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炜烽专利>正文

一种插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212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电路,包括变压器T、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1、芯片U1和双向可控硅VS。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座电路可实现当电网电压出现波动时(高于250V或低于170V),自动切断电源,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供电,非常方便实用,安全可靠,而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具体是一种插座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电气设备的普及,给工农业生产、国防事业、科技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人们步入了电气化时代,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电器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设备的精度也逐渐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插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接入的电网电压是存在波动的,并不是所有适合都是220V,电网的电压波动对用电设备的用电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很多插座会有自动保护装置,但是保护装置启动后却无法自动复位,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且能够自动复位插座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电路,包括变压器T、二极管Dl、电阻R1、电容Cl、芯片Ul和双向可控硅VS,所述变压器T线圈LI 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电容C4和双向可控硅VS的A2极,变压器T线圈LI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和插座一端,插座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Al极,双向可控硅VS的G极连接LED2负极,LED2正极连接电阻R12,电阻R12连接芯片U2引脚2,芯片U2引脚I连接电阻R10,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8、二极管D4负极和电容Cl,所述芯片U2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Rl 1、电容C3、电阻R9、二极管D9正极、芯片Ul引脚1、二极管08正极、电阻1?7、电阻1?5、电阻1?2、电容(:1、1^01负极、变压器T线圈L2和变压器T线圈L3,电阻Rll另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所述芯片U2引脚5连接二极管Dll正极,二极管Dll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O负极、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二极管DlO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2和二极管D9负极,电容C2另一端连接芯片Ul引脚3,芯片Ul引脚5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二极管D8负极,所述芯片Ul引脚2分别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5负极,芯片Ul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二极管D6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二极管D5正极,所述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负极、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4正极、电阻Rl和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所述电阻Rl另一端连接LEDl正极,所述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l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l型号为NE55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2型号为TWH877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插座电路可实现当电网电压出现波动时(高于250V或低于170V),自动切断电源,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供电,非常方便实用,安全可靠,而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插座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插座电路,包括变压器T、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l、芯片Ul和双向可控硅VS,变压器T线圈LI 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电容C4和双向可控硅VS的A2极,变压器T线圈LI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和插座一端,插座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Al极,双向可控硅VS的G极连接LED2负极,LED2正极连接电阻R12,电阻R12连接芯片U2引脚2,芯片U2引脚I连接电阻R10,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8、二极管D4负极和电容Cl,芯片U2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町1、电容03、电阻1?9、二极管09正极、芯片Ul引脚1、二极管D8正极、电阻R7、电阻R5、电阻R2、电容Cl、LEDl负极、变压器T线圈L2和变压器T线圈L3,电阻Rll另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芯片U2引脚5连接二极管Dll正极,二极管Dll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O负极、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二极管DlO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2和二极管D9负极,电容C2另一端连接芯片Ul引脚3,芯片Ul引脚5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二极管D8负极,芯片Ul引脚2分别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5负极,芯片Ul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二极管D6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二极管D5正极,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负极、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4正极、电阻Rl和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电阻Rl另一端连接LEDl正极,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二极管Dl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芯片Ul型号为NE556。芯片U2 型号为 TWH877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电路可在电源电压高于250V或低于170V时自动断电,断电后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又可恢复自动供电。正常供电时,经二极管D2整流的脉动电压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使芯片Ul引脚3输出矩形的脉冲电压,此电压使芯片U2导通输出高电平使双向可控硅VS导通,负载得电工作,当电网电压大于250V或低于170V时,芯片Ul处于保护状态无输出,插座端没有电流,当电网供电恢复正常时,电容C3已放电完毕,需等电容C3再次充电至高电位芯片U2才出发双向可控硅VS导通,插座端得电,延时时间有电容C3的值决定。【主权项】1.一种插座电路,包括变压器T、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l、芯片Ul和双向可控硅VS,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线圈LI 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电容C4和双向可控硅VS的A2极,变压器T线圈LI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和插座一端,插座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Al极,双向可控硅VS的G极连接LED2负极,LED2正极连接电阻R12,电阻R12连接芯片U2引脚2,芯片U2引脚I连接电阻R10,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8、二极管D4负极和电容Cl,所述芯片U2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R11、电容C3、电阻R9、二极管D9正极、芯片Ul引脚1、二极管D8正极、电阻R7、电阻R5、电阻R2、电容Cl、LEDl负极、变压器T线圈L2和变压器T线圈L3,电阻Rll另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所述芯片U2引脚5连接二极管Dll正极,二极管Dll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O负极、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二极管DlO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2和二极管D9负极,电容C2另一端连接芯片Ul引脚3,芯片Ul引脚5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二极管D8负极,所述芯片Ul引脚2分别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5负极,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电路,包括变压器T、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1、芯片U1和双向可控硅VS,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线圈L1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电容C4和双向可控硅VS的A2极,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和插座一端,插座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A1极,双向可控硅VS的G极连接LED2负极,LED2正极连接电阻R12,电阻R12连接芯片U2引脚2,芯片U2引脚1连接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8、二极管D4负极和电容C1,所述芯片U2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R11、电容C3、电阻R9、二极管D9正极、芯片U1引脚1、二极管D8正极、电阻R7、电阻R5、电阻R2、电容C1、LED1负极、变压器T线圈L2和变压器T线圈L3,电阻R11另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所述芯片U2引脚5连接二极管D11正极,二极管D11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0负极、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二极管D10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2和二极管D9负极,电容C2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3,芯片U1引脚5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二极管D8负极,所述芯片U1引脚2分别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5负极,芯片U1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二极管D6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二极管D5正极,所述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4正极、电阻R1和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LED1正极,所述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烽
申请(专利权)人:陈炜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