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189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主要解决现有传统自阻尼间隔棒存在安装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安装后,易出现滑移现象,以及导线受压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包括至少一组绞合线,所述绞合线包括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相绞合形成“工”字结构,其上下处的水平段用于与导线螺旋缠绕,中间的竖直段为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的绞合部。该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安装工具;接触面积大,附着力分布均匀,间隔棒握力大,不会产生滑移现象;补偿由于导线蠕变、塑性形变和振动而发生的松动,更大地提高导线与间隔棒的耐疲劳性能;产品结构紧凑,重量轻,有利于减少铁塔的负担,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隔棒,尤其是指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
技术介绍
间隔棒安装在多分裂导线上,保证多分裂导线在风力、冰载荷、导线舞动和短路电流等影响下,多分裂导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子导线之间相互鞭击,并且具有抑制风振和次挡距振荡的作用。传统自阻尼间隔棒安装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间隔棒在导线上产生滑移现象,导线受压应力分布不均匀,很难达到应具有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解决现有传统自阻尼间隔棒存在安装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安装后,易出现滑移现象,以及导线受压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包括至少一组绞合线,所述绞合线包括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所述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相绞合形成“工”字结构,其上下处的水平段用于与导线螺旋缠绕,中间的竖直段为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的绞合部。所述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均为“Z”形,并沿着竖直段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均为“U”形,并沿着竖直段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竖直段的中间设有支撑体。所述绞合线为一组,形成二分裂的“工”字形结构。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三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三分裂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四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四分裂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六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六分裂的六边形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具有的优点:1.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安装工具。2.采用预预绞丝安装,接触面积大,附着力分布均匀,间隔棒握力大,不会产生滑移现象。3.采用预预绞丝的特性,间隔棒不但没有螺栓的松动问题,还具有补偿由于导线蠕变、塑性形变和振动而发生的松动,更大地提高导线与间隔棒的耐疲劳性能,4.产品结构紧凑,重量轻,有利于减少铁塔的负担,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中预绞丝样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中预绞丝样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中绞合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中具有支撑体的绞合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中实施例二分裂结构示意图。图6为技术中实施例二分裂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技术中实施例三分裂结构示意图。图8为技术中实施例三分裂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技术中实施例四分裂结构示意图。图10为技术中实施例四分裂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技术中实施例六分裂结构示意图。图12为技术中实施例六分裂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预绞丝I,第二预绞丝2,导线3,水平段4,竖直段5,支撑体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针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包括至少一组绞合线,所述绞合线包括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所述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相绞合形成“工”字结构,其上下处的水平段4用于与导线3螺旋缠绕,中间的竖直段5为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的绞合部。通过把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相绞合的方式实现连接,其中间部分为两者的绞合部位,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的上下端向着两边延伸,以用于与导线螺旋缠绕连接。根据上述方案,该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安装工具;接触面积大,附着力分布均匀,间隔棒握力大,不会产生滑移现象;补偿由于导线蠕变、塑性形变和振动而发生的松动,更大地提高导线与间隔棒的耐疲劳性能;产品结构紧凑,重量轻,有利于减少铁塔的负担,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本技术中,预绞丝选用2种不同样式,分别为Z形和U形,如图所示,采用样式一时,所述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均为“Z”形,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的上下段与导线配合,中间的竖直段相互绞合,两预绞丝沿着所述竖直段5 (绞合部)的中心对称分布。同理,采用样式二时,所述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均为“U”形,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的上下段与导线配合,中间的竖直段相互绞合,两预绞丝沿着所述竖直段5 (绞合部)的中心对称分布。采用上述结构,在安装时,操作方便,安装合理。在本技术中,所述竖直段5的中间设有支撑体6。为了提高预绞丝绞合后的强度,可采用在绞合部处增加支撑体6,提高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绞合线为一组时,所述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相绞合形成“工”字结构,为二分裂结构,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三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三分裂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四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四分裂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六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六分裂的六边形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分裂形式,以满足产品的安装需求。技术不应视为对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绞合线,所述绞合线包括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 ),所述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 )相绞合形成“工”字结构,其上下处的水平段(4)用于与导线(3)螺旋缠绕,中间的竖直段(5)为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的绞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均为“Z”形,并沿着所述竖直段(5)的中心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绞丝(I)和第二预绞丝(2)均为“U”形,并沿着所述竖直段(5)的中心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5)的中间设有支撑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线为一组,形成二分裂的“工”字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三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三分裂的三角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四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四分裂的四边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线为多组,且为六组时,并相互拼接形成六分裂的六边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主要解决现有传统自阻尼间隔棒存在安装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安装后,易出现滑移现象,以及导线受压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包括至少一组绞合线,所述绞合线包括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相绞合形成“工”字结构,其上下处的水平段用于与导线螺旋缠绕,中间的竖直段为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的绞合部。该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安装工具;接触面积大,附着力分布均匀,间隔棒握力大,不会产生滑移现象;补偿由于导线蠕变、塑性形变和振动而发生的松动,更大地提高导线与间隔棒的耐疲劳性能;产品结构紧凑,重量轻,有利于减少铁塔的负担,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IPC分类】H02G7/14, H02G7/12【公开号】CN204668884【申请号】CN201520404404【专利技术人】高文枢, 闫昌干 【申请人】凤凰科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绞式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绞合线,所述绞合线包括第一预绞丝(1)和第二预绞丝(2),所述第一预绞丝(1)和第二预绞丝(2)相绞合形成“工”字结构,其上下处的水平段(4)用于与导线(3)螺旋缠绕,中间的竖直段(5)为第一预绞丝和第二预绞丝的绞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枢闫昌干
申请(专利权)人: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