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前程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523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有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8-12份、羚羊角8-12份、钩藤8-12份、蜈蚣3-8份、蚯蚓8-12份、当归8-12份、川芎8-12份、黄芪8-12份、独活8-12份、牡丹皮8-12份、栀子8-12份、菊花8-12份;按以下方法煎煮: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蚣、蚯蚓、当归、川芎、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本方诸药联合使用,达到平肝息风,通络利痹,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中风,效果明显,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技术介绍
中风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从病因学的发展来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一般多采用疏风祛邪、补益正气的方药。如《金匮要略》正式把本病命名为中风。认为中风病之病因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其创立的分证方法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很有帮助。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其中刘河间力主“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元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明代张景岳提出“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明代李中梓又将中风病明确分为闭、脱二证,仍为现在临床所应用。晚清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至此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日臻完善。近年来对中风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方法多样化,疗效也有了较大提高。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居1994年我国城市人口死因的首位,为发达国家人口前三位死因之一。根据80年代对上海市1个区整群抽样36万人的调查,每10万人中风病的年发病率为230人,年死亡率164人,患病率634人。在本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根据中风的病机和中医临床表现,拟方,包括如下中药: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蚣、蚯蚓、当归、川芎、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各组分的配伍关系:本方中,天麻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羚羊角平肝息风,清热明目,平肝息风的功效颇佳;钩藤清肝泄热而平肝阳,故常用于肝火头胀及肝阳上亢的实症;蜈蚣能通经络而息肝风,肝风除而痉厥自止,故有祛风解痉之效;蚯蚓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症;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治风湿痹痛;黄芪为补气,配合活血化瘀药物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独活辛散苦燥,微温能通,功能为祛风胜湿,通痹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菊花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平肝阳;诸药联合使用,达到平肝息风,通络利痹,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中风,效果明显,疗效显著。本专利技术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组分为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8-12份、羚羊角8-12份、钩藤8-12份、蜈蚣3-8份、蚯蚓8_12份、当归8_12份、川芎8_12份、黄芪8_12份、独活8-12份、牡丹皮8-12份、栀子8-12份、菊花8_12份。优选的,其组分为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10份、羚羊角10份、钩藤10份、蜈蚣5份、蚯蚓10份、当归10份、川芎10份、黄芪10份、独活10份、牡丹皮10份、栀子10份、菊花10份。本专利技术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的煎煮方法: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蚣、艇顿、当归、川考、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按重量称取以下中药材:天麻8_12份、玲羊角8_12份、钩藤8_12份、娱蚁3_8份、蚯蚓8-12份、当归8-12份、川芎8-12份、黄芪8_12份、独活8_12份、牡丹皮8_12份、栀子8_12份、菊花8_12份。按以下方法煎煮: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蚁、蚯顿、当归、川;、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实施例2按重量称取以下中药材:天麻10份、羚羊角10份、钩藤10份、蜈蚣5份、蚯蚓10份、当归10份、川;10份、黄芪10份、独活10份、牡丹皮10份、栀子10份、菊花10份。按以下方法煎煮: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蚁、蚯顿、当归、川;、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实施例3按重量称取以下中药材:天麻8_12份、玲羊角8_12份、钩藤8_12份、娱蚁3_8份、蚯蚓8-12份、当归8-12份、川芎8-12份、黄芪8_12份、独活8_12份、牡丹皮8_12份、栀子8_12份、菊花8_12份。按以下方法煎煮: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蚁、蚯顿、当归、川;、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主权项】1.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组分为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8-12份、羚羊角8-12份、钩藤8-12份、蜈蚣3_8份、蚯蚓8_12份、当归8_12份、川芎8_12份、黄芪8-12份、独活8-12份、牡丹皮8-12份、栀子8_12份、菊花8_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组分为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10份、羚羊角10份、钩藤10份、蜈蚣5份、蚯蚓10份、当归10份、川;10份、黄芪10份、独活10份、牡丹皮10份、栀子10份、菊花10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有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8-12份、羚羊角8-12份、钩藤8-12份、蜈蚣3-8份、蚯蚓8-12份、当归8-12份、川芎8-12份、黄芪8-12份、独活8-12份、牡丹皮8-12份、栀子8-12份、菊花8-12份;按以下方法煎煮: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蚣、蚯蚓、当归、川芎、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本方诸药联合使用,达到平肝息风,通络利痹,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中风,效果明显,疗效显著。【IPC分类】A61P9/10, A61K36/8988, A61K35/648, A61K35/62, A61K35/32【公开号】CN105343560【申请号】CN201510734737【专利技术人】柯前程 【申请人】柯前程【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10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组分为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8‑12份、羚羊角8‑12份、钩藤8‑12份、蜈蚣3‑8份、蚯蚓8‑12份、当归8‑12份、川芎8‑12份、黄芪8‑12份、独活8‑12份、牡丹皮8‑12份、栀子8‑12份、菊花8‑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前程
申请(专利权)人:柯前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