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拍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084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羽球拍改良结构,其握把上端设置呈圆锥状,握把与中管的交接部位套设一前套组件,该前套组件是由一硬质的中空锥状前套体上端结合一弹性吸震体,前套体套合于握把的圆锥状上端固定,弹性吸震体中心设置一穿孔,可让中管穿过形成套合束结,周缘设置呈圆锥状套设一硬质的套环;由此,而可在用力挥拍产生较大震动力时,由该吸震弹性体予以吸震,减少使用者的运动伤害。(*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羽球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吸震效果,而可在使用时减少运动伤害发生的羽球拍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常用的羽球拍,其握把与中管的交接部位通常制成圆锥状,并在该部位的表面穿套一塑料制成的锥状前套,该前套一般只是做为装饰用,当球拍头部的网面击球而承受作用力时,冲击力就会经由该头部、中管以及握把而直接传达至使用者的手臂,使得挥拍击球后的震动力较大,而往往因此造成运动伤害;此外,这种常用羽球拍击球的触感较为生硬,不能给予使用者敏锐的控球性能,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经过积极不断地研究改良,并经多方探讨与试作样品试验,以及多次修正改良,提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其前套组件具有良好的吸震效果,当球拍头部的网面击球而承受作用力时,可将所产生的冲击力适当消减,而使得挥拍击球后的震动力降低,减少运动伤害的机会。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其可获得较佳的击球触感,给予使用者敏锐的控球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羽球拍改良结构,其握把上端设置呈圆锥状,握把与中管的交接部位套设一前套组件,该前套组件包含一前套体、一弹性吸震体、一套环及两垫片,其中前套体是呈中空锥状,套合于握把的圆锥状上端,其周缘设置相对的两椭圆形透孔,小径端内缘凸设一圈卡扣缘及两定位凸块,弹性吸震体结合于前套体上端,其中心设置一两阶状穿孔,套合于中管下端紧密束结,周缘设置呈圆锥状,上端设置一上卡凸部,下端设置一下卡凸部,上、下卡凸部间设置具相对两纵向定位沟槽的层叠环圈,下卡凸部下侧接设一圈卡扣槽及相对两定位平切面,套环是呈中空锥状,套设于弹性吸震体的层叠环圈上,其内缘设有与弹性吸震体定位沟槽对应的相对两纵向定位凸肋,垫片夹设于前套体与握把圆锥状上端间,其外表面凸设有一与前套体椭圆形透孔对应的止滑块,突出适当高度至前套体外侧。本技术的羽球拍改良结构,其握把上端设置呈圆锥状,握把与中管的交接部位套设一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套组件是由一硬质的中空锥状前套体上端结合一弹性吸震体,该前套体套合于握把的圆锥状上端固定,弹性吸震体中心设置一穿孔,中管穿过其中形成紧密束结,周缘设置呈圆锥状套设一硬质的套环。本技术的羽球拍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套体周缘设置相对的两透孔,内缘面贴设两个具适当弹性的垫片,两垫片夹设于前套体与握把圆锥状上端间,其外表面凸设有一止滑块,套合于前套体的透孔,且突出适当高度至前套体外侧。本技术的羽球拍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套体小径端内缘凸设一圈卡扣缘,卡扣缘下侧设置相对的两定位凸块,弹性吸震体下端设置对应的卡扣槽及相对两定位平切面。本技术的羽球拍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吸震体周缘上端设置一上卡凸部,下端设置一下卡凸部,上卡凸部与下卡凸部间设置具相对两纵向定位沟槽的层叠环圈,套环内缘设置与该定位沟槽对应的相对两纵向定位凸肋。本技术的羽球拍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吸震体的定位沟槽是呈由下往上渐缩的三角状。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果1.其吸震弹性体20的两阶状穿孔21可让中管2穿过并予以紧密束结,配合吸震弹性体20外缘受套环30套设,使中管2可在用力挥拍产生较大震动力时,由该吸震弹性体2予以吸震,减少使用者的运动伤害。2.其可由弹性吸震体20,获得较佳的击球触感,给予使用者敏锐的控球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弹性吸震体的反面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套环的反面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握把2中管10 前套体 11 透孔12 卡扣缘 13 定位凸块20 弹性吸震体 21 穿孔22 上卡凸部23 下卡凸部24 层叠环圈241 定位沟槽25 卡扣槽 26 定位平切面30 套环31 定位凸肋40 垫片41 止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所示(请结合参考图2及图3),其握把1上端设置呈圆锥状,握把1与中管2的交接部位套设一前套组件,该前套组件包含一前套体10、一弹性吸震体20、一套环30及两垫片40,其中前套体10是呈中空锥状,由硬质塑料制成,其周缘设置相对的两椭圆形透孔11,小径端内缘凸设一圈卡扣缘12,卡扣缘12下侧设置相对的两定位凸块13,弹性吸震体20是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其中心设置一上小下大的两阶状穿孔21,周缘设置呈圆锥状,上端设置一上卡凸部22,下端设置一下卡凸部23,上卡凸部22与下卡凸部23间设置具相对两纵向定位沟槽241的层叠环圈24,该定位沟槽241是呈由下往上渐缩的三角状,下卡凸部23下侧接设一圈卡扣槽25及相对两定位平切面26,套环30是呈中空锥状,由硬质塑料制成,其内缘设有与弹性吸震体20定位沟槽241对应的相对两纵向定位凸肋31,垫片40具适当弹性,其外表面凸设有一与前套体10透孔11对应的椭圆形止滑块41。另,如图4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及图5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所示,其组合时,前套体10的卡扣缘12扣合于弹性吸震体20的卡扣槽25结合,令卡扣缘12下侧的两定位凸块13与弹性吸震体20的两定位平切面26契合定位,套环30套设于弹性吸震体20的层叠环圈24外缘,挡止于上、下卡凸部22、23间,令套环30的两纵向定位凸肋31与弹性吸震体20的两纵向定位沟槽241契合定位,两垫片40贴置于前套体10内缘面,使止滑块41套合于前套体10的透孔11,且突出适当高度至前套体10外侧,再将前套体10穿套于握把1的圆锥状上端固定,使两垫片40夹设于前套体10与握把1圆锥状上端间,同时使弹性吸震体20的两阶状穿孔21供中管2穿套,而套合于中管2下端紧密束结,完成组合。使用时,由垫片40的止滑块41供使用者大姆指按压,达到止滑兼具美观功能。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1.其吸震弹性体20的两阶状穿孔21可让中管2穿过并予以紧密束结,配合吸震弹性体20外缘受套环30套设,使中管2可在用力挥拍产生较大震动力时,由该吸震弹性体2予以吸震,减少使用者的运动伤害。2.其可由弹性吸震体20,获得较佳的击球触感,给予使用者敏锐的控球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已经达于突破性的结构,而具有改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技术未见之于任何刊物,也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羽球拍改良结构,其握把上端设置呈圆锥状,握把与中管的交接部位套设一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套组件是由一硬质的中空锥状前套体上端结合一弹性吸震体,该前套体套合于握把的圆锥状上端固定,弹性吸震体中心设置一穿孔,中管穿过其中形成紧密束结,周缘设置呈圆锥状套设一硬质的套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球拍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套体周缘设置相对的两透孔,内缘面贴设两个具弹性的垫片,两垫片夹设于前套体与握把圆锥状上端间,其外表面凸设有一止滑块,套合于前套体的透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球拍改良结构,其握把上端设置呈圆锥状,握把与中管的交接部位套设一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套组件是由一硬质的中空锥状前套体上端结合一弹性吸震体,该前套体套合于握把的圆锥状上端固定,弹性吸震体中心设置一穿孔,中管穿过其中形成紧密束 结,周缘设置呈圆锥状套设一硬质的套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