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7338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1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源、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的亮度传感器,以及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接的图像采集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器相连接的信号接收电路,和输入端与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阶滤波放大电路;所述二阶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亮度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器将照明灯使用范围内采集的不同信息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便可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使本控制系统能更好的实现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控制系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照明灯为人门带来了很多方便,现在照明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但是,现有照明灯多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对灯的开启或关闭,即通过弹片式机械开关来开启或关闭照明灯,由于这种控制方式无法实现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灯,当人长时间离开房间,忘记关闭照明灯时,就会造成能源浪费。因此,将可以自动开启或关闭的节能控制系统应用到普通的照明灯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照明灯控制系统不能自动控制灯的开启或关闭的缺陷,提供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源、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的亮度传感器,以及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接的图像采集器。所述恒流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N极经电阻R2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0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3,负极顺次经电阻R22和电阻R21后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正极经电阻R24后与驱动芯片U2的CTRL管脚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共同形成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并与单片机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P极与驱动芯片U2的SW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以及负极经可调电阻R26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 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SET管脚与二极管D9的N极相连接,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其基极与极性电容C15的负极共同形成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A/D转换电路由转换芯片U1,三极管VT2,放大器P4,负极经电阻R13后与转换芯片U1的FYSN管脚相连接、正极作为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亮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一端与极性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的SDA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2,正极与转换芯片U1的SCK管脚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14后与转换芯片U1的MOSI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P极与转换芯片U1的SCK管脚相连接、N极与转换芯片U1的PF2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N极与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极性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负极经电阻R19后与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8后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P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以及负极顺次经电阻R16和二极管D7后与极性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转换芯片U1的MOSI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组成;所述转换芯片U1的PF1管脚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放大器P4的输出端作为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并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器相连接的信号接收电路,和输入端与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阶滤波放大电路;所述二阶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由放大器P1,负极经电阻R2后与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作为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1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4和电阻R5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以及正极经电阻R3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输出端作为信号 接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二阶滤波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2,放大器P3,三极管VT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6,P极经电阻R8后与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P极经电阻R10后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9后与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4,负极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1后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以及正极与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6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二阶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P3的负极输出端接地。为确保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图像采集器为TR350型图像采集器;所述亮度传感器为APDS-9002亮度传感器;所述转换芯片U1为AD9834集成芯片;所述驱动芯片U2为AL8807A集成芯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亮度传感器将采集的照明灯使用范围内的自然亮度的信息传输给单片机;同时,图像采集器将监测到的照明灯使用范围内信息并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便可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2)本技术的恒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精度高、电流稳定,在单片机输出控制电流给恒流驱动电路时,该恒流驱动电路能为照明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A/D转换电路能消除亮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照明灯使用范围内的自然亮度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同时,该A/D转换电路还能将亮度信号转换为亮度数据信号并将该亮度数据信号放大后传输给单片机,确保了单片机接收的信号的准确性。(4)本技术的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信号接收电路能将图像采集器传输的信号中的谐波消除掉,有效的提高信号的平滑度;同时,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二阶滤波放大电路能消除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并将滤波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双阶放大后传输给单片机,确保了传输给单片机的信号的准确性。(5)本技术的信号处理电路可对图像采集器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信号放大后传输给单片机,确保了本照明灯的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的准确性。(6)本技术使用了灵敏度高、监测范围广的TR350型图像采集器,提高了室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同时,采用了高灵敏度的APDS-9002亮度传感器,提高了对室内自然亮度采集的准确性,从而确保了本照明灯的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D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恒流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源、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的亮度传感器,以及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接的图像采集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源、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的亮度传感器,以及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接的图像采集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N极经电阻R2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0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3,负极顺次经电阻R22和电阻R21后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正极经电阻R24后与驱动芯片U2的CTRL管脚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2的VIN管脚共同形成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并与单片机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P极与驱动芯片U2的SW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以及负极经可调电阻R26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SET管脚与二极管D9的N极相连接,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其基极与极性电容C15的负极共同形成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电路处理式照明灯用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电路由转换芯片U1,三极管VT2,放大器P4,负极经电阻R13后与转换芯片U1的FYSN管脚相连接、正极作为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亮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一端与极性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的SDA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2,正极与转换芯片U1的SCK管脚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14后与转换芯片U1的MOSI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P极与转换芯片U1的SCK管脚相连接、N极与转换芯片U1的PF2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N极与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极性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负极经电阻R19后与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8后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P极与二极管D8
\t的P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以及负极顺次经电阻R16和二极管D7后与极性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转换芯片U1的MOSI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组成;所述转换芯片U1的PF1管脚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沃元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