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机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073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动机构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解决了同动转轴轴心距离偏高导致的电子设备厚重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的第一保持架、第一万向机构,其一端与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二万向机构,其一端与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其中,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与第一万向机构和第二万向机构连接的第二保持架;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旋转时,通过第一万向机构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通过第二万向机构带动第二转轴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联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笔记本电脑、翻盖手机等电子设备上都设有主机系统端及可供掀开的液晶显示屏幕端,两者在一相对端部以枢轴器之类的转动控制器连接,以在用户使用时能以该转动控制器为动作轴心掀开上盖的液晶显示屏幕进行操作,或在不使用时反向将两者相对闭合。为方便将显示屏幕上盖开启到定点角度以及将整个笔记本电脑翻折成平板状,现有笔记本电脑大都采用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作为开启角度定位及大角度翻折的主要机构。现有技术中,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要进行双轴之间的旋转动作转换,如图8所示,通常必须在双轴之间装设同步运动的连接部件81,由于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构件较多,而且把同步运动的连接部件81安装在双轴之间窄小的空间中,这就使得双轴心的相对距离偏高,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做到更加轻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联动机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同动转轴轴心距离偏高的问题,使电子设备更加轻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保持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位置关系;第一万向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二万向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保持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和所述第二万向机构连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所述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旋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万向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可选的,如前所述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保持架包括:第一支架,其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支架,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可选的,如前所述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二弹性体均为蝶形弹簧。可选的,如前所述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抵挡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气部件;所述抵挡部与所述第一支架接触,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连接部穿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第一万向机构的一端连接。可选的,如前所述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螺母和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螺母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通过所述外螺纹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移动,使得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所述第一弹性体具有设定预紧力。可选的,如前所述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包括:万向节,其一端设有连接孔,其另一端为连接轴;所述第一锥齿轮,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入所述万向节的所述连接孔内。可选的,如前所述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轴角为15~30度。可选的,如前所述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保持架上设有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轴线夹角满足使得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万向机构的所述连接轴相适配;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二万向机构的连接轴相适配。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前述的任意一种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联动机构的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联动机构的第二转轴连接。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显示器;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键盘。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万向机构与齿轮机构的结合使用,减小了两个转轴轴心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同步转轴轴心距离偏大的问题,还使得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联动结构的电子设备更加轻薄。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第一保持架和转轴进行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第一万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第二万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第二保持架和锥齿轮进行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为解决转轴轴心之间距离偏高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联动机构,如图1所示,该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保持架3、第二保持架4、第一万向机构5及第二万向机构6。所述第一保持架3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2连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2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万向机构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1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万向机构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2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保持架4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机构5和所述第二万向机构6连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所述第一转轴1绕自身轴线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万向机构5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旋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万向机构6带动所述第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保持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位置关系;第一万向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二万向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保持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和所述第二万向机构连接,用于维持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所述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旋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万向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转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
第一保持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用于维持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位置关系;
第一万向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
一锥齿轮;
第二万向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第
二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第二保持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和所述第二万向机构连接,
用于维持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
所述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带动所述第
一锥齿轮旋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万
向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转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架包括:
第一支架,其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第二支架,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以及与所述第
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
在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所述第一支
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处于所述第一支
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与
所述第二弹性体均为蝶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包括:
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抵挡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气部件;
所述抵挡部与所述第一支架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军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