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814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包括:底部型材、横向型材、纵向型材、以及顶部型材;其中,底部型材、横向型材、纵向型材、以及顶部型材均呈长条型,所述纵向型材和所述横向型材结构相同;所述纵向型材和所述横向型材交错搭接于所述底部型材和所述顶部型材之间;所述纵向型材至少一端设有第一卡槽,顶部型材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为所述纵向型材厚度的一半,并且,所述底部型材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相同。底部型材与纵向型材通过第一卡槽搭接,顶部型材通过第二卡槽与横向型材搭接,搭接方便、迅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原木墙体搭接结构
技术介绍
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美观、加工性能好等特点,因此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偏爱。从挪威的大型木结构教堂和中国、日本的古代庙宇,到无数北美19世纪的建筑物,都证明木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木屋不仅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还蕴涵着醇厚的文化气息,淳朴典雅;梅雨季节能调节湿度,当湿度大时木屋能自动吸潮,干燥时又会从自身的细胞中释放水分,起到天然调节的作用;木材还有抗菌、杀菌、防虫的作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727465A)公开了一种原木屋墙体型材,呈条状,原木屋墙体型材的顶面上至少具有两条纵向延伸的榫头,所有榫头中位于最外侧的两条榫头为侧边榫头,侧边榫头的顶面与原木屋墙体型材侧面之间为斜面连接,且斜面与原木屋墙体型材侧面之间连接线位于原木屋墙体型材的顶面下方;原木屋墙体型材的底面上具有与顶面上榫头相对应榫槽,榫槽深度和侧边榫头的顶面与原木屋墙体型材的顶面之间距离相同。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原木屋墙体型材搭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搭接方便迅速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包括:底部型材、横向型材、纵向型材、以及顶部型材;其中,底部型材、横向型材、纵向型材、以及顶部型材均呈长条型,纵向型材和横向型材规格相同;纵向型材和横向型材交错搭接于底部型材和顶部型材之间;纵向型材至少一端设有第一卡槽,顶部型材上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深度相同,第一卡槽的深度为纵向型材厚度的一半,并且,底部型材的厚度与第一卡槽的深度相同。进一步的,底部型材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凸棱,纵向型材的下部设有与第一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凹槽。进一步的,纵向型材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凸棱,顶部型材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凸棱相配合的第二凹槽。进一步的,第一凸棱沿纵向型材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的,顶部型材的厚度为底部型材的厚度与第一凸棱高度的总和。进一步的,顶部型材于第二卡槽处贯穿设有固定杆,并且,固定杆贯穿顶部型材、横向型材、纵向型材、底部型材。进一步的,第一卡槽与横向型材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搭接本技术提供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时,首先,将底部型材平铺在地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卡槽将纵向型材卡接于底部型材上,再次,将纵向型材和横向型材接依次搭接,最后,将顶部型材通过第二卡槽卡接在顶部的横向型材上,就形成了原木墙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底部型材与纵向型材通过第一卡槽搭接,顶部型材通过第二卡槽与横向型材搭接,搭接方便、迅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中纵向型材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中顶部型材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中底部型材的立体图。图中,1、底部型材;11、第一凸棱;2、纵向型材;21、第一卡槽;22、第一凹槽;23、第二凸棱;3、顶部型材;31、第二卡槽;32、第二凹槽;4、固定杆;5、横向型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包括:底部型材1、横向型材5、纵向型材2、以及顶部型材3;其中,底部型材1、纵向型材2、横向型材5、以及顶部型材3均呈长条型。横向型材5和纵向型材2规格相同,纵向型材2和横向型材5交错搭接于底部型材1和顶部型材3之间。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中纵向型材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纵向型材2至少一端设有第一卡槽21;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中顶部型材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顶部型材3上设有第二卡槽31,第一卡槽21第二卡槽31的深度相同,第一卡槽21的深度为纵向型材2厚度的一半,并且,底部型材1的厚度与第一卡槽21的深度相同。本实施例中纵向型材2的横截面优选为腰型、正方形、八边形,第一卡槽21与横向型材5相匹配。如图1所示,在搭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时,首先,将底部型材1平铺在地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卡槽21将纵向型材2搭接于底部型材1上,再次,将纵向型材2和横向型材5交替搭接,最后,将顶部型材3通过第二卡槽31搭接在最顶部的纵向型材2上,就形成了原木墙体。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中底部型材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底部型材1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凸棱11;如图2所示,纵向型材2的下部设有与第一凸棱11相配合的第一凹槽22,纵向型材2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凸棱23;如图3所示,顶部型材3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凸棱23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2,并且,第一凸棱11沿底部型材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纵向型材2通过第一卡槽21卡接底部型材1处后,可使第一凸棱11卡合在第一凹槽22内,当纵向型材2和横向型材5搭接时,可使第二凸棱23卡合在第一凹槽22内,而当顶部型材3与横向型材5搭接时,可将第二凸棱23卡合在第二凹槽32内,这样就能增加底部型材1、横向型材4、纵向型材2、以及顶部型材3相互搭接后的牢固性以及密封性,同时,第一凸棱11沿底部型材1的长度方向设置能增加第一凸棱11的长度,从而增加第一凸棱1与第一凹槽22的卡接面积,使卡接更加牢固。如图1所示,顶部型材3于第二卡槽31处贯穿设有固定杆4,并且,固定杆4贯穿顶部型材3、纵向型材2、横向型材5、底部型材1,本实施例中固定杆4优选为两根,通过固定杆4能进一步加固底部型材1、纵向型材2、横向型材5、以及顶部型材3搭接后的牢固性。如图1所示,顶部型材3的厚度为底部型材1的厚度与第一凸棱11高度的总和,这样顶部型材3搭接后使顶部型材3的上平面与最上层的纵向型材2上的第二凸棱23保持水平。本实施例的作用和优点:本实施例提供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在搭接时,首先,将底部型材平铺在地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卡槽将纵向型材卡接于底部型材上,将第一凸棱卡入第一凹槽内,再次,将纵向型材和横向型材依次搭接,使第二凸棱卡接至第一凹槽内,最后,将顶部型材通过第二卡槽卡接在顶部的横向型材上,将第二凸棱卡入顶部型材的第二凹槽内,并使固定杆贯穿顶部型材、纵向型材、横向型材、以及底部型材,就形成了原木墙体,搭接方便、迅速,且结构牢固。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型材、横向型材、纵向型材、以及顶部型材;其中,所述底部型材、所述横向型材、所述纵向型材、以及所述顶部型材均呈长条型,所述纵向型材和所述横向型材规格相同;所述纵向型材和所述横向型材交错搭接于所述底部型材和所述顶部型材之间;所述纵向型材至少一端设有第一卡槽,顶部型材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为所述纵向型材厚度的一半,并且,所述底部型材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型材、横向型材、纵向型材、以及顶部型材;其中,所述底部型材、所述横向型材、所述纵向型材、以及所述顶部型材均呈长条型,所述纵向型材和所述横向型材规格相同;所述纵向型材和所述横向型材交错搭接于所述底部型材和所述顶部型材之间;所述纵向型材至少一端设有第一卡槽,顶部型材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为所述纵向型材厚度的一半,并且,所述底部型材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木墙体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型材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凸棱,所述纵向型材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凹槽。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佳府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