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敏专利>正文

用于抗病原体的组合物、面罩及其抗病原体层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6748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罩的抗病原体层的制造方法;它能使工序流程更简单;该抗病原体层为在纤维织物层上涂覆抗病原体功效的组合物而成;该组合物为下述的水溶液:1)银盐;2)季铵盐;3)和粘合剂;所述银盐是硝酸银或氯化银;所述季铵盐是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所述粘合剂是聚乙烯醇。所述涂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构成所述纤维织物层的布匹浸没于如前所述的组合物的轧槽中;然会将所述布匹经过轧辊挤压;最后将所述布匹在烘箱内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罩的抗病原体层的制造方法;它能使工序流程更简单;该抗病原体层为在纤维织物层上涂覆抗病原体功效的组合物而成;该组合物为下述的水溶液:1)银盐;2)季铵盐;3)和粘合剂;所述银盐是硝酸银或氯化银;所述季铵盐是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所述粘合剂是聚乙烯醇。所述涂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构成所述纤维织物层的布匹浸没于如前所述的组合物的轧槽中;然会将所述布匹经过轧辊挤压;最后将所述布匹在烘箱内烘干。【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抗病原体的组合物及面罩的抗病原体层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CN102448550A中,面罩通常是为了人类抵抗病原体的需要而设计的,包括四层,依次为外层1、过滤层2、抗病原体层3和内层4,参看图1?图2,通过多种机制,机械地拦截病原体的感染性颗粒,和/或使病原体的感染性颗粒失效。其中,起主要功能作用的抗病原体层3的制备是以粘胶和涤纶混合的布匹材料,通过高温卷染的工艺流程后,再涂覆包含二价的铜盐、锌盐的杀灭病原体的试剂,使其具备功效,然而,高温卷染工艺包括温度和时间参数的控制,从工艺过程的开始至结束,耗时至少2小时,因而制造流程十分复杂;且在高温下,布匹的张力不好控制,容易受损,甚至断裂,造成生产废品率居高不下。现有技术存在亟需改进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序流程更简单的面罩的抗病原体层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面罩的抗病原体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该抗病原体层为在纤维织物层上涂覆具抗病原体功效的组合物而成;该组合物为下述的水溶液:I)银盐;2)季铵盐;3)和粘合剂;所述银盐是硝酸银或氯化银;所述季铵盐是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所述粘合剂是聚乙烯醇。所述涂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构成所述纤维织物层的布匹浸没于如前所述的组合物的轧槽中;然会将所述布匹经过轧辊挤压;最后将所述布匹在烘箱内烘干。所述纤维织物层的材质为熔喷粘胶涤纶。抗病原体层在轧槽内浸润而过,并经轧辊挤压及烘干的步骤,就可使得其具备应有的功效作用,因而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工序耗时短,在流程上更简单,并且避免了对抗病原体层高温处理的步骤,可以降低废品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面罩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抗病原体层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面罩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看图1?图2,现有技术的面罩由多层织物层构成,包括纺粘丙纶的外层1、纺粘丙纶的过滤层2、熔喷粘胶涤纶的抗病原体层3和纺粘丙纶的内层4 ;其中抗病原体层3和外层I的制备在整个面罩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技术中,外层I为在纤维织物层上涂覆含有柠檬酸和聚乙烯醇的组合物而成。参看图3,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抗病毒层3的制造工艺加以改进而成,改进后的工艺流程是指制作织物层的布匹以I?100m/min的速度经过含抗病原体容液的轧槽30,经过挤压,然后在烘箱内烘干,具体如下。第一轧棍31和第二轧棍32的配合使得织物层浸没于轧槽30内的溶液中,织物层离开轧槽30时,其带液率为50?200%。第三轧棍33和第四轧辊34使得织物层受到挤压,挤出多余的液体,经过挤压的织物层的带液率为10?100%。经过烘箱后,织物层的带液率为I?10%。轧槽30内的水溶液的配方是银盐0.1?10% ;季铵盐I?50% ;和粘合剂I?5% ;所述银盐是硝酸银或氯化银;所述季铵盐是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所述粘合剂是聚乙烯醇。前述的病原体主要指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体中增殖,从而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细菌较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看到,它们的生长条件也不高,由于细菌有它的生长及代谢方式,人类已有称之为抗生素的特殊武器对付它,但细菌可以和抗生素交叉作用,在细菌中生成多种抗药物的基因,进而产生耐药性。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外壳是蛋白质,不具有细胞结构,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病毒核酸有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银离子同一系列的细菌作用,其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在一个很低的浓度值就可以有很好的作用,研究表明银离子具有杀菌作用是因为其与蛋白质的硫氢基团(-SH)反应,而该基团是DNA链的解旋及复制的关键;另外,银离子妨碍了细菌细胞的分裂以及最后细胞膜的生成,主要是银离子与其发生氢键交联作用,干扰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一些必须的养分的缺失。银离子同样也具有抗病毒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与硫氢基团(-SH)反应。尤其是纳米银离子,通常是通过抑制病毒外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抑制病毒的作用;同时,纳米银颗粒进入细胞后,还影响病毒基因的复制。已有研究表明,加入纳米银离子,HIV-1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受到影响,在起始阶段就对HIV-1病毒的感染起到抑制作用。不同于一般的抗生素,季铵盐可以阻止细菌将其向外排出,所以季铵盐对于细菌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季铵盐链的长度对其杀菌活性有影响,长链的季铵盐比短链的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长链更容易和细菌细胞膜上的磷脂A(细菌中产生毒性的结构)中的脂肪酸结合反应;另一方面,季铵盐的疏水亲油端进入细菌的磷脂层,而阳离子端在细菌外,导致了细胞膜结构变化进而破裂,细胞内组织液渗漏,使细菌死亡;合适的季铵盐浓度对杀菌效果有所影响,由于细胞膜能接触结合的季铵盐数量固定,所以在一定的细菌浓度时,不需要过高的杀菌剂含量。升高温度因为可以降低细胞膜的刚度,加快其流动,使季铵盐与细胞膜结合变得容易,所以杀菌效果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季铵盐类和细胞结合紧密,所以杀菌效果较好,但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在5分钟后的效果迅速减弱,在其与细胞膜结合后,季铵盐进一步促使其破裂,并降解当中RNA使细菌彻底死亡。带正电荷的季铵离子,能破坏病毒体内的结构,使包膜类病毒的脂质包膜(envelope)降解,或作用于病毒的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使病毒无法入侵,导致病毒的灭活,从而发挥其杀灭病毒的功效。100多年前,医生们就已经知道银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然而,把银作为一种杀菌剂而被用来仔细地研究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虽然它具备很广泛很优良的杀灭效果,但对其的开发尤其是在医疗上应用还是较慢。许多的关于银离子的研究都集中在伤口护理方面,尤其是对局部烧伤的护理。经过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后,制备好的抗病原体的织物层具有抗病原体的功效,用美国AATCC100的测试方法,能够在I小时之内,有效杀灭超过99.99%的A类流感病毒(H5N2)。上述制备抗病原体层的工序在操作时容易执行,耗时短,因而在流程上更简单;并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铜盐、锌盐的涂覆的需要而必须的对布匹的高温卷染的步骤,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废品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另一种面罩;参看图4,其大部分为普通脱脂纱布为材质构成的过滤层7,主要用于防尘的需要,仅在对应佩戴者鼻子的位置还粘贴有前述的抗病原体层8,这样,既可以使其具备抵抗病原体侵入的功效;有可以在洗涤时,摘下所述抗病原体层,从而避免了抗病原体层的不必要的洗涤导致的功效的损失。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抗病原体的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为下述的水溶液:1)银盐;2)季铵盐;3)和粘合剂;所述银盐是硝酸银或氯化银;所述季铵盐是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所述粘合剂是聚乙烯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敏
申请(专利权)人:姚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