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7595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包括若干个雨水斗、悬吊管和立管,所述若干个雨水斗分别通过接管与水平的悬吊管连通,所述悬吊管的出水端与立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立管的中下部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圆环形结构的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的圆环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立管的出水口呈喇叭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系统中立管出水口的余压和流速,并且防止流出的流速过大的雨水对建筑地基造成较大的冲击,防止空气进入到雨水斗中,影响系统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虹吸式排水系统,尤其是一种屋面上的虹吸式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屋面上雨水的排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重力式雨水排放系统,其原理是利用屋面结构的坡度,是雨水自然流入屋面上的雨水斗中,然后雨水和空气一起混合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立管而下;这种方式排水效率低下,需要管道数量多,管道的管径较大,并且需要1%_3%的坡度,安装还复杂。另一种就是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在降雨的初期,屋面上雨水深度较浅时,雨水还是利用重力的原理进行排水,当降雨量加大后,屋面上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时,雨水斗会自动会自动隔断空气,从而产生虹吸,排水系统就转变为高效的排放系统,抽吸雨水向下排放。虽然虹吸式排水系统比重力式排水系统的效率要高很多,但是现在虹吸排水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建筑的高度太高,立管中越靠近地面的位置的势能越大,一方面导致立管出口的余压和流速偏大,对建筑基础的冲击比较大,另一方面会造成排水系统负压超标,不满足虹吸式排水系统的设计规程;长期这样可能使得立管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在很多高度很高和结构复杂的建筑中,更换立管的难度很大;二、雨水中还是夹带着小部分的空气进入到雨水斗中,首先是降低了排水的效率,并且空气到达系统中的负压区中会使得负压区的压力增加,导致负压区对雨水的抽吸功能不好,影响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三、雨水中的泥沙会通过雨水斗流进到水平的悬吊管中,长期以来,泥沙会在悬吊管中进行沉积,将悬吊管进行堵塞,一旦发生以上情况,悬吊管中的泥沙非常难清理,更换悬吊管也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解决了系统中立管出水口的余压和流速偏大,会对建筑地基造成较大的冲击,也影响立管的使用寿命;空气会进入到雨水斗,影响系统的排水效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包括若干个雨水斗、悬吊管和立管,所述若干个雨水斗分别通过接管与水平的悬吊管连通,所述悬吊管的出水端与立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立管的中下部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圆环形结构的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的圆环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立管的出水口呈喇叭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斗顶面设有防止空气进入雨水斗的整流罩。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的正下方设有挡板。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杆与出水口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斗的正下方安装有沉沙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水系统中的立管的中下部依次设有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三个圆环结构的缓冲板内径依次减少,能够逐步的减少立管出口端的压力和雨水的流速,不会使得立管的中下部长期处于较大的压力的环境中,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较快的水流对建筑地基造成很大的冲击,防止长期造成冲击,会对建筑地基的稳固性造成影响,对建筑存在长期的隐患;并且能够保持负压区的负压稳定,不会出现负压超标的情况。②本专利技术立管的出口端设置呈喇叭状,有效的降低了雨水的流速,在出口端的正下方连接有挡板,挡板使得雨水不会对建筑地基造成直接的冲击,对建筑地基进行双重的保护。③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斗的顶部设有防止涡流的整流罩,就是防止空气随着雨水一同流进雨水斗中,降低了系统的排水效率,并且防止空气流到负压区中,空气会增加负压区的气压,使得负压区对屋面上的雨水的抽吸效果不好,防止影响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④本专利技术中在雨水斗的下方安装有沉沙槽,防止雨水中的泥沙通过雨水斗和接管流入到悬吊管中进行沉淀,有效的防止了悬吊管被泥沙堵塞,增加整个系统的使用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雨水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立管设置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和3,本专利技术包括:若干个雨水斗1、悬吊管2和立管3,雨水斗1安装在建筑屋面上预留的排水孔中,若干个雨水斗1分别通过接管4与水平的悬吊管2连通,悬吊管2用于将所有雨水斗1中流下的全部雨水进行收集,悬吊管2的出水端与立管3的进水端连接,悬吊管2中的雨水再垂直的流进立管3中,使得悬吊管2与立管3连接处附近形成负压区,对屋面上的雨水进行抽吸,实现了高效排水;立管3的中下部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圆环形结构的第一缓冲板5、第二缓冲板6、第三缓冲板7,第一缓冲板5、第二缓冲板6、第三缓冲板7的圆环内径依次减小,三个缓冲板设置的位置和三个缓冲板的内径的大小经过严格的计算,就使得第一缓冲板5、第二缓冲板6、第三缓冲板7对立管3中快速流下的雨水进行逐步的减速和降压,并且能够保持负压区的负压保持稳定,既不会造成负压超标的问题,也不会造成负压不足对雨水的抽吸效果不好;立管3的出水口呈喇叭状结构,出口呈喇叭口状会进一步对雨水的流速进行缓冲,防止雨水对建筑地基造成较大的冲击,长期以来防止对建筑造成隐患。参照附图2,雨水斗1顶面设有防止空气进入雨水斗1的整流罩8,整流罩8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进入到雨水斗1中,防止空气进入到排水系统中影响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出水口的正下方设有挡板9,挡板9使得雨水不会对建筑地基造成直接的冲击,对建筑地基进行保护。挡板9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杆10与出水口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雨水斗1的正下方安装有沉沙槽11,沉沙槽11是用于将雨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防止泥沙长期进入雨水斗中,泥沙会在水平的悬吊管2中进行沉淀,最后将悬吊管2进行堵塞,悬吊管2中的杂物非常难清理,并且更换悬吊管2也很困难,沉沙槽11能够有效的防止悬吊管2被堵塞,减少了整个排水系统的清理周期,增加了整个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包括若干个雨水斗、悬吊管和立管,所述若干个雨水斗分别通过接管与水平的悬吊管连通,所述悬吊管的出水端与立管的进水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的中下部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圆环形结构的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的圆环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立管的出水口呈喇叭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顶面设有防止空气进入雨水斗的整流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正下方设有挡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杆与出水口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的正下方安装有沉沙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包括若干个雨水斗、悬吊管和立管,所述若干个雨水斗分别通过接管与水平的悬吊管连通,所述悬吊管的出水端与立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立管的中下部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圆环形结构的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的圆环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立管的出水口呈喇叭状结构。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系统中立管出水口的余压和流速,并且防止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包括若干个雨水斗、悬吊管和立管,所述若干个雨水斗分别通过接管与水平的悬吊管连通,所述悬吊管的出水端与立管的进水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的中下部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圆环形结构的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的圆环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立管的出水口呈喇叭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方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水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