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763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5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包括下布风板、上布风板和设置在上布风板上的布风器颈部,下布风板和上布风板通过弹簧夹连接,且所述下布风板上设置有小孔,所述小孔沿着下布风板的周向由内至外排列成两层以上的小孔圈,且小孔圈中小孔的孔径沿着下布风板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的依次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有效地解决了带孔布风器沿布风盘径向布风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一种布风器,尤其设及一种带福射状孔的布风器,属于船舶通风 系统的末端装置。
技术介绍
布风器是常见的船舶空调通风系统的末端装置,气流流经静压箱,经过布风器的 颈部射向布风盘,再由布风盘射流送入舱室内,达到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度的 目的。布风盘包括上下两块布风板。常见的布风器根据形状主要分为:方(矩)形布风器 和圆形布风器。根据下布风板是否带孔还可W分为带孔布风器和不带孔布风器。 上述不带孔布风器只能将气流从布风盘四周送出,气流方向为贴附平送,因此新 鲜空气无法直接到达布风盘下方区域,带孔布风器则解决了运个问题,部分气流从布风盘 四周送出,另外一部分气流流经下布风板的小孔向下方送出。 目前市场上的带孔布风器,孔的尺寸大小统一,孔的布置均匀。运导致了在实际应 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布风盘的中屯、至布风盘的外侧,气流的方向由完全竖直向下逐 渐变为水平平送,气流向下的速度沿布风盘径向是递减的,而向下的速度越大气流越容易 流经下方的小孔,所W由布风盘中屯、区域的小孔送出的气流多,由布风盘外侧区域的小孔 送出的气流少,造成了沿布风盘径向布风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阳〇化]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带孔布风器沿布风盘径向布风不均匀的 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经济的带福射状孔的布风器。 本技术的目的是运样实现的:包括下布风板、上布风板和设置在上布风板上 的布风器颈部,下布风板和上布风板通过弹黃夹连接,且所述下布风板上设置有小孔,所述 小孔沿着下布风板的周向由内至外排列成两层W上的小孔圈,且小孔圈中小孔的孔径沿着 下布风板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的依次增大。 本技术还包括运样一些结构特征: 1.相邻两层小孔圈中的小孔的孔径比a满足:〇<a< 1,其中ri为内 侧小孔半径,。为与所述内侧小孔相邻的外侧小孔半径。 2.相邻两层小孔圈之间的边缘间距P满足:0 > 0,其中P=R2-Ri-(ri+。),Ri 为内侧小孔的中屯、与下布风板的中屯、之间的距离,R2为与内侧小孔相邻的外侧小孔的中屯、 与下布风板的中屯、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下布风板内侧的小孔距离布风板中 屯、较近,气流具有较大的竖直向下的速度,但是由于孔径小,因此阻力较大,使得通过内侧 的小孔流量不至于过大。下布风板外侧的小孔距离布风板中屯、较近,气流竖直向下的速度 很小,但是由于孔径较大,因此阻力较小,使得通过外侧的小孔流量不至于过小。通过综合 考虑气流方向与小孔阻力对布风的影响,使得气流均匀地从各个小孔流出,有效地解决了 带孔布风器沿布风盘径向布风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组装图; 图3是本技术的小孔分布示意图; 图4是传统的均匀布孔布风器的分解图; 图5是传统的均匀布孔布风器的组装图; 图6是传统的均匀布孔布风器的小孔分布示意图; 图7是分别采用带福射状孔布风器和传统均匀布孔布风器时,沿下布风板径向 (即图3中的线A-A,图6中线B-B)的速度(取速度向下为正)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福射状孔的布风器,包括下布风板、上布风 板、弹黃夹和布风器颈部。弹黃夹连接上布风板和下布风板,气流从颈部送入射向下布风 板,下布风板开有小孔,沿布风板径向小孔的孔径依次增大。 上述下布风板上的小孔排列为由内向外的若干层同屯、圆,由布风板中屯、引出的射 线由内向外依次经过各层小孔的中屯、点。 上述下布风板上的小孔由内向外依次排列,设内侧小孔半径为ri,相邻外侧小孔 半径为定义'a表示相邻小孔孔径之比,有0 <a< 1。 上述下布风板上的小孔由内向外依次排列,设内侧小孔中屯、与下布风板中屯、距离 为Ri,相邻外侧小孔中屯、与下布风板中屯、距离为R2,定义P=R2-Ri-(ri+。),P表示相邻 两层小孔边缘间距,有P>0。 如图1所示,小孔W福射状分布在下布风板1上,上布风板2和下布风板1由弹黃 夹4连结,两者均为圆形,直径为335mm,小孔为圆形,其中相邻小孔孔径之比a=0.75,相 邻两层小孔边缘间距P= 5mm,最内侧小孔孔径为5mm,每层小孔为22个,颈部3直径为 140mm。图2和图3分别为带福射状孔布风器的组装图和小孔分布图。 为了验证该实施例中带福射状孔布风器的送风效果,对带福射状孔布风器和传统 均匀布孔布风器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图4、图5和图6分别为所对比的传统均匀布孔布风 器的结构分解图、组装图和小孔分布图。W送风量为300mVh为例,模拟结果如图7所示。 [00对图7的横坐标为沿X方向距离布风板中屯、的距离,纵坐标为向下的速度值,从图7 可W清楚地看出,沿布风板径向方向,传统均匀布孔布风器各小孔之间向下的速度之差达 到了2. 5m/s左右,带福射状孔布风器各小孔之间向下的速度之差控制在0. 8m/s W内,可见 带福射状孔布风器大大增强了布风的均匀性。【主权项】1. 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包括下布风板、上布风板和设置在上布风板上的布风器 颈部,其特征在于:下布风板和上布风板通过弹簧夹连接,且所述下布风板上设置有小孔, 所述小孔沿着下布风板的周向由内至外排列成两层以上的小孔圈,且小孔圈中小孔的孔径 沿着下布风板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的依次增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小孔圈中 的小孔的孔径比a满足:〇<a< 1,其中?A为内侧小孔半径,与所述内侧小 孔相邻的外侧小孔半径。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小孔 圈之间的边缘间距0满足>0,其中0 为内侧小孔的中心与下布 风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R2为与内侧小孔相邻的外侧小孔的中心与下布风板的中心之间的 距离。【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包括下布风板、上布风板和设置在上布风板上的布风器颈部,下布风板和上布风板通过弹簧夹连接,且所述下布风板上设置有小孔,所述小孔沿着下布风板的周向由内至外排列成两层以上的小孔圈,且小孔圈中小孔的孔径沿着下布风板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的依次增大。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有效地解决了带孔布风器沿布风盘径向布风不均匀的问题。【IPC分类】F24F13/06【公开号】CN204830386【申请号】CN201520563005【专利技术人】孙丽颖, 谭双, 顾璇 【申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包括下布风板、上布风板和设置在上布风板上的布风器颈部,其特征在于:下布风板和上布风板通过弹簧夹连接,且所述下布风板上设置有小孔,所述小孔沿着下布风板的周向由内至外排列成两层以上的小孔圈,且小孔圈中小孔的孔径沿着下布风板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的依次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颖谭双顾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