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9204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及制作方法,该钢支承采用预制装配结构,形成与柱楔形接触的外包围套,施加在钢支承上的外荷载与作用在混凝土接触面上的正压力、摩擦力形成自锁式平衡,不需要其他的锚固连接措施。该制作方法包括焊接预制楔形钢支承模块、对钢筋混凝土柱拟外包钢支承的柱侧面进行倾斜处理、安装钢支承模块、压力灌注结构胶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现场拼装简便、减少湿作业、缩短工期,还可以拆卸并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整体顶升或纠偏工程中,为了布置顶升装置(例如千斤顶)和有效地传递顶升装置所产生的竖向力,主要通过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牛腿(支承)来实现。在增设钢筋混凝土牛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植筋来增强新旧构件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还要进行搭设脚手架、扎钢筋笼、支模、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等一系列工作。上述工作相对钢结构施工而言需要更长的时间。此外,钢筋混凝土牛腿在整体顶升或纠偏完毕后需要拆除,该拆除工作同样耗时,且被拆除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不能被二次或重复利用,造成较大的浪费。钢筋混凝土柱侧面上增设支承用来承担顶升装置所产生的竖向力。该竖向力所产生的设计内力主要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在具体设计支承时,一方面包括支承自身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包括支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如何根据上述现状和钢筋混凝土柱上增设支承的受力特点,设计一种施工简便、可循环使用钢支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包括沿钢筋混凝土柱四周布置的钢支承模块,所述钢支承模块具有内侧板、连接侧板、加劲肋板、顶板和底板,所述加劲肋板位于内侧板的背面,所述连接侧板、顶板和底板位于内侧板的四周,相邻的钢支承模块通过两端的连接侧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侧板上具有螺栓孔。具体地,所述内侧板呈斜楔形,即相对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向内倾斜。具体地,所述钢支承模块是沿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中心对称分布的四块。当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是矩形时,所述连接侧板与内侧板的夹角为135°。当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是圆形时,所述内侧板的形状为圆台外侧面轮廓的1/4。本专利技术同时提出上述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钢筋混凝土柱的尺寸和钢支承顶面所需工作空间确定钢支承的外包围套的几何尺寸,根据钢支承顶部作用的设计内力确定钢支承的钢板厚度与焊缝; 步骤2,在预制工厂焊接制作楔形钢支承模块; 步骤3,在施工现场对钢筋混凝土柱拟外包钢支承的柱侧面进行倾斜处理成斜楔状,上面小、下面大; 步骤4,将四个楔形钢支承模块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上; 步骤5,对钢支承与钢筋混凝土柱表面之间的缝隙压力灌注结构胶,使得钢支承与柱表面之间紧密接触。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为钢筋混凝土柱预制的四个钢支承模块大小相同、规格完全一致。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对进行表面处理的钢筋混凝土柱底部保持不变,由此向上逐渐清除混凝土形成楔形,顶部位置清除混凝土的最大深度不大于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任意相邻两个钢支承模块之间的连接螺栓数量与螺栓直径均由设计内力确定。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压力灌注结构胶的强度应比钢筋混凝土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级别以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钢支承采用预制装配结构的模块化结构,具备以下显著的进步: 1.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每个钢支承由四个楔形钢支承模块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不需要植筋与浇筑混凝土,减少湿作业,缩短施工工期; 2.所采用的楔形钢支承模块在预制工厂里采用焊接制作,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与环境污染; 3.本专利技术中的钢支承拼装方便,并且可以实现拆卸和多次重复使用,节约社会成本。除了上面所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本专利技术的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的制作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中钢支承的平面图; 图4是图3中钢支承的四个楔形钢支承模块,四个楔形钢支承模块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形成钢支承; 图5是单个楔形钢支承模块的平面图; 图6是图5中A-A立面图; 图7是图5中B-B剖面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中与钢支承连接范围的混凝土柱立面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在柱顶升中的应用效果图;图中,I钢筋混凝土柱;2钢支承;3楔形钢支承模块;4高强螺栓;5内侧板;6连接侧板;7加劲肋板;8顶板;9底板;10螺栓孔;11钢筋混凝土柱中外包钢支承的处理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的使用效果如图2所示,在施工现场沿矩形钢筋混凝土柱I四周布置有环状的预制钢支承2。预制钢支承2内形成呈梯形立方体的贯通腔室。如图3和图4所示,钢支承由四个楔形钢支承模块3通过高强螺栓4连接组成。楔形钢支承模块3的几何尺寸、钢板厚度与焊缝根据现场柱截面形状与尺寸以及设计内力确定。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楔形钢支承模块由内侧板5、连接侧板6、顶板8、底板9与加劲肋板7在预制工厂焊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自锁式拼装钢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筋混凝土柱四周布置的钢支承模块,所述钢支承模块具有固定连接的内侧板、连接侧板、加劲肋板、顶板和底板,所述加劲肋板位于内侧板的背面,所述连接侧板、顶板和底板位于内侧板的四周,相邻的钢支承模块通过两端的连接侧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侧板上具有螺栓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登虎曹双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