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975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09:45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有:散热器(12),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喷射器(20),使由散热器(12)冷却后的制冷剂减压;气液分离器(15),对从喷射器(20)的扩散部(20d)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蒸发器(16),配置于将气液分离器(15)和喷射器(20)的制冷剂吸引口(20c)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通路;以及开闭阀(14),切换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二制冷剂流路,该第一制冷剂流路是使从喷射器(20)的喷嘴部(20a)喷射的喷射制冷剂从扩散部(20d)流出的制冷剂流路,该第二制冷剂流路是使喷射制冷剂从制冷剂吸引口(20c)流出的制冷剂流路。在压缩机(11)的转速(Nc)为基准转速(KNc)以下时,从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到第二制冷剂流路。由此,能够不受负荷变动的影响而充分地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3年9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96310,该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为制冷剂减压装置具有喷射器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作为制冷剂减压装置具有喷射器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即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具有对从喷射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使由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流入蒸发器,并且使由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吸入压缩机。更详细而言,在该专利文献I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通过从喷射器的喷嘴部喷射出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栗作用)而从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引口吸引蒸发器下游侧的制冷剂,利用喷射器的扩散部(升压部)使喷射制冷剂与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并流入气液分离器。由此,在专利文献I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能够使相当于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压力的气液分离器内的制冷剂压力上升到比蒸发器的制冷剂蒸发压力高。因此,与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压力和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压力大致相等的通常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消耗动力,提高循环的性能系数(COP)。但是,像专利文献I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那样,在通过从喷射器的喷嘴部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来吸引蒸发器下游侧的制冷剂的结构中,在使喷射制冷剂的流量降低时,相对于喷射制冷剂的流量的降低程度,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蒸发器下游侧的制冷剂的吸引能力的降低程度容易变大。因此,像循环的热负荷降低的低负荷运转时那样,当喷射制冷剂的流量降低时,喷射器的吸引能力大幅降低,存在无法使制冷剂流入蒸发器的情况。因此,在低负荷运转时,存在无法利用蒸发器充分地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5-1496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能够不受负荷变动的影响而充分地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散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以及喷射器。喷射器具有:喷嘴部,使从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制冷剂吸引口,通过从喷嘴部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来吸引制冷剂;以及升压部,使喷射制冷剂与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还具有:气液分离装置,将从升压部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使气相制冷剂向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流出;蒸发器,配置于将气液分离装置的液相制冷剂流出口与制冷剂吸引口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通路,使在该蒸发器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蒸发;以及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在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路。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能够切换使喷射制冷剂从升压部流出的第一制冷剂流路和使喷射制冷剂从制冷剂吸引口流出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由此,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到第一制冷剂流路时,能够得到如下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散热器—喷射器的喷嘴部—喷射器的升压部—气液分离装置—压缩机的顺序循环,并且使制冷剂按照气液分离装置—蒸发器—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引口的顺序循环。并且,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到第二制冷剂流路时,能够得到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散热器—喷射器的喷嘴部—蒸发器—压缩机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循环。因此,即使在喷射器的吸引能力有可能大幅降低的低负荷运转时,也能够通过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将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到第二制冷剂流路,从而借助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能力将由喷射器的喷嘴部减压后的制冷剂可靠地供给到蒸发器。S卩,能够抑制在低负荷运转时无法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的情况,能够不受负荷变动的影响而充分地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散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以及喷射器。喷射器具有:喷嘴部,使从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制冷剂吸引口,通过从喷嘴部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来吸引制冷剂;以及升压部,使喷射制冷剂与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还具有:气液分离装置,将从升压部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使气相制冷剂向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流出;蒸发器,配置于将气液分离装置的液相制冷剂流出口与制冷剂吸引口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通路,使在该蒸发器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蒸发;旁路通路,将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侧连接;以及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在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路。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能够切换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二制冷剂流路,该第一制冷剂流路是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向制冷剂吸引口侧流动的制冷剂流路,该第二制冷剂流路是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旁路通路向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流动的制冷剂流路。由此,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到第一制冷剂流路时,能够得到如下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散热器—喷射器的喷嘴部—喷射器的升压部—气液分离装置—压缩机的顺序循环,并且使制冷剂按照气液分离装置—蒸发器—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引口的顺序循环。并且,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到第二制冷剂流路时,能够得到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散热器—喷射器的喷嘴部—喷射器的升压部—气液分离装置—蒸发器—旁路通路—压缩机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循环。因此,能够抑制在低负荷运转时无法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的情况,能够不受负荷变动的影响而充分地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概略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概略图。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通常运转模式时的喷射器的剖面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低负荷运转模式时的喷射器的剖面图。图5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各制冷剂通路的功能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剖面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在各方式中,在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对结构的其他部分应用先前进行了说明的其他方式。不光能够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示为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组合,只要不特别妨碍组合,即使未明示也能够部分地将实施方式彼此组合。(第一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的概略图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实现对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冷却的功能。该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能够切换制冷剂流路,能够切换后述的通常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第一制冷剂流路)与低负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第二制冷剂流路)。在图1中,利用实线箭头表示第一制冷剂流路,利用虚线箭头表示第二制冷剂流路。此外,在该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采用HFC类制冷剂(具体而言为R134a)作为制冷剂,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成为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制冷循环。当然,作为制冷剂也可以采用HFO类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机(11),该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散热器(12),该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喷射器(20、25),该喷射器(20、25)具有喷嘴部(20a、13a)、制冷剂吸引口(20c、31b)以及升压部(20d、13c),该喷嘴部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制冷剂吸引口通过从所述喷嘴部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来吸引制冷剂,该升压部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20c、31b)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气液分离装置(15、30f),该气液分离装置将从所述升压部(20d、13c)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使所述气相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流出;蒸发器(16),该蒸发器配置于将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5、30f)的液相制冷剂流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20c、31b)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通路,使在该蒸发器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蒸发;以及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4、35a、35b、36a、36b、36c),该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在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路,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4、35a、35b、36a、36b、36c)能够切换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二制冷剂流路,该第一制冷剂流路是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从所述升压部(20d、13c)流出的制冷剂流路,该第二制冷剂流路是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20c、31b)流出的制冷剂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阳一郎山田悦久西嶋春幸高野义昭横山佳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