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283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4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它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碰撞缓冲零部件都是分散安装,耗费时间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配合的盖体,盒体内安装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上方安装有pcb板,盒体内还安装有旋转臂和弹簧,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时智能机器人工作,当碰撞时旋转臂压缩弹簧并且阻断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信号,智能扫地机器人停止工作;碰撞消失后弹簧回复力使旋转臂复位,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拆装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扫地机器人,特别是一种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
技术介绍
智能扫地机器人又名机器人吸尘器。可以通过预约定时清洁,有效保持家中的清洁度使您原本每天的工作变成一周一次,但是无法完全的取代人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本一直在欧美市场销售的扫地机器人也逐步的走入平常百姓家,并且逐步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扫地机器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像白色家电一样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清洁帮手。产品也会由现在的初级智能向着更高程度的智能化程度发展,逐步的取代人工清洁。目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碰撞缓冲零部件都是分散安装,耗费时间,不够方便,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配合的盖体,所述的盒体内安装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所述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上方安装有PCb板,所述的盒体内还安装有旋转臂和弹簧,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时智能机器人工作,当碰撞时旋转臂压缩弹簧并且阻断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信号,智能扫地机器人停止工作;碰撞消失后弹簧回复力使旋转臂复位,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在上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中,所述的盒体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臂安装在旋转轴上,当旋转臂受外力时可围绕旋转轴运动。在上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中,所述的盒体底表面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为圆周卡扣,即可定位又可卡接。在上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中,所述的旋转臂一端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套设在旋转轴上,另一端两侧为弧形凸块,中部设有平凸块,平凸块对弹簧顶部进行限位。在上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中,所述的盒体一相对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的盖体上设有与盒体上卡槽进行卡接的卡扣。在上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中,所述的卡扣端部具有三角凸块,所述的卡扣具有弹性。在上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中,所述盒体中部设有与侧壁相连的加强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将碰撞缓冲模块化,具有拆装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2所示,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包括盒体I以及与盒体I配合的盖体3,所述的盒体I内安装红外发射管6a与红外接收管6c,所述的红外发射管6a与红外接收管6c上方安装有pcb板4,所述的盒体I内还安装有旋转臂2和弹簧5,所述的红外接收管6c接收红外发射管6a发射的信号时智能机器人工作,当碰撞时旋转臂2压缩弹簧5并且阻断红外接收管6c接收红外发射管信号,智能扫地机器人停止工作;碰撞消失后弹簧5回复力使旋转臂2复位,所述的红外接收管6c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6a的信号。盒体I四周都有侧壁ld、In、Ic及lp,其中一相对侧壁(ld、lc)上设有卡槽Ie及留有缺口(lk、Ih),另一相对侧壁(lp、ln)上设有固定柱(lm、lg);卡槽Ie与盖体3上的卡扣3a进行卡接,所述的卡扣3a端部具有三角凸块,所述的卡扣具有弹性。,缺口 Ik为pcb板4上的线盒4e让出空间,缺口 Ih为旋转臂2的伸出盒体I部分让出空间,定位柱Im用于定位pcb板4上的定位口 4c,螺钉7c经过pcb板4上的通孔4a及红外管容纳盒Ir上的螺纹孔Iu进行固定,固定柱Ig用于定位盖体3上的定位口 3c,螺钉7a经过盖体3上的通孔3d及盒体I底表面的通孔Iy与相应的螺纹孔(图中未画出)进行固定。盒体I内设有两个红外管容纳盒(lq、lr),红外管容纳盒Iq与侧壁Ip相连,红外管容纳盒Ir位于盒体I中间位置,红外管容纳盒Iq设有容纳槽Is及第一狭口 lt,红外管容纳盒Ir设有容纳槽lv、第二狭口 Iw及螺纹孔Iu ;容纳槽Is用于容纳红外发射管6a或红外接收管6c,第一狭口 It让红外发射管6a或红外接收管6c通光,容纳槽Iv用于容纳红外接收管6c或红外发射管6a,第二狭口 Iw让红外接收管6c或红外发射管6a通光。盒体I内设有旋转轴la,旋转臂2的通孔2d与其配合运动。盒体I中部设有加强肋If并且与侧壁Id相连,侧壁Id及加强肋If对弹簧5底部及两侧进行限位。盒体I底表面设有定位柱Ix及通孔ly,定位柱Ix为圆周卡扣,即可定位又可卡接,定位柱Ix用来定位盒体1,通孔Iy让螺钉7a通过。pcb板4上的引脚孔4d、4e让红外管6a、6c的引脚通过。旋转臂2 —端有通孔2d,另一端两侧为弧形凸块2a和2c,中部设有平凸块2e,平凸块2e对弹簧5顶部进行限位,盒体I的侧壁Ic对旋转臂2的外侧面2f限位;当弧形凸块2a受到外力作用后,带动旋转臂2绕旋转轴Ia转动,当转到一定弧度后,弧形凸块2c转动至第一狭口 It与第二狭口 Iw之间,从而将红外管的信号阻断。本技术将碰撞缓冲模块化,具有拆装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主权项】1.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配合的盖体,所述的盒体内安装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所述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上方安装有PCb板,所述的盒体内还安装有旋转臂和弹簧,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时智能机器人工作,当碰撞时旋转臂压缩弹簧并且阻断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信号,智能扫地机器人停止工作;碰撞消失后弹簧回复力使旋转臂复位,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臂安装在旋转轴上,当旋转臂受外力时可围绕旋转轴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底表面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为圆周卡扣,即可定位又可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臂一端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套设在旋转轴上,另一端两侧为弧形凸块,中部设有平凸块,平凸块对弹簧顶部进行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一相对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的盖体上设有与盒体上卡槽进行卡接的卡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端部具有三角凸块,所述的卡扣具有弹性。7.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红外线传输信号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缓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配合的盖体,所述的盒体内安装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所述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上方安装有pcb板,所述的盒体内还安装有旋转臂和弹簧,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时智能机器人工作,当碰撞时旋转臂压缩弹簧并且阻断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信号,智能扫地机器人停止工作;碰撞消失后弹簧回复力使旋转臂复位,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忠甘嵩凡海洋徐万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