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扣电路及应用其的光伏汇流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846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扣电路及应用其的光伏汇流箱。所述脱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电源变换器及第二电源变换器;驱动电路的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及接地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及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经断路器的分励线圈与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一MCU,所述MCU通过控制驱动电路进而控制断路器的闭合/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当汇流箱或汇流箱后级电路出现故障时,可远程控制断路器脱扣,避免光伏极板和其他设备被祸及,提高整个系统安全性;同时,故障时无需工作人员接近设置操作现场设备,保护人身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光伏汇流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扣电路及应用其的光伏汇流箱
技术介绍
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特别是分布式的光伏应用系统,光伏组串输入经一汇流箱汇流后进入后级逆变器将光伏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并入电网或给负载供电。随着光伏发电应用的快速增长,应用规模和范围不断地扩大,汇流箱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其伴随的电气火灾隐患不容忽视。市场上现有的汇流箱的安全保护主要依靠熔断器、断路器和防雷装置。光伏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熔断器和断路器主要是针对光伏输入端的故障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但是,当汇流箱后级的电路发生火灾或者其他重大事故情况下,现有的汇流箱无法根据故障情况作出保护动作。当汇流箱后级的电路发生火灾或者其他重大事故情况下,现有的做法是人为切断汇流箱电路,避免前级光伏组串被祸及。故障条件下人员操作甚至接近电气设备,都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基于这种情况,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光伏汇流箱的脱扣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扣电路及应用其的光伏汇流箱,实现了当汇流箱或汇流箱后级电路出现故障时,可远程控制断路器脱扣,避免光伏极板和其他设备被祸及,对光伏发电系统增加一个保护措施,提高整个系统安全性;同时,故障时无需工作人员接近设置操作现场设备,保护人身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损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电源变换器及第二电源变换器;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及接地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及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经断路器的分励线圈与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一MCU,所述MCU通过控制驱动电路进而控制断路器的闭合/断开。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RLY1、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1、R2、R3、R4、电容C1、C2、隔离光耦IC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隔离光耦IC1的发光器阳极连接并连接至所述MCU,电阻R1的另一端与隔离光耦IC1的发光器阴极相连接至信号接地端,所述隔离光耦IC1的受光器集电极与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二极管D1的阴极、继电器RLY1的线圈的一端连接,隔离光耦IC1的受光器发射极经电阻R2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继电器RLY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RLY1的常开开关的一端与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RLY1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经断路器的分励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所述脱扣电路的光伏汇流箱,所述光伏汇流箱还包括正极熔断器组、负极熔断器组、电流采样模块;所述正极熔断器组经正极汇流铜排与所述脱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断路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熔断器组经电流采样模块、负极汇流铜排与所述脱扣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断路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脱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即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脱扣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即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应用上述所述脱扣电路的光伏汇流箱,所述光伏汇流箱还包括防反二极管模块、正极熔断器组、负极熔断器组、电流采样模块;所述正极熔断器组经防反二极管模块、正极汇流铜排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断路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熔断器组经电流采样模块、负极汇流铜排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断路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脱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即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脱扣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即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防雷装置,所述防雷装置的两输入端分别与正极汇流铜排、负极汇流铜排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实现了当汇流箱或汇流箱后级电路出现故障时,可远程控制断路器脱扣,避免光伏极板和其他设备被祸及,对光伏发电系统增加一个保护措施,提高整个系统安全性;2、现场故障时无需工作人员接近设置操作现场设备,保护人身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损失;3、驱动电路中和控制MCU之间采用光耦隔离,有效的避免远程的MCU被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脱扣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驱动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脱扣电路的光伏汇流箱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一种脱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电源变换器及第二电源变换器;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及接地端GND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及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GND1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经断路器的分励线圈与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GND2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一MCU,所述MCU通过控制驱动电路进而控制断路器的闭合/断开。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RLY1、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1、R2、R3、R4、电容C1、C2、隔离光耦IC1;所述MCU的输出端与电阻R1的一端、隔离光耦IC1的发光器阳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隔离光耦IC1的发光器阴极相连接至信号接地端GND,所述的信号接地端与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GND1、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GND2均隔离。所述隔离光耦IC1的受光器集电极与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二极管D1的阴极、继电器RLY1的线圈的一端连接,隔离光耦IC1的受光器发射极经电阻R2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GND1连接,继电器RLY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RLY1的常开开关的一端(即继电器RLY1常开触点)与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RLY1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即继电器RLY1公共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经断路器的分励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GND2。本实施例中,根据继电器的供电电压要求,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VCC1与第一电源变换器接地端GND1之间电压为+24V,根据断路器分励线圈的供电电压要求,所述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VCC2与第二电源变换器接地端GND2之间的电压为+24V。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输出的+24V与所述第二电源变换器输出的+24V,非同一电源电压,二者相互隔离。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所述脱扣电路的光伏汇流箱,还包括正极熔断器组、负极熔断器组、显示监控模块、电流采样模块;所述正极熔断器组经正极汇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脱扣电路及应用其的光伏汇流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第一电源变换器及第二电源变换器;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及接地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及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经断路器的分励线圈与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一MCU,所述MCU通过控制驱动电路进而控制断路器的闭合/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第一电源变换器及第二电源变换器;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及接地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及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经断路器的分励线圈与第二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一MCU,所述MCU通过控制驱动电路进而控制断路器的闭合/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RLY1、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1、R2、R3、R4、电容C1、C2、隔离光耦IC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隔离光耦IC1的发光器阳极连接并连接至所述MCU,电阻R1的另一端与隔离光耦IC1的发光器阴极相连接至信号接地端,所述隔离光耦IC1的受光器集电极与第一电源变换器的电源输出端、二极管D1的阴极、继电器RLY1的线圈的一端连接,隔离光耦IC1的受光器发射极经电阻R2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电源变换器的接地端连接,继电器RLY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适春林镇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