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水稻高产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4762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水型水稻高产灌溉方法,包括:建立简易监测体系,在移栽水稻后至水稻返青期保持水层,在水稻的返青期至有效分蘖临界期进行间歇湿润灌溉,在水稻的有效分蘖临界期至拔节期进行搁田,在水稻拔节4-6天后至抽穗期以及在水稻开始抽穗至抽穗后49-51天分别进行相应的间歇灌溉,在水稻抽穗后49-51天至收获,停止向稻田内灌水,让土壤自然落干;方法结束。与常规的大水漫灌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并实现良好地节水效果;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普通农户也可轻易掌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水型水稻高产灌溉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移栽水稻之前,于稻田内竖直埋设一组监测管并保持监测管内通畅无阻塞,所述监测管埋入土壤内的部分长度为19-21cm;所述监测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且侧壁设有若干透水孔的管道;取能插入监测管的杆件作为探测杆,所述探测杆上标有刻度;测量监测管内的地下水埋深时,以探测杆伸入监测管内进行测量,所述地下水埋深为监测管内水面与监测管外地面的高度差;第二步、在移栽水稻后至水稻返青期,向稻田内灌水,建立并保持深度为2-3cm的浅水层;第三步、在水稻的返青期至有效分蘖临界期,进行间歇湿润灌溉:S1.等待水层自然落干;以探测杆伸入监测管内测量地下水埋深,当地下水埋深为4-6cm时,向稻田内灌水使水层深2-3cm;转至S2;S2.判断是否到达有效分蘖临界期,若未到达则转至S1,若到达则转至下一步;第四步、在水稻的有效分蘖临界期至拔节期,进行搁田:T1.等待水层自然落干,以探测杆伸入监测管内测量地下水埋深,当地下水埋深为19-21cm时,等待4-6天;向稻田内灌水使水层深2-3cm;转至T2;T2.判断是否到达拔节期,若未到达则转至T1,若到达则转至下一步;第五步、在水稻拔节4-6天后至抽穗期,进行间歇灌溉:L1.等待水层自然落干,以探测杆伸入监测管内测量地下水埋深,当地下水埋深为14-16cm时,向稻田内灌水使水层深2-3cm;转至L2;L2.判断是否到达抽穗期,若未到达则转至L1,若到达则转至下一步;第六步、在水稻开始抽穗至抽穗后49-51天,进行间歇灌溉:M1.等待水层自然落干,以探测杆伸入监测管内测量地下水埋深,当地下水埋深为9-11cm时,向稻田内灌水使水层深2-3cm;转至M2;M2.判断是否到达抽穗后49-51天,若未到达则转至M1,若到达则转至下一步;第七步、在水稻抽穗后49-51天至收获,停止向稻田内灌水,让土壤自然落干;方法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自常李永丰杨霞陆凡邱光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