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803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主要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二表冷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及溶液散热单元;第一表冷器外接冷源,第二表冷器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溶液散热单元连接,第二表冷器所产生的冷凝热一部分通过第一冷凝器用于加热温度过低的被冷却除湿的新风,一部分通过第二冷凝器用于加热回风,绝大部分的冷凝热通过溶液散热单元排出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溶液散热单元的蒸发散热解决了传统的只依靠冷凝器散热形式中散热效率低且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依靠水淋冷凝器翅片散热的形式中翅片易结垢的问题,具有效率高、系统简单、维护少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冷源新风机组,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调领域应用最多的双冷源新风机组有以下两种:一种新风机组利用外接高温冷水对新风进行预冷、预除湿,然后利用外接低温冷水对新风进行进一步降温除湿;另一种新风机组利用外接高温冷水对新风进行预冷、预除湿,然后利用机组自带制冷系统的低温冷媒对新风进行进一步的降温除湿,再利用自带制冷系统产生的部分冷凝热对温度过低的干燥新风进行再热,最后利用回风通过散热盘管将其余冷凝热散掉。以上两种双冷源新风机组,分别拥有各自的优缺点:第一种双冷源新风机组用到的高温冷水依靠效率较高的高温主机制取,低温除湿单元需要的冷媒依靠低温主机制取,虽然集中制取冷媒的冷机效率较高,但是其输配系统复杂且能耗高;第二种双冷源新风机组的高温冷水依靠效率较高的高温主机制取,低温除湿单元需要的冷媒依靠机组自带的制冷系统制取,其系统较第一种省去一套输配系统,但是这种自带制冷系统利用回风通过散热盘管带走冷凝热的方法效率又不如第一套系统中的低温制冷主机。利用蒸发冷却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冷凝器散热的效率,但是目前存在的利用蒸发冷却的机组是通过水喷淋到冷凝器翅片上并与冷凝器上的翅片换热,从而达到对冷凝器降温的目的。但是此方式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水中的钙镁离子会沉淀覆盖在翅片之上形成垢,结垢之后翅片的导热热阻就会变大,从而降低换热效率,最终导致冷凝温度升高,机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存在的输配系统复杂、能耗高、效率低,以及利用蒸发冷却方式的新风机组冷凝器翅片结垢影响冷凝器效率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利用盐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主要含有第一冷凝器21、第二冷凝器22、第一表冷器5、第二表冷器4和制冷剂循环管路,还含有溶液散热单元6。其中第一表冷器外接高温冷水,第二表冷器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溶液散热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制冷剂输入输出支路以及节流装置、压缩机。新风先经过第一表冷器5进行预冷、预除湿,预处理后的新风则通过第二表冷器4与温度较低的冷媒进行换热并被进一步降温除湿,干燥低温的新风则经过第一冷凝器21升温至合适的温度,最后送入室内;回风首先经过第二冷凝器22并与其进行换热,带走部分制冷系统冷凝热,被预加热的回风经过溶液散热单元6,与溶液进行接触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带走剩余的制冷系统冷凝热,最后高温潮湿的回风排到室外。进一步的,所述溶液散热单元6包括:溶液-制冷剂换热板23、热湿交换芯体8、溶液槽9、溶液泵7以及溶液管路。其中溶液-制冷剂换热板23的输出端通过溶液泵7连接于溶液散热单元6的外侧,溶液热湿交换芯体8位于溶液散热单元6的中部,溶液槽9位于溶液散热单元6的底部并与溶液-制冷剂换热板23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溶液散热单元6用于对压缩机I输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进行散热使其液化。进一步的,所述溶液散热单元6可以设置一组或多组,各组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与第二表冷器4串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冷器5和第二表冷器4中的冷媒可以为相同或不同温度。进一步的,所述溶液散热单元依靠蒸发冷却的方式散掉冷凝热。进一步的,所述溶液热湿交换芯体8采用蜂窝状或其它可增大接触表面积的防腐填料填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溶液采用无机盐溶液。本专利技术中溶液热湿交换芯体8采用蜂窝状或其它可增大接触表面积的防腐填料填充,有效增大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换热效率,减小装置体积,从而使得机组的体积更加紧凑具有高效率、小体积、系统简单、维护简单的优点。由于溶液是附着在填料之上直接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所以利用溶液作为介质,即使有垢附着在填料之上也不会影响水和空气的热质交换,不会影响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溶液作为媒介,利用直接蒸发的方式散掉冷凝热,其效率远高于通过换热盘管对流换热的方式。【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3、节流装置,4、第二表冷器,5、第一表冷器,6、溶液散热单元,6-1、溶液散热单元二、7、溶液泵,8、溶液换热芯体,9、溶液槽,21、第一冷凝器,22、第二冷凝器,23、溶液-制冷剂换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运行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表冷器5外接高温冷水,第二表冷器4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21、第二冷凝器22、溶液散热单元6连接,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制冷剂输入输出支路以及节流装置、压缩机。新风先经过第一表冷器5进行预冷、预除湿,预处理后的新风则通过第二表冷器4与温度较低的冷媒进行换热并被进一步降温除湿,干燥低温的新风则经过第一冷凝器21升温至合适的温度,最后送入室内;回风首先经过第二冷凝器22并与其进行换热,带走部分制冷系统冷凝热,被预加热的回风经过溶液散热单元6,与溶液进行接触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带走剩余的制冷系统冷凝热,最后高温潮湿的回风排到室外。所述第一表冷器5与外接高温冷水连接,用于对新风进行预冷预除湿;所述第二表冷器4利用低温冷媒对新风进行进一步的降温除湿。所述第一冷凝器21利用高温冷媒对低温新风进行适当再热。所述第二冷凝器22用于对高温冷媒进行降温,对回风加热,同时为回风与溶液换热提供更好的条件。所述溶液散热单元6,首先溶液通过溶液管道从溶液槽9中流出,再通过溶液-制冷剂换热板23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再通过溶液泵7,流入溶液换热芯体8,通过均流板均匀沿填料流下,且与空气进行充分热质交换,最后流入溶液槽,以此循环。实施例2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运行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表冷器5外接高温冷水,第二表冷器4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21、第二冷凝器22、溶液散热单元6、溶液散热单元二 6-1连接,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制冷剂输入输出支路以及节流装置、压缩机。新风先经过第一表冷器5进行预冷、预除湿,预处理后的新风则通过第二表冷器4与温度较低的冷媒进行换热并被进一步降温除湿,干燥低温的新风则经过冷凝器21升温至合适的温度,最后送入室内。回风部分经过溶液散热单元6,剩余部分经过溶液散热单元6-1,与溶液进行接触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带走剩余的制冷系统冷凝热,最后高温潮湿的回风排到室外。增加一组溶液散热单元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第一表冷器5与外接高温冷水连接,用于对新风进行预冷预除湿;所述第二表冷器4利用低温冷媒对新风进行进一步的降温除湿。所述第一冷凝器21利用高温冷媒对低温新风进行适当再热。所述溶液散热单元6、6-1,首先溶液通过溶液管道从溶液槽9中流出,再通过溶液-制冷剂换热板23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再通过溶液泵7,流入溶液换热芯体8,通过均流板均匀沿填料流下,且与空气进行充分热质交换,最后流入溶液槽,以此循环。本专利技术仅以上述最为常见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得到的其他形式的机组,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变换或者改进,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二表冷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二表冷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制冷剂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溶液散热单元,所述第一表冷器外接高温冷水,第二表冷器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溶液散热单元连接,用于交换第二表冷器的内置制冷系统所产生的冷凝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拴强刘凯敬陈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格瑞力德空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