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KCC专利>正文

滑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497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0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窗,包括:窗框,固定于墙体并在内侧具备至少一个轨道;及窗扇,具备与上述窗框的轨道接触的滚轮结构及用于驱动上述滚轮结构的变换部件;其中,上述窗扇通过上述变换部件贴紧上述窗框或松开,消除窗扇和窗框之间的间隔,从而不仅可提高气密、水密、隔热及隔音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耐风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滑动窗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动窗,尤其涉及对以滑动方式移动的窗扇的滚轮结构进行改良,从而实现窗扇和窗框的贴紧或松开的滑动窗。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滑动窗由窗框和安装成沿上述窗框的轨道移动的窗扇构成。为便于打开或关闭窗户时的滑动,窗扇上设置有滚轮结构。适用于现有技术的滑动窗的滚轮结构,为确保顺利的滑动而与窗框的轨道保持一定的间隔(gap),从而导致大量的漏气、漏水、噪音及热量的流入,因此,无法完全胜任气密、水密、隔热及隔音等窗户的主要性能。为弥补上述问题,人们尝试在窗框和窗扇插入部分马海毛,但不能完全阻断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完全胜任气密、水密、隔热及隔音等窗户的主要性能的滑动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部件数量及组装工作,且便于使用的滑动窗。解决课题的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滑动窗,包括:窗框,固定于墙体并在内侧具备至少一个轨道;窗扇,包括与上述窗框的轨道接触的滚轮结构及用于驱动上述滚轮结构的变换部件;及手柄,连接于上述变换部件;其中,上述窗扇通过上述滚轮结构贴紧上述窗框或松开。上述滚轮结构,包括:外壳,固定于上述窗扇;内壳,设置于上述外壳内部并通过调节销与上述外壳连接;轮壳,设置于上述内壳内部并通过固定销连接于上述内壳及外壳;及支架,设置于上述轮壳内部并固定轮子;其中,上述轮壳通过贯通插入上述支架的上述调节销,以连接于上述内壳及外壳的状态下随上述调节销左右移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滑动窗为便于打开或关闭窗户时的滑动,在窗扇的下部及上部设置滚轮结构。滚轮结构在关闭窗户时使窗扇向窗框侧贴紧或松开。因去除了窗扇和窗框之间的间隔,从而不仅可提高气密、水密、隔热及隔音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耐风压性能。另外,通过变换部件在窗扇的下部及上部设置滚轮结构,从而提高导引壳的锁定功能,大幅提高防盗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滑动窗的正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窗扇平面图;图3及图4为用于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滚轮结构的正面图;图5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滚轮结构的平面图;图6及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滚轮结构及变换部件的组装状态的侧面图及背面图;图8及图9为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窗扇的上部组装有变换部件的状态的斜视图;图10为表示手柄的操作示例的斜视图;图11为通过手柄的操作通过变换部件驱动滚轮结构的状态斜视图;图12为通过手柄的操作使窗扇贴紧及松开的状态截面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只是帮助本应于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可进行各种变形,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图1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滑动窗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滑动窗,包括:窗框1b,固定于墙体并以框架形式形成;窗扇1a,以固定玻璃的框架形式构成并设置于窗框1b。在窗扇1a的下部设置有滚轮结构2,其包括与窗框1b的轨道1c接触以使滑动变得容易的轮子,及向窗框1b一侧贴紧及松开窗扇1a的装置。滚轮结构以外到内的顺序依次由外壳2a、内壳2b、轮壳2g构成,而在滚轮结构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滚轮结构2的滚轮的左右贴紧功能的变换部件3。变换部件3,可包括:连接体31,从使用者操作的手柄沿窗扇1a的侧面及底面连接以传递力;凸轮32,连接于上述连接体31并设置于滚轮结构;槽孔,形成于外壳及内壳;及导引孔,形成于轮壳。变换部件3例如可采用欧洲式的turn-only方式等。因此,当使用者通过操作手柄关闭或打开门,则轮壳2g向左右移动,以使窗扇1a向窗框1b一侧贴紧或松开。变换部件3的材料不受限制,但为最大限度地的减少与凸轮32的摩擦,由塑料制作为宜。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窗扇1d的平面图。滚轮结构2通过插入固定螺孔的固定螺钉2d固定于窗扇1a的下部,并通过调节调节螺钉2e调节与窗扇1a的间隔,从而容易将窗扇1a组装于窗框1b。如图1所示,固定螺钉2d充分相隔插入以避免与变换部件3产生干涉。变换部件3可设置于形成在窗扇1a的底面(下部面)的插入槽10的内部。图3及图4为用于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滚轮结构2的正面图;滚轮结构2包括外壳2a、内壳2b(请参考图7)、轮壳2g及轮子2c。外壳2a是构成滚轮的最外侧的壳体,形成有固定螺钉孔并通过插入固定螺钉孔的固定螺钉2d固定于窗扇1a的下部。较佳地,外壳2a的宽度为30mm以上为宜,更加地,30mm至50mm的宽度为宜。内壳2b设置于外壳2a的内部,并通过调节销2f与外壳2a相互连接。在内壳2b的一侧部通过外壳2a连接有调节螺钉2e,随着调节螺钉2e的旋转调节销2f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与窗扇1a的间距。例如,当调节螺钉2e通过旋转前进或后退,则内壳2b前进或后退,调节销2f上下移动,从而使连接于调节销2f的支架4上下移动并带动窗扇1a上下移动,以此调节高度。即当旋转调节螺钉2e,则在与调节螺钉2e连接的内壳2b产生要在外壳2a内部前后移动的力,而当内壳2b要通过调节螺钉2e前后移动时,内壳2b被外壳及固定销挡住之后移动一定距离之后,即接触于内壳的槽孔底面之后,当内壳2b移动时,内壳的底面强制上下移动固定销2f,从而使窗户上下移动。此时,如图所示,外壳的槽孔H1和内壳的槽孔H2可实现为长孔形状。轮壳2g设置于内壳2b内部,而轮壳2g通过至少设置于两侧的固定销2h连接于内壳2b,从而被固定住而不上下移动。在轮壳2g内部,设置有固定在由金属构成的支架4的两侧的两个轮子2c,在轮壳2g通过贯通插入支架4中心部的调节销稳定连接于内壳2b及外壳2a的状态下,沿调节销2f沿左右稳定移动。为此,需在轮壳2g和固定销2h之间确保一定的移动空间。图5a、图5b、图5c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变换部件的示意图。变换部件3,可包括:连接体31,从使用者操作的手柄沿窗扇1a的侧面及底面连接以传递力;凸轮32,连接于上述连接体31并设置于滚轮结构;槽孔,形成于外壳及内壳;及导引孔2i,形成于轮壳。连接体安设在具备于滚轮结构的上部侧的窗扇的结合槽,而凸轮组装于外壳和内壳的槽孔2aH、2bH及轮壳的导引孔2i。在滚轮结构的外壳2a和内壳2b的上部,以长孔形形状沿横向开孔形成有槽孔,且在轮壳2g开孔形成有导引孔,因此,传递力的凸轮32同时插入于外壳2a、内壳2b及轮壳2g内,而当旋转手柄,沿外壳2a及内壳2b的上部槽孔形状进行左右直线运动,而插入内壳2b内部的轮壳2g沿开孔形成的导引孔2i的形状进行前后水平移动。此时,滚轮的轮子进行前后水平移动,但实际窗户中,因滚轮轮子固定于轨道,实际移动为因窗户的移动的前后水平移动,而窗扇的重量(包括玻璃)被固定销2h支撑住。因此,当操作手柄时,随着轮壳的左右移动,产生窗扇和窗框的贴紧及松开现象,当窗框打开时为贴紧,而当锁定时为松开。图6及图7为表示组装于窗扇1a的滚轮结构2的轮子2c接触于窗框1b的下部轨道1c上,而在滚轮结构2上部组装有变换部件3的状态的侧面图和背面图。图8及图9为为向窗框1b一侧贴紧及松开窗扇1a,在窗扇1a的上部也组装变换部件3的状态示意图。变换部件3中包括与窗框1b接触并与变换部件3的凸轮连接的导引销2k,及具备于导引销2k和变换部件3之间的导壳2j。图10为手柄的操作示例,而图11表示通过手柄的操作,通过变换部件3驱动滚轮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滑动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窗,包括:窗框,固定于墙体并在内侧具备至少一个轨道;及窗扇,具备与上述窗框的轨道接触的滚轮结构及用于驱动上述滚轮结构的变换部件;其中,上述窗扇通过上述变换部件贴紧上述窗框或松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01 KR 20-2012-00069331.一种滑动窗,包括:窗框,固定于墙体并在内侧具备至少一个轨道;及窗扇,具备与上述窗框的轨道接触的滚轮结构及用于驱动上述滚轮结构的变换部件;其中,上述窗扇通过上述变换部件贴紧上述窗框或松开,上述滚轮结构包括:外壳,固定于上述窗扇;内壳,设置于上述外壳内部并通过调节销与上述外壳连接;轮壳,设置于上述内壳内部并通过固定销连接于上述内壳及外壳,上述变换部件组装于上述滚轮结构上部,包括:连接体,从使用者操作的手柄沿窗扇的侧面及底面连接以传递力;凸轮,连接于上述连接体并设置于滚轮结构;槽孔,各形成于上述外壳及内壳;及导引孔,形成于轮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湘坤徐奉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KCC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