与所述绝缘顶杆的杆头相抵。为了确保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缘上壳体的顶部设有两个顶部通孔和一个位于内壁面的顶部盲孔,所述两根接线柱的下端部均具有凸台,所述两根接线柱的中部分别嵌装固定在所述绝缘上壳体的两个顶部通孔中,所述限流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根接线柱的凸台底面上;所述两片静触片均具有通孔,第一片所述静触片通过其通孔套在所述第一根所述接线柱上并被夹紧固定在第一片所述静触片的凸台与所述绝缘上壳体的顶部之间,第二片所述静触片通过其通孔套在所述第二根所述接线柱上并被夹紧固定在第二片所述静触片的凸台与所述绝缘上壳体的顶部之间,并且,所述两片静触片的内端部均伸至所述绝缘上壳体的顶部盲孔下方位置,且所述两片静触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动触片和动触片弹簧均容纳在所述绝缘上壳体的顶部盲孔中,所述动触片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绝缘上壳体的顶部相抵、下端与所述动触片相抵,所述动触片在所述动触片弹簧的作用下压紧在所述两片静触片的内端部上;所述绝缘顶杆的上端部伸至所述两片静触片之间的间隙处。为了便于继电器的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下壳体的底部外壁面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继电器的安装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还设有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用于控制绕组通断电的控制端,该控制端与所述绕组的线圈回路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设有由金属下壳体(101)和绝缘上壳体(102)组成的壳体(1),并设有安装于所述绝缘上壳体(102)内的动触片(4)、两片静触片(5)、动触片弹簧(7)、两根接线柱(11)和限流电阻(12)以及安装于所述金属下壳体(101)内的绕组(2)、动铁芯(3)、动铁芯弹簧(6)、绝缘顶杆(8)和静铁芯(21);所述动触片(4)在所述动触片弹簧(7)的作用下压紧在所述两片静触片(5)上,所述两根接线柱(11)的上端部均穿出所述绝缘上壳体(102)之外,第一根所述接线柱(11)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12)的一端和第一片所述静触片(5)电连接,第二根所述接线柱(11)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12)的另一端和第二片所述静触片(5)电连接;所述绕组(2)的绕线架(201)坐落在所述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所述静铁芯(21)坐落在所述绕线架(201)的顶部,所述动铁芯(3)放置在所述绕线架(201)的中心通孔中并能沿所述绕线架(201)的轴向滑动,所述绝缘顶杆(8)的下端部连接所述动铁芯(3)、上端部沿所述绕线架(201)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静铁芯(21)的中心通孔后伸至所述动触片(4)的下方位置,所述动铁芯(3)在绕组(2)通电后与所述静铁芯(21)吸合并使得所述绝缘顶杆(8)在动铁芯(3)的带动下将所述动触片(4)顶离所述两片静触片(5),所述动铁芯(3)和绝缘顶杆(8)在绕组(2)断电后在所述动铁芯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设有底部通孔(101a),所述底部通孔(101a)的横截面能够容所述动铁芯(3)穿过,所述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通孔(101a)、绕线架(201)的中心通孔和所述静铁芯(21)的中心通孔共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设有由金属下壳体(101)和绝缘上壳体(102)组成的壳体(1),并设有安装于所述绝缘上壳体(102)内的动触片(4)、两片静触片(5)、动触片弹簧(7)、两根接线柱(11)和限流电阻(12)以及安装于所述金属下壳体(101)内的绕组(2)、动铁芯(3)、动铁芯弹簧(6)、绝缘顶杆(8)和静铁芯(21);所述动触片(4)在所述动触片弹簧(7)的作用下压紧在所述两片静触片(5)上,所述两根接线柱(11)的上端部均穿出所述绝缘上壳体(102)之外,第一根所述接线柱(11)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12)的一端和第一片所述静触片(5)电连接,第二根所述接线柱(11)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12)的另一端和第二片所述静触片(5)电连接;所述绕组(2)的绕线架(201)坐落在所述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所述静铁芯(21)坐落在所述绕线架(201)的顶部,所述动铁芯(3)放置在所述绕线架(201)的中心通孔中并能沿所述绕线架(201)的轴向滑动,所述绝缘顶杆(8)的下端部连接所述动铁芯(3)、上端部沿所述绕线架(201)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静铁芯(21)的中心通孔后伸至所述动触片(4)的下方位置,所述动铁芯(3)在绕组(2)通电后与所述静铁芯(21)吸合并使得所述绝缘顶杆(8)在动铁芯(3)的带动下将所述动触片(4)顶离所述两片静触片(5),所述动铁芯(3)和绝缘顶杆(8)在绕组(2)断电后在所述动铁芯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设有底部通孔(101a),所述底部通孔(101a)的横截面能够容所述动铁芯(3)穿过,所述金属下壳体(101)的底部通孔(101a)、绕线架(201)的中心通孔和所述静铁芯(21)的中心通孔共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铁芯(3)为顶面设有盲孔的圆柱体形铁芯,所述绝缘顶杆(8)的下端部嵌入固定在该圆柱体形铁芯的盲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铁芯(3)为H字形铁芯,所述绝缘顶杆(8)的下端部嵌入固定在该H字形铁芯的上部缺口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铁芯(21)由盘形主体和设置在盘形主体下端面的中心凸台构成,所述盘形主体和中心凸台均设有通孔并且该两者的通孔连通组成所述静铁芯(21)的中心通孔;所述静铁芯(21)的盘形主体坐落在所述绕线架(201)的顶部上并与所述金属下壳体(101)紧贴设置,所述静铁芯(21)的中心凸台嵌装在所述绕线架(201)的中心通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盛胡锡胜唐黎明吴鉴沛罗水根苏法徐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