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正泽专利>正文

装配救生带的椅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375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2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救生带的椅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特征在于,在包括座板和靠背的椅子上,包括与所述座板或靠背中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地结合,内部填充浮力体的救生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救生带的椅子,本专利技术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特征在于,在包括座板和靠背的椅子上,包括与所述座板或靠背中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地结合,内部填充浮力体的救生带。【专利说明】装配救生带的椅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救生带的椅子,具体为救生带在椅子上可拆卸地结合的椅子。
技术介绍
救生带是汽车、飞机或船舶等为应对海上事故必须具备的水上安全用品。这种救生带一般安装在汽车、飞机或船舶的椅子底下或者其它的保管场所。救生带存放在椅子底下,因椅子之间的间隔,乘客从椅子拿出救生带时并不方便。而且救生带存放在其它地方,则在汽车、飞机或船舶内部须配备存放之处而从空间设计上会存在限制。而且情况紧急时还需要把救生带分给每位乘客,会耽误乘客穿戴救生带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椅子上配备救生带并成为一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救生带存放空间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救生带与椅子座板或靠背可分离地结合,在情况危急时方便乘客分离穿戴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各种优点。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是在包括座板和靠背的椅子上,包括与所述座板或靠背中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地结合,内部填充浮力体的救生带。所述救生带以具有开口部分的环形或多角形形态形成;所述开口部分形成的救生带的两侧具备使所述救生带的两侧相互结合使所述开口部分闭合的结合构件。另外,所述救生带可包括马蹄形状的边缘部分;以及在所述边缘部分的内侧形成,且向所述边缘部分折叠而在所述边缘部分的内侧形成收容空间的多个折叠部分。另外,还可包括在所述开口部分邻接的所述救生带的上面具备,使所述救生带易于从所述座板或所述靠背分离的手柄部。另外,所述救生带在结合时上面可与所述靠背或所述座板的上面位于同一条线上而防止坐感降低。另外,所述浮力体可以由具有浮力的固体形成。另外,所述浮力体是由紧急时可被填充的气体形成。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是在组成椅子的座板或靠背上可拆卸地结合救生带而平时和普通椅子一样带给用户舒适的坐感。但危急状况下,可以把救生带从座板或靠背分离后穿戴在身上,以应对危急状况。本专利技术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是与座板或靠背可拆卸地结合,不需要单独保管救生带的拆卸空间,便于汽车、飞机或船舶上更加有效地放宽空间使用。而且与用户易于接触的靠背和座板结合而发生危急状况时便于用户迅速穿戴救生带应对危急状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救生带拆卸结构分解透视图; 图3和图4是图1中A-A线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图5和图6是用户穿戴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救生带使用状态图; 图7和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说明书中的同一个构件是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下面参照附图,对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详细进行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100的结构透视图,图2是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100的救生带140分离结构的分解透视图。根据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100包括构架110、与构架110结合供用户坐下的座板120、与构架110结合支承用户背部的靠背130、与靠背130可分离地结合的救生带140。构架110支承座板120和靠背130。构架110是采用如金属等耐久性较强的材料构成。构架110固定在汽车、船舶或飞机内,或者可移动地配备。座板120与构架110结合方便用户坐下。座板120为提升用户坐下时的坐感,配备时应具有缓冲感。为此,座板120可以在天然皮、人造皮或纤维材质的外皮内部填充棉等缓冲材料形成。靠背130与构架110结合,优选地,与座板120垂直结合,支承坐在座板120上的用户的背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100是在靠背130的表面结合救生带140的。靠背130配置在中间部分,由支承用户背部的支承缓冲部133、配置在支承缓冲部133的边缘部分而与救生带140结合的结合部131组成。支承缓冲部133与座板120同样,在天然皮、人造皮或纤维材料的外皮内部填充棉等缓冲材料形成。结合部131是在支承缓冲部133边缘部分与救生带140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的。结合部131比支承缓冲部133更加凹陷形成而形成救生带140结合的空间。也就是说,结合部131上结合救生带140以后,结合部131凹陷形成达到救生带140的高度,使救生带140上面和支承缓冲部133上面几乎形成相同的高度,以防止结合部131和支承缓冲部133的邻接部分产生阶高而使坐着的用户感到不便。另一方面,结合部131的板面上具备把救生带140固定在结合部131上的固定构件。固定构件是在结合部131的板面和救生带140的背面上分别配备的。固定构件以尼龙搭扣构件132形态配备,也可以以尖头钉扣134形态配备。此外,固定构件也可以按照把两个构件可相互拆卸地结合的各种形态配备。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合部131是在靠背130的边缘部分形成的,但根据情况也可以在靠背130的内部形成。而且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100是座板120和靠背130在构架110上受到支承,但根据情况可以不需要构架110只用座板120和靠背130配备。例如,利用如沙发等形态具备,在沙发的靠背130上结合救生带140。这种靠背130的结合部131和支承缓冲部133形状和配置可以根据救生带140的大小和形状适当地进行设计。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救生带的椅子100是以救生带140在靠背130结合的形态具备,但也可以在座板120上结合。即座板120具有与靠背130同样的结构,在座板120的边缘部分结合救生带140。救生带140在靠背130的结合部131可拆卸地结合。救生带140平常与结合部131结合,与靠背130 —起支承用户的背部,在危急状况下从结合部131分离而实现救生带140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救生带140是以一部分形成开口 142的环形或多角形形态形成。即如图所示,以“匚”字形状形成,或者以“ 口”等多角形状形成,或者以圆形或椭圆形形态形成。开口 142按需末端部分凹陷形成而方便用户抓住救生带。所述救生带140的形状按照救生带140被结合的座板120或靠背130的设计结构设计,与结合部131的形状相对应地具备。救生带140包括具备开口 142的救生带本体141、在救生带本体141的内部具备而形成浮力的浮力体144、在开口 142形成的救生带140的两侧形成而使所述救生带的两侧相互结合把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正泽
申请(专利权)人:韩正泽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