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591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包括两个独立的前级滤波电路和后级滤波电路,后级滤波电路通过两个运算放大器对前级滤波电路的滤波结果的检测来进行通断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地过滤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减少了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械装置,尤其是一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
技术介绍
随着医用设备的发展,其对于供电频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外界的辐射干扰会使医用设备产生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地过滤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减少了功率损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信号输入端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连接至第一电感,其中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正向连接,第二二极管反向连接,第一电感通过并联的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连接至信号输出端,其中第五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正向连接,第六二极管反向连接,第一电感靠近信号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感,第二电感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接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容连接至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信号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连接至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输出端,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和第二运放的输出端共同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信号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五电容,第五电容通过并联的可调电感和可调电容接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两组滤波电路结构,对输入信号进行带通滤波。两个运算放大器分别采集第一电感前后的电信号,对经过前级滤波电路的信号进行检测,并控制三极管的通断,实现后级滤波电路的选择性滤波功能。后级滤波电路的可调电感和可调电容可以实现滤波通带的调节。本技术提供的滤波器结构简单、选频效果好、边沿陡峭,能有效阻止0.7V以下的噪声信号,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图中: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管;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山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AC、可调电容;AL、可调电感;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7、第七二极管;D8、第八二极管;A1、第一运放;A2、第二运放;IN、信号输入端;0UT、信号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信号输入端IN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连接至第一电感L1,其中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正向连接,第二二极管D2反向连接,第一电感L1通过并联的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连接至信号输出端0UT,其中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正向连接,第六二极管D6反向连接,第一电感L1靠近信号输入端IN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感L2,第二电感L2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信号输出端OUT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和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共同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信号输出端0UT,三极管Q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通过并联的可调电感AL和可调电容AC接地。其中,第一电阻R1为3.5kQ、第二电阻R2为5kQ、第三电阻R3为3.5kQ、第四电阻R4为5k Ω,第五电阻R5为7.5k Ω,第六电阻R6为lk Ω。第一电容C1为100pF,第二电容C2为60pF,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为240pF,第五电容C5为100pF。第一电感L1为25“!1,第二电感1^为5(^!1。可调电容AC的调节范围是10pF?200pF,可调电感AL的调节范围是5 μΗ?50 μ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入端(IN)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连接至第一电感(L1),其中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正向连接,第二二极管(D2)反向连接,第一电感(L1)通过并联的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连接至信号输出端(OUT),其中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正向连接,第六二极管(D6)反向连接,第一电感(L1)靠近信号输入端(IN)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感(L2),第二电感(L2)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信号输出端(OUT)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和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共同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信号输出端(OUT),三极管(Q)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通过并联的可调电感(AL)和可调电容(AC)接地。【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包括两个独立的前级滤波电路和后级滤波电路,后级滤波电路通过两个运算放大器对前级滤波电路的滤波结果的检测来进行通断控制。本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地过滤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减少了功率损耗。【IPC分类】H03H11/04【公开号】CN204967772【申请号】CN201520790525【专利技术人】王天峰, 田焕霞, 王保光, 萧飞 【申请人】惠仁望都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带通射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入端(IN)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连接至第一电感(L1),其中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正向连接,第二二极管(D2)反向连接,第一电感(L1)通过并联的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连接至信号输出端(OUT),其中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正向连接,第六二极管(D6)反向连接,第一电感(L1)靠近信号输入端(IN)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感(L2),第二电感(L2)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信号输出端(OUT)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和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共同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信号输出端(OUT),三极管(Q)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通过并联的可调电感(AL)和可调电容(AC)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峰田焕霞王保光萧飞
申请(专利权)人:惠仁望都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