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166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4:49
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包括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C-DC转换电源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和信号分析控制芯片,AC-DC转换电源电路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的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LED照明电路分别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当夜间人在休息的时候处于熄灭状态,不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睡眠质量以及生长发育;2、当环境光线不足或夜间人活动的时候小夜灯处于点亮状态,不影响其辅助照明的功能。3、在通用模式下感应范围不存在死角,信号不容易被阻断而导致小夜灯不能正常辅助照明,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夜灯,具体涉及一种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属于照明

技术介绍
夜间开灯睡觉会使人体产生一种“光压力”,会影响人体正常代谢功能,包括正常的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甚至使人体的心跳、脉搏、血压异常,导致疾病发生。对婴幼儿来说,开灯睡觉尤其不好。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是婴幼儿表现得骚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以成眠,睡眠质量不好。同时,让婴幼儿长久在灯光下睡觉,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眼部网状激活系统,使宝宝们每次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而容易惊醒。目前市场销售的小夜灯实现方式:由光敏二极管或光敏电阻模块、传感器控制IC、AC-DC转换电路组成。以上实现方式的不足在于:(I)夜灯会根据光线不足自动点亮,一直常亮,不会根据人体进入睡眠后自动熄灭夜灯,造成光污染;(2)夜灯常亮对于在卧室环境使用的人来说,产生很严重的危害;(3)感应范围存在盲区,感应信号会被物体阻断。这些危害包括: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小孩子,影响视力发育、睡眠质量以及生长发育;对于成年人,影响睡眠质量,第二天的精神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小夜灯长时间开启所带来的危害,克服了现有小夜灯的感应范围存在盲区,感应信号会被物体阻断等问题,而提供一种不仅能作为辅助照明使用,对人在光线不足时给予补充,且对夜间活动能进行引导,还能够保证人在夜间休息时处于熄灯状态而不会影响人体休息,并且感应信号不会被除金属以外的材料阻断的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同时它又具有省电、节能、稳定可靠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包括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C-DC转换电源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和信号分析控制芯片,AC-DC转换电源电路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的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LED照明电路分别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连接。所述LED照明电路由LED、Q2、R14、R15组成,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2脚连接;环境光检测电路由R7、RB组成,将得到的分压输出到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9脚,决定信号分析控制芯片是否接收人体微波感应电路与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的信号;AC-DC转换电源电路由R16、R17、R18、R、D、D2、D3、C19、C20组成,将电网电压AC220V转换成DC+5V的电压并给LED照明电路、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环境光检测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和人体微波感应电路供电;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由U2、C18、C17组成,通过对环境检测将得到的信号输入到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14脚。所述人体微波感应电路包括电容C2、C3、C4、C5、C9、C21、Cl、C6、C7、C8,电阻R1、R2、R3、R4、R5、R6,微波三极管Ql和发射天线;所述微波感应电路的C2、C3、C4、C5、C21 一端与+5V电压相连,C2、C3、C4、C5、C21另一端接地;微波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5V电压相连;R1 —端与+5V电压相连,Rl另一端与R2、Cl相连,Cl另一端接地,R2另一端与微波三极管Ql的基极和R3相连,R3另一端接地,微波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发射天线一端相连,发射天线另一端与R4、R5、C6、C7相连,R4、C6、C7另一端接地,R5另一端与R6、C8、C9相连,R6、C8、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分析控制芯片型号为BISS0001,所述环境光检测电路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9脚连接;所述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14脚连接,所述的LED照明电器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2脚连接。所述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8脚与+5V电压以及电阻R7 —端相连,电阻R7另一端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9脚相连,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10脚与R8相连,R8另一端接地;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16脚与C14相连,C14与R9相连,R9另一端连接到信号分析控制芯片的第13脚。所述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包括下盖、LEDPCB支架、LED透光罩、上盖、热敏电阻透镜、LEDPCB、PCB控制板、PIR人体感应透镜和按键。所述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的主要装配步骤如下:小夜灯下盖中的二脚插头用电源线与PCB控制板AC220输入端连接,并将PCB控制板通过中心定位孔装入到小夜灯下盖中;将LEDPCB插入LEDPCB支架中,并用电源线将LEDPCB的输入端与PCB控制板的直流输出部分连接;将已固定在一起的LEDPCB与LEDPCB支架插入到小夜灯下盖的定位槽中;将LED透光罩、热敏电阻透镜、PIR人体感应透镜插入到小夜灯上盖中;将已组合好的小夜灯下盖与小夜灯上盖合在一起组成人体红外感应小夜灯。本技术所述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的主要工作原理:利用多普勒雷达原理,通过在PCB上布设平板圆形天线,对环境发出频率为10.525GHZ的微波,通过频率的变化来感应物体。当环境光检测电路检测到光线不足时(〈10LUX),微波感应电路与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开启检测环境,当人进入本技术小夜灯的感应范围内,产生有强弱的脉冲信号,得到有效的脉冲信号输入芯片的第14脚即前置放大器正向输入端,经过前置放大后处理过的脉冲信号由第16脚即前置放大器输出端输出,再输入到第13脚即第二级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信号经过第二级放大后,再次通过芯片内部的双向增辐器得到输出信号,开启小夜灯为人提供辅助照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若在卧室使用时,当在夜间且人在休息的时候处于熄灭状态,不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睡眠质量以及生长发育;不影响于成年人的睡眠质量,第二天的精神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等。2、当环境光线不足或夜间人活动的时候小夜灯处于点亮状态,不影响其辅助照明的功能。3、在通用模式下感应范围不存在死角,信号不容易被阻断,不会因为某些感应死角或信号阻断而导致小夜灯不能正常辅助照明,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构件分体与整体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纵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横断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通用模式下感应范围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键卧室模式下感应范围示意图。图中标记:1-下盖;2-LEDPCB支架;3_LED透光罩;4-上盖;5_热敏电阻透镜;6-LEDPCB ;7-PCB控制板;8_PIR人体感应透镜;9_按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包括LED照明电路、采用阻容降压电路的AC-DC转换电源电路、采用光敏电阻的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采用热释电探头的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和信号分析控制芯片Ul,AC-DC转换电源电路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与市电连接,它的直流电压输出给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信号分析控制芯片Ul (BISS0001)和LED照明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人体红外微波感应小夜灯,包括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C‑DC转换电源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和信号分析控制芯片,AC‑DC转换电源电路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的环境光检测电路、人体微波感应电路、PIR热释电人体传感器电路、LED照明电路分别与信号分析控制芯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玄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