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106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相对设置,空调器具有使上出风口出风的上出风状态、使下出风口出风的下出风状态以及使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出风状态,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具有对应于上出风口的上换热部以及对应于下出风口的下换热部,上换热部包括上换热管,下换热部包括下换热管,其中,上换热管的进口处和/或下换热管的进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换热器存在流路温度不均衡,凝露水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冷媒管道为均匀分布在换热器内,因此在换热器工作时冷媒为均匀分部在换热器内。当换热器内的某一区域换热量大,即冷媒需求量大时,由于冷媒在换热器内均匀分布,不能提供给换热量大的区域更多的冷媒。上述情况会导致换热器流路温度严重不均衡,性能严重下降,同时凝露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换热器存在流路温度不均衡,凝露水较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相对设置,空调器具有使上出风口出风的上出风状态、使下出风口出风的下出风状态以及使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出风状态,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具有对应于上出风口的上换热部以及对应于下出风口的下换热部,上换热部包括上换热管,下换热部包括下换热管,其中,上换热管的进口处和/或下换热管的进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进一步地,上换热部和下换热部的面积相等。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为电磁阀。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为膨胀阀。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冷媒总管;第一冷媒支管和第二冷媒支管,第一冷媒支管和第二冷媒支管的第一端均与冷媒总管连接,第一冷媒支管的第二端与上换热管的进口处连接,第二冷媒支管的第二端与下换热管的进口处连接,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媒支管和/或第二冷媒支管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相对设置。空调器具有使上出风口出风的上出风状态、使下出风口出风的下出风状态以及使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出风状态。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器,换热器具有对应于上出风口的上换热部以及对应于下出风口的下换热部,其中,上换热部包括上换热管,下换热部包括下换热管。上换热管的进口处和/或下换热管的进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通过设置节流装置,能够减少进入上换热部或下换热部的冷媒量,进而增加下换热部或上换热部的冷媒量,或者根据空调器的换热量同时调整上换热部和下换热部的冷媒量,进而使得冷媒能够更多的流入至换热器中换热量大的区域。上述冷媒调整可以使得上换热管和下换热管的温度均匀,热效率有较大提高,同时减少凝露水的产生。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换热器存在流路温度不均衡,凝露水较多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一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二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换热器;20、上换热部;21、上换热管;30、下换热部;31、下换热管;40、节流装置;41、第一节流装置;42、第二节流装置;50、冷媒总管;60、第一冷媒支管;70、第二冷媒支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施例一的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其中,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相对设置,空调器具有使上出风口出风的上出风状态、使下出风口出风的下出风状态以及使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出风状态。如图1所示,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器10,换热器10具有对应于上出风口的上换热部20以及对应于下出风口的下换热部30。其中,上换热部20包括上换热管21,下换热部30包括下换热管31,上换热管21的进口处和下换热管31的进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40,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换热管31上的第一节流装置41以及设置在上换热管21上的第二节流装置42。应用本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或者根据空调器的换热量同时调整上换热部20和下换热部30的冷媒量,进而使得冷媒能够更多的流入至换热器10中换热量大的区域。上述冷媒调整可以使得上换热管21和下换热管31的温度均匀,热效率有较大提高,同时减小凝露水的产生。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换热器存在流路温度不均衡,凝露水较多的问题。具体地,当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上换热部20的换热量大。此时减小第一节流装置41的开度,并使流入下换热管31的冷媒的流量减小,流入上换热管21的冷媒的流量增加,进而使得冷媒更多的流入换热量大的上换热部20内,增加换热器10换热效率。同时上述冷媒量的分配使得上换热管21和下换热管31的温度均匀,减少凝露水的产生。并且优选地,当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不变。同理,当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下换热部30的换热量大。此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并使流入上换热管21的冷媒的流量减小,流入下换热管31的冷媒的流量增加,进而使得冷媒更多的流入换热量大的下换热部30内。并且优选地,当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第一节流装置41的开度不变。当空调器处于上下出风状态时,上换热部20和下换热部30的换热量相同,此时使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相同即可,进而使流入上换热部20和下换热部30的冷媒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的空调器制冷时默认为上出风,制热默认为下出风。具体地,冷风密度较大因为重力作用会自然下降,热风密度较小会向上升,上述出风方式可以使得空调风不直吹人体,进而提高人体舒适性。当然,为了增加制冷或者制热的强度,制冷和制热均可采用上下出风状态运行。即制冷时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出风,制热时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出风。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上换热部20和下换热部30的面积相等,进而保证空调器的制热和制冷的稳定性。优选地,节流装置40为电磁阀或者为膨胀阀。如图1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冷媒总管50、第一冷媒支管60和第二冷媒支管70。其中,第一冷媒支管60和第二冷媒支管70的第一端均与冷媒总管50连接,第一冷媒支管60的第二端与上换热管21的进口处连接,第二冷媒支管70的第二端与下换热管31的进口处连接。第一节流装置41设置在第一冷媒支管60上,第二节流装置42设置在第二冷媒支管70上。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仅在下换热管31的入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40。若换热器内部空间有限,可优选地选择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由于上出风制冷制时出现凝露水的情况更加严重,节流装置40选择设置在下换热管31的入口处。具体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当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减小节流装置40的开度。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在上换热管21上设置节流装置40,此时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当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减小节流装置40的开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空调器具有使所述上出风口出风的上出风状态、使所述下出风口出风的下出风状态以及使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出风状态,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1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具有对应于所述上出风口的上换热部(20)以及对应于所述下出风口的下换热部(30),所述上换热部(20)包括上换热管(21),所述下换热部(30)包括下换热管(31),其中,所述上换热管(21)的进口处和/或所述下换热管(31)的进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喜陈鹏宇玉鼎梁勇超陈宁杨检群黄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